引起水稻葉片發紅的原因很多,如藥害、低溫、缺少營養元素等。

出現水稻葉尖發紅的現象有:

1、發病比較突然,如天氣出現急劇變化,在短期內集中發病。

2、發病面積大,如在多個田塊的水稻同時發病、發病田塊的水稻葉片出現比較高、病株率高。

3、大田移栽後一個星期左右,水稻上部葉片的葉尖發病部位通常為3~5厘米長,下部葉色正常。大多是前期天氣不良,水稻根系生長不良,吸收水分、肥分的能力下降,引起的生理性缺鉀病變,此癥狀為水稻赤枯病。

4、發病田塊沒有及時曬田或田塊質量差,很多田塊到水稻孕穗期至破口期田間土壤仍然較爛,田間水稻根系生長不良,根黃多、根白少。

5、缺磷也會引起葉片發紅。

6、天氣平穩也有部分田塊新生葉尖仍會出現病害。

合理施用鉀肥,增加鉀肥施用量;氮、磷、鉀合理搭配施用;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晾田,增強土壤通透性,提高根系活力和吸收能力。


梅子覺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主食——大米,因此在農村隨處都可以見到種慢稻子的稻田,水稻種植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經驗,不難會直接影響到其產量,比如最近有些農戶反應葉片發紅,特別是葉尖,那麼這是一種病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水稻葉尖發紅可以肯定的說是一種病,引起這種病得可能性有以下幾種:

1、細菌性褐斑病

水稻葉尖發紅有可能是細菌侵蝕造成的,這種病得發病時期一般是在稻子2葉的前後發病,出現比較厲害的是在倒3葉中和劍葉的葉尖部位,如不及時治療的話會擴散到葉片中。要想預防這種病菌,要在稻子倒3葉抽出的時候,噴洒殺菌劑,在孕穗期和齊穗期各噴洒一次。

2、生理性缺鉀

水稻的葉尖發紅,還有可能是生理性病害,這種病主要發生在稻子中下部分的葉片中的葉尖上面,表現為稻子整棵變矮小,顏色逐漸變為暗綠色,一般先從老葉逐漸開始,最後尖葉部分逐漸變成赤褐色。要想治療這種生理性缺鉀要及時補充鉀肥,或者噴洒磷酸二氫鉀,這樣才能有效的治療生理性缺鉀病。

以上僅是梅子的個人觀點,如表達有誤,請老師們在下方留言區留下您的寶貴意見,梅子一定會積极參与討論。

感謝您的閱讀,鄉辣梅子將會每天發表自己的一些個人觀點,希望我們能一起共同交流和學習,如有喜歡記得點個關注哦,再次感謝您的支持!


白葉枯病


稻穩病


水稻葉片發紅的原因大致有兩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是細菌性褐斑病,這種病是細菌侵染引起的,病變多發在倒數第三葉,第二葉或者葉尖上,最明顯的特徵是水稻紅葉尖,葉片邊緣有黃色暈紋,逐漸向葉片擴展,形成褐色長條病變,大斑中間灰白,多發生在葉片的葉尖部分

預防細菌性褐斑病要在水稻倒三葉抽出期,孕穗期,齊穗期各噴一次防治細菌的殺菌劑

二種是生理性缺鉀,癥狀是紅葉先生在中下部葉片的葉尖上,缺鉀的水稻植株矮小,呈暗綠色,先是從老葉開始紅葉尖,最後葉片自尖端向下逐漸變赤褐色小斑點,嚴重時會發展到整個葉片面治療這種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及時補施鉀肥或者磷酸二氫鉀


第一高溫原因水稻葉子發紅是因為它在這一生長階段的高溫天氣導致,高溫天氣下它的葉子蒸騰較強烈,非常容易出現生理性的缺水。還有就是高溫時一般都會進行澆水,這時的強灌水會導致根系處於積水狀態而缺氧變黑,進而失去活力,使葉片有發紅的癥狀。

澆水:澆水時應該乾濕交替,不能一次性過量,每次少量澆水,等田間沒有明水時在澆灌,這樣反覆循環,切記不能有大量積水。 水稻 施肥:發現葉子發紅要及時施肥,施肥使選用些含鉀的肥料,也可以向葉面噴洒適量的碳酸二氫鉀的溶液,這樣才能夠減輕病症,提高光合作用。

在水稻生長的關鍵時期拔節孕穗期,有農戶發現,水稻葉尖葉片有大面積發紅現象。那麼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又如何根治呢? 水稻在孕穗期葉子變紅的原因 水稻孕穗期葉子變紅原因主要因為這一生長階段並行的高溫天氣。高溫晴熱天氣下植株葉片蒸騰強烈,極易出現

水稻在孕穗期葉子變紅的原因

  水稻孕穗期葉子變紅原因主要因為這一生長階段並行的高溫天氣。高溫晴熱天氣下植株葉片蒸騰強烈,極易出現生理性缺水。另外,高溫情況下,強灌水會使水稻根系長時間處於淹水的厭氧土壤環境里,根系因缺氧而變黃變黑,最終失去活力。於是植株養分吸收產生了障礙,最終導致生理性缺鉀,葉片發黃髮紅或枯褐色就是其癥狀。

  水稻在孕穗期葉子變紅的防治方法

  1、水分管理。應乾濕交替,每次只灌淺水,田間不見明水後再及時灌入淺水,反覆循環操作即可。

  2、及時追施一些含鉀肥料,如葉面噴施濃度為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濃度為0.5%的硝酸鉀溶液,以減輕病症達到延緩功能葉壽命、提高葉片光合效率、促進籽粒灌漿結實的目的。

