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最的理解不一样。

列举几个最臭名昭著的CPU吧。

1,奔腾初代,实际性能不如当时顶级486。

2,奔腾Pro,步子太大撤著蛋。

3,奔腾2,一个CPU和一个标准显卡一样大。

4,AMD k6一代,高频低能。

5,奔腾三1.13g。官方超频失败,导致全面召回。

6,奔腾4全系列。Intel历史上最黑暗的几年。被AMD摩擦,碾压,吊打,高频低能,智商检测器。

7,AMD推土机系列。和奔腾4一个尿性。 Intel翻过一次错了。AMD竟然原封不动在犯一次。简直是奇耻大辱。

8,赛扬1代,直接缓存为0,好比一个太贱,娘娘腔,外强中干。

9,i7 2代到7代,原地踏步好多年。这几个买哪个都差不多,简直就影分身。牙膏厂也这么来的。

10 ,AMD笔记本系列处理器。嗯。这是AMD永远的痛。不提也罢。


在我所熟知的CPU里,所谓的失败CPU首当其冲就是英特尔奔腾4,尽管这颗CPU的历史寿命很长,而且频率很高,但是到了后期阶段,尤其是第三代奔腾4(Prescott核心)的发热量已经难以控制,能效比远远不如AMD的速龙处理器,而且止步于3.8Ghz再也无法提升,不过因为奔腾4的响亮招牌,实际卖的仍然很好,只是在DIY用户心中绝对属于一代失败的处理器,包括两颗奔腾4核心组成的「胶水」奔腾D也是如此。

下一个历史最失败的CPU就是AMD这边的推土机架构FX系列了,创新的模块化设计在FX处理器上并不成功,尽管主频提高了不少,但是实际效能堪忧,功耗也远远大于英特尔酷睿系列,尽管经过了几代的演进但是仍然没有太大改善,即使价格不高,但是FX6000/8000在整个销售周期里仍然鲜有问津,市场占有率也一度跌到谷底,直到2017年ZEN架构锐龙处理器问世才算翻身。

除了PC处理器以外我们也说说手机处理器,其实历史上失败的手机CPU很多,比如德州仪器和NVIDIA的手机晶元都败在了诸如CPU性能或者是基带晶元上,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Tegra3和Tegra4,不过就现在的手机晶元厂商来说,高通前几年的骁龙810可谓是最失败的一代晶元,架构低效,功耗发热巨大,使当年几乎所有的旗舰手机遇到了麻烦,最终不得不主动降频来保持,最后直到骁龙835才回归正轨。


时间和成本远远低于预期最糟糕CPU!

对于一个使用者来说,最糟糕的CPU,就是那些先来第一炮打的很响,让所有人为之期待,然后第二炮突然弱了,但是观众还是带著些许期待,结局最后一炮灭了······

第一位就必须当是英特尔的安腾处理器

这块处理器从希望通过用纯64位架构来影响晶元界,推出后不兼容32位操作系统和同软,最终被AMD打败,这款处理器最后少量用于伺服器市场。

第二位是奔腾4处理器(Prescott核心)

这款处理器是奔4的第三代产品,然而9nm的工艺存在严重的发热问题,导致最后都控制不了·······Prescott和「臭名昭著」的胶水双核Smithfield(两个Prescott粘起来)以「大火炉「的名号推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上第三位就必须是AMD的推土机(Bulldozer)

这款处理器是AMD在2011年推出的模块化多核CMT架构,除了推土机(Bulldozer)之外,还有打桩机(Piledriver)、压路机(Steamroller)以及挖掘机(Excavator),但是没有铺路机(Paver)。虽然当时看来这种异构设计非常先进,但是由于功耗巨大,加之性能一般,让AMD的CPU业务遭到严重打击,直到Zen架构问世之后才有好转。

其实修姐认为这些糟糕的CPU并没有那么糟糕,每一个失败的CPU都为我们现在用的每个高性能CPU奠定了很大的基础,可以说她们都是垫脚石,看起来不起眼,但也正是他们让这个CPU的世界看起来一直再进步发展那~

喜欢记得留个赞偶??


