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說英國的亞歷山大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亞歷山大的另一面。亞歷山大大帝因為自身的業績而享有世界級的知名度,然而除了歷史性的個人形象,他還有著在神話傳奇中的另一種形象。而這類形象的故事集合最終被冠以《亞歷山大的羅曼史》(The Romance of Alexander)之名。

亞歷山大的羅曼史是關於亞歷山大大帝的神話傳說的集合,其基礎底本被稱為《偽卡里斯提尼斯(Callisthenes)》。隨著時間的增長,亞歷山大的傳奇故事數量越來越多,影響地域越來越廣,成為了一個完全不遜色於「亞瑟王」、「查理曼」等傳說系統在內的龐大故事群。例如在歐洲,亞歷山大的的故事成為了騎士文學三大系統之一「古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波斯的《列王記》中亞歷山大的故事佔據了5000行詩句;在東南亞的《馬來紀年》中亞歷山大更是成為了馬來人的祖先……歷史和神話在此交織。此種現象引用日本學者山中有理子的話說即為「歷史和傳說的重層性」。

當然由於其歷史形象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在17世紀之後「神話傳奇里的亞歷山大」形象逐漸不為人所熟知,大家更加了解的是古典史學家們所記載的亞歷山大的形象,而不是同「怪力亂神」相伴的亞歷山大大帝了。關於《亞歷山大羅曼史》在其他語言中的傳奇故事和版本還有很多,然而因為和主體關係不大,關於這部分的內容不再深入探討了。

之所以說了那麼多有的沒的,是想說明在英語文學中的亞歷山大,不僅僅有現實的形象,還會出現玄幻的故事,各位看官有興趣看原本的時候望無需糾結。在以下的介紹中,將選取10個版本的具有代表性的英國文學作品進行介紹。

以下內容大多來自The Medieval Alexander Bibliograph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有所精簡和修改。

1、亞歷山大給亞里士多德的信(Old English Letter of Alexander to Aristotle)

在英語文學誕生之初,亞歷山大的故事就與其相伴。很多人大概想不到,貝奧武夫與亞歷山大的故事有著奇妙的因緣。當然,並不是故事內容的聯繫,而是他們都被記載於同一手稿之上。《貝奧武夫》( Beowulf )的唯一手抄本是用公元10世紀古英語西撒克遜方言書寫的,通常被稱為《貝奧武夫手稿(the Beowulf Manuscript)》,而在這篇手稿上除了貝奧武夫的故事,還有著《亞歷山大給亞里士多德的信》。這篇最早的英文亞歷山大文本與貝奧武夫,東方奇觀(Wonders of the East),朱迪思(Judith)和聖克里斯托弗(St. Christopher)一樣包含在同一手稿中。

2、奧羅西烏斯的古英語版(Old English Orosius)

保羅斯·奧羅西烏斯(Paulus Orosius)寫的歷史的古英語翻譯版。按照內容而論,其實對亞歷山大有著敵意。以前都認為這個版本是由阿爾弗雷德大帝翻譯的,然而這個理論已被最近的研究者所駁斥。這個譯版增加了敵意,將亞歷山大描繪成一個被他自己瘋狂的驕傲完全壓倒的殺人暴君。譯者大大改變了拉丁文本中的大量材料,提供了一些解釋。在其中拉丁文版只提供了典故,譯者改變和添加了地理信息,使文本在地理上更加的偏向北歐。

3、國王亞歷山大(Kyng Alisaunder)

這個版本被認為是最好最長的中古英語亞歷山大傳奇,同時它也是最早的中古英語文本。現在所有版本的文本都以史密瑟斯(Smithers)的版本印刷。該文本中的一個殘缺片段在1949年作為聖安德魯斯大學一本藏書中被發現,現在作為巴格福德歌謠(Bagford Ballads)的一部分被印刷出版了。

4、亞歷山大A版本(亞歷山大的羅曼史,馬其頓的亞歷山大)

Alexander A (The Romance of Alisaunder, Alexander of Macedon)

到了第四個終於說到了羅曼史了。現存總計擁有著1247行的碎片化的詩歌,內容上包含腓力二世的戰爭、亞歷山大的出生和早年的征戰故事。這個文本的內容來源於Historia de Preliis,J2版。

5、亞歷山大B版本(亞歷山大和丁迪姆斯)

Alexander B (Alexander and Dindimus).