  此外,水稻進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生產上對發病田塊重點應加強管理,採取濕潤灌溉的方法保根、護根。對前期擱田不良、目前田土仍然較軟甚至很爛的田塊,仍然要堅持軟擱田,即使水稻處於抽穗揚花期,只要田間不出現大的裂縫,都可以不上水;需要進水治蟲時,宜灌薄層水,保水3天左右排水露田。


出現水稻葉尖發紅、紅黃的現象,其發生有以下特點:

一是發病比較突然,在短期內集中發生。大多在天氣條件出現急劇變化時突然發病。

二是發病面積大、病株率高。在一個地方,有多個田塊的水稻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病,發病田塊出現癥狀的水稻葉片比例高。

三是癥狀大致一致。一般在水稻上部葉片的葉尖發病,病部通常3~5厘米長,長的可達病葉的一半,病部以下葉色正常。病部通常有暗褐色、黑色小點。從寄送來的病株看,病葉沒有稻瘟病、胡麻葉斑病等常見水稻病害的癥狀,可以初步診斷為缺鉀等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變。

四是不同田塊差異大,發病田塊水稻根系大多生長不良。發病田塊通常沒有能夠及時擱田或擱田質量較差,很多田塊到水稻孕穗期(有明顯的穗苞)至破口期田間土壤仍然較爛,田間水稻根系生長不良,黃根多、白根少,甚至有很多黑根。五是天氣平穩後,病害通常會停止發展,新抽生的葉片不再表現癥狀,但也有部分田塊新生葉葉尖仍然出現病症。

根據上述發病特點,綜合各方面因素看,近期各地大面積水稻葉尖發紅、發黃,主要是生理性病變,主要原因是在前期不良的天氣條件下,水稻根系生長不良,吸收水分、肥分的能力下降,出現生理性缺鉀等癥狀。

7月底8月初,江蘇各地水稻已陸續進入拔節長穗期,低溫陰雨寡照使水稻脫水擱田困難,水稻根系缺氧,不利於根系生長和下扎;無效分櫱增多,高峰苗數高於上年同期;群體干物質積累速度下降,水稻生育進程延緩,生育期較上年同期推遲3~4天。連續陰雨還影響了穗肥的正常施用,肥料流失也較嚴重,降低了穗肥的施用效果。田間鬱閉度大,還使水稻紋枯病和稻瘟病發生加重。

擱田困難的田塊,一方面水稻群體大、營養生長旺盛,對鉀素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水稻根系生長不良,吸收鉀肥的能力下降,即使田間土壤中有較多的鉀素養分,水稻也不能吸收,並因生理性缺鉀出現葉尖發黃、發紅等癥狀。另外,擱田困難的田塊,通常肥料正常施用也會受到影響,肥料流失也較嚴重,鉀肥施用量少、流失多,會導致土壤缺鉀,進而水稻出現缺鉀癥狀。

8月底9月初全省出現低於15℃的低溫天氣,會使水稻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溫度低於15℃時水稻根系活力極弱),容易引起生理性缺素癥狀。

處理措施

上述各地大面積出現的水稻葉尖發紅、發黃現象,在往年水稻生長過程中也常有發生。安徽省曾有一農戶的300畝雜交稻發生過類似情況,發病後10天左右,經檢查病苗,病株主莖已拔長3個節間,下部葉片葉尖上有缺鉀引起的病斑,而新抽生的葉片基本正常,因而建議加強栽培管理,促進根系生長,對重病田適當噴施鉀肥。半個月後農戶反映,稻苗全部恢復生長,新葉長出後下部病葉被掩蓋。期間僅噴施了一次磷酸二氫鉀。

水稻進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生產上對發病田塊重點應加強管理,採取濕潤灌溉的方法保根、護根。對前期擱田不良、目前田土仍然較軟甚至很爛的田塊,仍然要堅持軟擱田,即使水稻處於抽穗揚花期,只要田間不出現大的裂縫,都可以不上水;需要進水治蟲時,宜灌薄層水,保水3天左右排水露田。另外,上述發病田塊一般來說水稻根系生長都不是太好,在灌漿中後期遇低溫時容易發生生理性青枯現象,目前更應加強養根護根,並注意在北方冷空氣南下出現低溫天氣時灌深水護苗,天氣穩定後再排水露田。

目前對發病較輕的田塊,一般不需要採取其他的措施,水稻生長能逐漸恢復,對最終產量影響不大。發病重的田塊,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有利於病株恢復。鉀肥施用量少,或者肥料流失多的田塊,可能存在土壤缺鉀的情況,對這部分田塊應適當增施鉀肥,一般可以每畝施氯化鉀5~10公斤。

注意事項

1、稻田噴施敵百蟲、丙溴磷、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等有機磷農藥,在用藥量過大、施用濃度過高時可能對水稻產生藥害,在葉片上出現褐色小斑點,特別是在高溫期用彌霧機施藥時藥害更容易發生。

2、水稻葉尖發黃可能由缺鉀引起,噴施尿素等氮素肥料會加重缺鉀癥狀。如果稻葉健康部位沒有因缺氮引起的落黃現象,不要噴施尿素。如果稻葉健康部位有落黃現象,可以將尿素與磷酸二氫鉀混合噴霧,每50公斤水用尿素500克、磷酸二氫鉀100~150克。

3、稻田噴施磷酸二氫鉀濃度不能過大,否則可能對稻苗產生傷害,一般按0.2%~0.3%的濃度噴霧。

4、出現葉尖發紅、發黃癥狀的水稻品種。種植該品種時應加強肥水管理,避免田間長期積水、漚根。


赤枯病,水稻根系不好,或是偏施氮肥多,影響了水稻對鉀的吸引,建議打磷二加芸苔素,一畝3塊錢搞定。小毛病,沒啥事,一打就過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