P4 奔腾d 2.66打不过amd 速龙5200,简称胶水双核心,i3 2120打不过x4 955,i3 8350k打不过1500x 3.7G,i9 7990x打不过2950x,fx8150,性能跟x6 1100t差不多,1800x功耗231瓦,3.8G。性能只有i7 4790k游戏水平,x6 1100t 5ghz跑渲染比2400g还低,高频低能tdp125. I7 920 性能==x6 1100t。q8 300,i 7 6950x

i7 6900k tdp 140,性能跟1700x差不多,tdp却多35w,价格贵3倍。x4 955性能不如fx4300,功耗225瓦。K7 5820k,tdp140,打不过1600。i 7 7700k主频4.2-4.5比不过tdp 95w的2600x综合,a12 980,i7 6850k


历史上最糟糕的CPU我认为就是AMD发布的推土机系列CPU。其为了提高核心数量,使用了模块化设计,这种的模块化设计直接导致的是每个核心有自己的整数运算单元,但是浮点运算单元需要两个核心共享一个使用。最终导致了单核性能比上一代性能还弱,这一代架构的发布,可以说查点将AMD带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虽然想想是美丽的可是现实是残酷的。

一般情况下当CPU拥有更多的物理核心,性能就会更强,尤其是在多任务处理的时候更能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物理核心多了成本就会升高。因此Intel采用的技术是超线程技术,虽然超线程技术没有硬核心来的直接,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CPU的性能的提升。AMD为了能更有效的提高性价比,推出了CMT技术,即AMD将两个核心即相关单元封装在一个模块中,两个核心共用一个浮点运算单元,但每一个核心拥有一个完整的整数运算单元,比方说一个CPU有8个核心但是其实是四个模块组成的,每一个模块里面的两个核心共享一个浮点运算单元。采用这种设计方法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在核心数量上能更具优势,AMD称这个技术为CMT技术。看似是八个核心但其实是残缺的八个核心。

但是这种设计对于消费者的应用程序来说可能并不友好,因为当时很多程序并没有针对多模块这个概念进行优化,从而导致了多数应用还是在单核模式下运行的,任务并不能很好的分配到八个核心线程上同时运行,从而造成应用程序使用不友好现象。还有就是在图形生成方面浮点计算很重要,虽然显卡负担了大部分图形运算,但是CPU也还是要进行一部分的浮点运算的,因为两个核心公用一个浮点运算单元,造成浮点运算性能低下。这样的设计造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最吃浮点运算性能和单核性能的大多数游戏表现中,推土机甚至不如」肥龙2「,在单核性能游戏性能如此不友好的情况下,DIY装机市场对于其相当不认可,可以说曾经一度很少使用推土机方案用来装机,你想AMD在高端CPU没有一定市场份额,在低端领域又不能快速占领市场份额,这在当年真的是很尴尬啊。

不仅如此打桩机在当年可以称之为发热点电烤炉的称号,这也得导致了更少的人愿意使用打桩机或者推土机方案进行装机。可以说不管从市场还是性能表现等各个角度来讲,推土机架构都是十分失败的,以至于直到今天AMD也不敢启用曾经象征AMD最高性能处理器的FX后缀,毕竟一看到FX就想到了推土机。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多翻阅一下当年的这段历史。


RDRAM的时代。所用的CPU,都随著这样的内存而迅速离开战场。

下来就是速龙时代,为什么不说奔4时代,是有原因的,20条流水线的奔4,造成了低能的时代,也是那个时代的速龙崛起。

在此之前,无论是486DX100,还是奔腾133,奔腾MMX233,奔2-450,以及奔3时代,都是intel在唱著绝对主角。


奔腾!绝对是奔腾!太他妈垃圾了!


Intel Itanium(安腾)64位处理器


推土机全家。


423介面的奔4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