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行见闻:南疆的土肥皂,洗衣物还真实用

在南疆的巴扎,或者在街头小摊上,可以见到维吾尔族妇女卖的一种肥皂,这种肥皂外表很难看,但是用起来还真的挺好的,不仅能把衣物洗得干干净净,而且价格很便宜。

虽说做这东西不太赚钱,可阿米娜大妈每年还要做一些,反正都得赶巴扎,能卖几块就卖几块,实在卖不掉就还拿回来。街坊邻居也有人在用它,用完了就过来拿,给不给钱那也无所谓,乡里乡亲的,谁还没有用到谁的时候?况且,人家也不会白拿,往往会拿一碗酸奶,一盘子鸡蛋,或者一瓶子清油。不给钱也不会空手来。

院子里有个一米多高的土灶,灶上还放着一口超大的铁锅。阿米娜把需要的白碱、羊油和菜籽油下脚料,按一定比例放入大锅中,再放些土盐,而后加水熬制七八个小时,一锅土肥皂就算熬成了。她还说,熬制的时候,一定要眼盯紧了。当锅里的东西由白色逐渐变黄,就要不时地拿着木棍搅拌使其均匀,火候也要把控好了,一般在七八十度就行了。“如果火小了,烧制出来的土肥皂就不能使用。”

熬制好后,做土肥皂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接下来要把烧好的料倒出来晾上三四个小时,然后放到模具里晾上一天再倒出来,土肥皂就做好了。倒土肥皂的模具一般是用木头掏出来的,大小形状由制作者自己定。制作方形肥皂的方法和圆形的差不多,只不过它是放在方形的模子里,然后再用传统的工具将皂固定好,用铁丝线一拉一扯把它拉开,这样方形的土肥皂就做出来了。

阿米娜从事的是家传手艺,她这手做土肥皂的技艺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父亲又是从爷爷那学来的,爷爷的手艺是从爷爷的父亲那里学来的。”她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做这个东西。当时因为没有电,家家户户都使用蜡烛照明,而蜡烛里就含有一半制作土肥皂的原料。“那时候家里只制作蜡烛,而不去做肥皂,蜡烛的价钱好,卖的也快嘛!”后来,村里有了电,蜡烛就开始滞销了,她的父亲就转做土肥皂了。

新疆旅行见闻:南疆的土肥皂,洗衣物还真实用

当在阿米娜的记忆里,父亲制作土肥皂的程序要比现在繁琐得多,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现成的碱。“父亲往往要用葵花秆灰和一种不知名的植物灰放进大锅里烧制三天,才能制作出碱,很是辛苦!”烧制过程中要不断搅拌,掌握好火候,烧到最后两个小时后,还要用手指蘸点料放在舌尖尝一尝。“如果感觉嘴里没有苦味,才算好。”因为这些植物灰里会烧出碱,碱多了味道是苦的,烧出来的土肥皂用起来对人体不好,所以尝味也是检测碱的浓度。

阿米娜很聪明,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能独立制作土肥皂,而且质量特别好,街坊四邻都过来买。早些年停过一段时间,不赚钱,还很辛苦,家里人都不支持她干下去了。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朋友说,一次找医生看皮肤病,医生告诉她那位朋友,可以试试土肥皂,用土肥皂清洗就会好。可是没有人再做这个了,朋友便来求她。她就做了一锅,并把剩下的拿到巴扎上卖,结果还不错,一下子挣了二百多块。从此后,她就隔三差五地做出一些,挣些钱补贴家用。

由于土肥皂不含求他化学成分,对衣物影响小,去污力强,价格便宜等因素,一直受到农村妇女们的青睐。阿米娜一锅原料一般可以做出二十块土肥皂,需求量大的时候,她一天要做三四锅。自制的土肥皂没个卖相,是没办法跟工厂里的洗涤剂、香皂、肥皂比,可只要你用过它,就知道它的好,往往还会用下去。现在还有一些“执着”的用户,那些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还在用它。或许在他们和阿米娜眼里,它就是一段沧桑岁月,就是陈年往事,就是对过往经历的不舍!

新疆旅行见闻:南疆的土肥皂,洗衣物还真实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