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行見聞:南疆的土肥皂,洗衣物還真實用

在南疆的巴扎,或者在街頭小攤上,可以見到維吾爾族婦女賣的一種肥皂,這種肥皂外表很難看,但是用起來還真的挺好的,不僅能把衣物洗得乾乾淨淨,而且價格很便宜。

雖說做這東西不太賺錢,可阿米娜大媽每年還要做一些,反正都得趕巴扎,能賣幾塊就賣幾塊,實在賣不掉就還拿回來。街坊鄰居也有人在用它,用完了就過來拿,給不給錢那也無所謂,鄉裏鄉親的,誰還沒有用到誰的時候?況且,人家也不會白拿,往往會拿一碗酸奶,一盤子雞蛋,或者一瓶子清油。不給錢也不會空手來。

院子裏有個一米多高的土竈,竈上還放着一口超大的鐵鍋。阿米娜把需要的白鹼、羊油和菜籽油下腳料,按一定比例放入大鍋中,再放些土鹽,而後加水熬製七八個小時,一鍋土肥皂就算熬成了。她還說,熬製的時候,一定要眼盯緊了。當鍋裏的東西由白色逐漸變黃,就要不時地拿着木棍攪拌使其均勻,火候也要把控好了,一般在七八十度就行了。“如果火小了,燒製出來的土肥皂就不能使用。”

熬製好後,做土肥皂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接下來要把燒好的料倒出來晾上三四個小時,然後放到模具裏晾上一天再倒出來,土肥皂就做好了。倒土肥皂的模具一般是用木頭掏出來的,大小形狀由製作者自己定。製作方形肥皂的方法和圓形的差不多,只不過它是放在方形的模子裏,然後再用傳統的工具將皁固定好,用鐵絲線一拉一扯把它拉開,這樣方形的土肥皂就做出來了。

阿米娜從事的是家傳手藝,她這手做土肥皂的技藝是從父親那裏學來的。“父親又是從爺爺那學來的,爺爺的手藝是從爺爺的父親那裏學來的。”她很小的時候,就跟着父親做這個東西。當時因爲沒有電,家家戶戶都使用蠟燭照明,而蠟燭裏就含有一半製作土肥皂的原料。“那時候家裏只製作蠟燭,而不去做肥皂,蠟燭的價錢好,賣的也快嘛!”後來,村裏有了電,蠟燭就開始滯銷了,她的父親就轉做土肥皂了。

新疆旅行見聞:南疆的土肥皂,洗衣物還真實用

當在阿米娜的記憶裏,父親製作土肥皂的程序要比現在繁瑣得多,因爲那個時候沒有現成的鹼。“父親往往要用葵花稈灰和一種不知名的植物灰放進大鍋裏燒製三天,才能製作出鹼,很是辛苦!”燒製過程中要不斷攪拌,掌握好火候,燒到最後兩個小時後,還要用手指蘸點料放在舌尖嘗一嘗。“如果感覺嘴裏沒有苦味,纔算好。”因爲這些植物灰裏會燒出鹼,鹼多了味道是苦的,燒出來的土肥皂用起來對人體不好,所以嘗味也是檢測鹼的濃度。

阿米娜很聰明,僅用了兩年時間就能獨立製作土肥皂,而且質量特別好,街坊四鄰都過來買。早些年停過一段時間,不賺錢,還很辛苦,家裏人都不支持她幹下去了。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朋友說,一次找醫生看皮膚病,醫生告訴她那位朋友,可以試試土肥皂,用土肥皂清洗就會好。可是沒有人再做這個了,朋友便來求她。她就做了一鍋,並把剩下的拿到巴紮上賣,結果還不錯,一下子掙了二百多塊。從此後,她就隔三差五地做出一些,掙些錢補貼家用。

由於土肥皂不含求他化學成分,對衣物影響小,去污力強,價格便宜等因素,一直受到農村婦女們的青睞。阿米娜一鍋原料一般可以做出二十塊土肥皂,需求量大的時候,她一天要做三四鍋。自制的土肥皂沒個賣相,是沒辦法跟工廠裏的洗滌劑、香皂、肥皂比,可只要你用過它,就知道它的好,往往還會用下去。現在還有一些“執着”的用戶,那些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還在用它。或許在他們和阿米娜眼裏,它就是一段滄桑歲月,就是陳年往事,就是對過往經歷的不捨!

新疆旅行見聞:南疆的土肥皂,洗衣物還真實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