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在捕猎前,常将长臂高举在胸前,就像虔诚的教徒祈祷的模样。在德语国家里,人们把螳 螂叫做「祈祷的信女」。实际上,那种虔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著的祈祷的手臂,却是最可怕的利 刃,这可以算是动物界的一种讽刺吧。螳螂的视野非常开阔,它的眼睛生在三角形头部的两端,并且向外突出,这非常利于它捕食。但是螳螂的视力并不敏锐,它看东西无论远近总是模糊不清。和青蛙一样,螳螂对静止不动的东西是看不见的,它只能看到运动著的东西。不管螳螂要捕捉的昆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行动是否灵活,只要它是活动的,螳螂就会看到它。如果用死蚱蜢喂螳螂,它根本不会理睬;但是,一只半死不活的蚱蜢,只要稍微挣扎一下,螳螂也会一跃而上,大刀一挥把它砍倒在地,捉来吃掉。 螳螂捕虫时,它的三角形小脑袋不停地摇动先瞄准,然后挥动镰刀似的前足,一跃而上,迅速 扑击,前后仅有0.05秒,速度之快,实在惊人。螳螂的两只巨大的复眼既是视觉器官,又是特殊的感测器,它能将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使头部定位到捕食对象的位置。螳螂在跟踪猎物时,头的转动压缩著一丛感觉毛,由于感觉毛形状的改变,从细毛传到大脑的是另外一组信号。螳螂大脑的神经系统捕获到这两组互有差别互为补充的信号后,立即对信号作出处理,决定该采取什么动作,例如双臂应该朝什么方向,用什么速度去袭击。 那么,螳螂为什么不根据单侧复眼的视觉信号去直接袭击,却还要转动头部呢?螳螂捕猎时,仅仅知道猎物所在的方向还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掌握猎物的距离,对距离的判断就要由双侧复眼的视觉作用来完成。只有算准了与猎物之间的距离,螳螂才能精确地袭击目标,一招毙其性命螳螂天生有一种不寻常的本领,它的体色会随著周围草木叶子的颜色变化,这样就能更好地迷惑对方并且捕捉昆虫。夏天草丛和树林都是绿色的,这时螳螂通体都是翠绿色的;秋天来临,草叶枯菱变黄,螳螂也随之变成黄褐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