總計1139行的碎片化的詩歌,被認為是亞歷山大的更大故事的一部分,其中也包括A片段。還包括在法國版的亞歷山大羅曼史的華麗插圖版本的末尾(其中還包含馬可波羅的旅行副本),顯然是因為它的英國老闆發現法國版本錯過了亞歷山大和裸智者(Gymnosophists)之王丁迪姆斯(Dindimus)之間的交流而添加的。該片段由亞歷山大和丁迪姆斯之間的五封信件組成,其間既解釋了他們的一些本土習俗,也批評了其他人的生活方式。

6、亞歷山大C版本(亞歷山大的戰爭)

Alexander C, the Wars of Alexander

亞歷山大文本中所謂的「韻律碎片組」的最後一首詩在Ashmole手稿中長達5677行,最後的部分描述了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的王座。 故事的其餘部分可以從J3版本的Historia de Preliis或者散文亞歷山大的一生中輕鬆獲取。 「戰爭」重點關注亞歷山大與他的對手交換的信件,並通過這些信件揭示了這首詩要討論的主要倫理和哲學問題。這首詩主要針對的是他的對手,如尼古拉斯( Nicolas),亞馬遜人,婆羅門,大流士,尤其是波魯斯,內中描述了他們因為過於傲慢的行為而感到內疚。

7、散文亞歷山大的一生(Prose Life of Alexander)

這段散文版本的羅曼史長達五十頁,被記載在約15世紀中葉的林肯桑頓手稿(Lincoln Thornton Manuscript)中,這在同一份手稿中還伴隨著《頭韻詩亞瑟王之死(Alliterative Morte Arthure)》等珍寶。作者在其中強調了在亞歷山大和他的各種敵人之間展開的書信交流的情節,以及與他傑出的一生和死亡的結局有關的眾多預言。

8、塔利辛之書(Book of Taliesin)中的亞歷山大

《塔利辛之書》收集有威爾士最古老的一些詩歌,人們認為其中許多作品為詩人塔利辛所作。他到六世紀末都一直很活躍,讚美Urien Rheged和他的兒子Owain ab Urien。其他詩歌反映了這位詩人所致力於的一種知識,這種知識一部分來自於拉丁文,一部分來自於威爾士本土傳統。這篇手稿保存了《Armes Prydein Fawr》和《Preiddeu Annwfn》(其中提及亞瑟和他的勇士們穿越海洋,贏得了矛和大鍋)等名詩、Cunedda 與 Dylan eil Ton 的輓歌,以及英國西部本地語中最早提及赫拉克勒斯和亞歷山大大帝時所用的文字。

這份手稿並不完整,許多原有的頁,包括第一頁,均已缺失。《塔利辛之書》由一名抄寫員複製,可能是在格拉摩根郡完成,並由威爾士國家圖書館指定為《Peniarth MS 2》。《Peniarth Manscript》選集由羅伯特·沃恩(大約 1592 年至 1667年)所作,他為坐落於Meirioneth 的Hengwrt的圖書館收購了許多重要的威爾士語手稿。該選集於1859年轉移到Meirioneth 的Peniarth圖書館,並於1909年從此轉移到新的國家圖書館。

其中提及的亞歷山大部分屬於讚美詩,共有三首。分別是:

XXVI Y gofiessvys byt (「被征服的世界」"The Contrived World", Of Alexander)

XXVIII Ryfedaf na chiawr (亞歷山大大帝的Of Alexander the Great)XXIX Ad duw meidat (摩西,以色列,亞歷山大對上帝的讚美詩"God the Possessor", Hymn to the god of Moses, Israel, Alexander)

9、亞歷山大的Buik(The Buik of Alexander)

亞歷山大的Buik是兩個已知的蘇格蘭版本的亞歷山大羅曼史的簡稱,這是早期蘇格蘭語文學的組成部分之一擁有15,000行的內容。來自蘇格蘭的兩個版本中較早的是匿名的The Scots Buik,描述了「最高貴,最富有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一些學者試圖將這些文本歸咎於蘇格蘭開創性的詩人約翰巴伯的作品。Bunt在1994列出了倖存副本中丟失的文本,而里奇(Ritchie)將整首詩分為四部分:

The Forray of Gadderis,

The Avowis of Alexander pt. 1, The Avowis of Alexander pt. 2, and The Great Battell of Effesoun.

(Buik是一種在中世紀歐洲文學中很常見的文學類型,特別是12世紀以來的法國,以及14和15世紀的不列顛群島)

10. 征服王亞歷山大的Buik(The Buik of King Alexander the Conquerour)

如果我們相信原文中結語,則這個版本最有可能由吉爾伯特·海伊爵士(Sir Gilbert Hay)於1499年創作。它是亞歷山大羅曼史最長的英文版本,總計為19368行。卡特賴特的版本提供了被認為丟失的材料的簡要概要,他將三篇文章判斷為這個作品的源材料:法國的Roman dAlexandre,Historia de Preliis J2和Secretum Secretorum。除此之外,這首詩還包括亞歷山大從陸地去往天堂訪問的唯一英文版本,以及其他的亞歷山大軼事傳統的材料,如亞歷山大和狄奧根尼亞、亞歷山大和海盜之類的故事。

順帶一提蘇格蘭文本學會已出版了兩卷《征服王亞歷山大的Buik》(估計此系列最終會出版三卷),即為其第四輯的第16,18卷。這個三卷項目的前兩卷包含了海伊爵士的全部詩歌,還有其文本注釋和文本介紹,詳細介紹了手稿的內容,關係和歷史。卡特萊特(Cartwright)使用英國圖書館館藏的版本作為他的基礎文本,並利用蘇格蘭國家檔案館的版本來進行修改。據推測,第三卷也是最後一卷將包含對該詩的更廣泛的介紹以及亞歷山大在蘇格蘭文學中的地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