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业人士从性能、战略上分析下


虽然没现场看到机器如何,也没有同络石的人员交流测试参数,但是看了视频,乍一看感觉就像加个前置力矩了事,后来发现单一方向上的阻抗,后来还有末端固定,其于轴的多姿态解析。虽然末端变化肉眼可见,但也很牛了。希望是个落实做研发的公司,把计算分析,材料工艺装配细节落实到位。有自己的演算法模型来匹配要设计的机型。

xmate机械臂,从外观上确实容易引起抄袭的嫌疑,在实习期间,我见到这家伙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IIWA吗。关于这点,不好评论。相信珞石以后的产品出来还是会有自己独有的造型设计。

机械臂的力控性能从涛哥贴的视频来看,貌似对标了IIWA宣传的视频,至少看起来,功能还是挺齐全的。至于具体力控性能优劣的对比,不知道有没有参数化的评价方法?


  1. 外观的锅我来背,当初机械的同事开始哼哧哼哧设计xMate样机外形的时候,我直接打断要求去参考iiwa,原因主要是觉得iiwa好看,我是颜值控;
  2. 当然,也想蹭点iiwa的热度;
  3. 现场机器人有点问题,所以没有动态展示,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来公司体验,现阶段xMate仍在紧张的开发测试完善阶段,仅接受科研版预定,批量发货要到明年。蹭热度的只是样机,之后的版本外形都有全新设计,不会存在所谓的侵权问题,而且iiwa这个结构,设计过装配过调试过的小伙伴都知道有多少泪;
  4. 珞石刚刚完成B轮融资,诚挚欢迎对机器人感兴趣,愿意加入一家专注技术,还算务实的成长型企业的小伙伴加入珞石,请随时私信;
  5. 有人提到的xMate视频:


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都是从模仿开始的,飞机是人类从鸟的飞行中受到启发的,汽车是从马车中受到启发的等有太多太多的事例可以举了。

关键的在于一种思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仅从理论上分析。

好好研读下德国宇航局的这篇文章:《A Unified Passivitybased Control Framework for

Position, Torque and Impedance Control of Flexible Joint Robots》,你就能理解这种机器人的原理。

当年新松理解这篇文章不到位,没看到他们实现在笛卡尔空间的拖动示教;珞石研发实力雄厚,理解很到位,实现了笛卡尔空间的拖动。

——————————————————————————————

目前机器人关节空间的拖动实现较为容易,而笛卡尔空间的拖动,受限于关节摩擦力建模精度,需要借助于各类力矩感测器才能实现。这两种拖动方式在控制上有本质的区别。

其他方面分析可参考韩总的文章协作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2 @韩峰涛


创新是突破人类认知的能力,复制是突破个人或团队认知的能力。想要创新,你就得了解人类认知的界线,这个过程需要有复制的能力,只有掌握了人类认知的界线,创新才有可能。创新和复制的关系就是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不会发生。


不知羞耻...

快递员说:强奸的锅我来背,主要是因为我喜欢她,我是颜值控。


抄袭kuka,然后建个小号提问来宣传,大哥要点脸好吗

还不知道实力到底如何,下周的工博会上会去看一波。

但这个外观很招黑啊,几乎香酥鸡抄袭iiwa,不知道工博会会不会出现KUKA的BOSS奇异表情包。ps下图是保时捷的CEO在上海车展看到众泰的表情XD

附上Rokea Xmate和KUKA iiwa的对比图


i看了吐槽。

有个疑问请教各位吐槽君。

这个侵犯对方专利了吗?没有就别bb。

抄袭?

你一个差等生不跟好学生学习,

难道能翻天?

——————

什么叫抄袭???

什么叫学习???

没本事的时候跟优秀的学习叫抄袭?

你跟你的老师学习的时候叫抄袭?

我模仿莫奈画了一幅画,你说我抄袭?

——————

反对我的你不是年轻,就是平凡人。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正当的学习过程,甚至不用去考虑什么专利的法律责任。


工博会现场动不起来?工程师说还没发布?有谁体验到了吗?


三大件精准度如何、工作寿命如何、成本如何,我是一问三不知。


这。。。外观跟iiwa非常的相似,不知道性能差多少,如果性能相差无几的话,价格降到iiwa的一半,还是有前途的产品,估计能倾销海外。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