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喜欢M24霞飞.jpg

讲真,小时候刚开始读军事类书籍的时候,在二战坦克中看到霞飞简直就是看到了杰特拉帝星人,感觉就像一堆杂兵里突然蹦出一个布利泰司令一样。

如果说谢尔曼展现的是粗犷的工业暴力,那么霞飞展现的就是精密的工程艺术。

——————————以下为正文——————————

说起二战时美国研制装备的最优秀坦克,很多人可能说是M26潘兴。但事实上,M26对比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同级坦克并不算很优秀,完全没发挥出预想的「打虎英雄」作用。美国在二战中真正体现出技术水平的反倒是一辆轻型坦克,它就是M24霞飞坦克。

【图1:保存在荷兰的M24霞飞坦克】

M24霞飞坦克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一点都不「轻型」——车重18吨,主武器为一门75毫米炮,这在当年已经达到中型坦克的标准了。之所以会设计一款如此高规格的坦克,主要是由于北非战场上的惨痛经验。

【图2:技术水平相当高的M24霞飞坦克】

美国参战后,派出了大量军队前往北非支援英军以及自由法国军队,到达战场的不仅有数万名士兵,还有几千辆坦克装甲车辆。最早到达北非战场的美国坦克主要是两款M3——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以及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这些坦克被英美等盟军国家使用,也有一部分被轴心国缴获。令人啧啧称奇的是,M3中型坦克在敌对双方手上的评价都很差,英国人说它是「婊子混蛋」,苏联人说它是「七兄弟的铁棺材」,德国人管它叫「美国的铁垃圾」,美国人自己更是给出了大恶评。然而,关于M3以及其后继者M5轻型坦克,参战双方均好评有加。

【图3:被击毁的M3中型坦克】

尽管M3、M5系列轻型坦克备受好评,但还是有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其装备的37毫米炮杀伤力实在有限,不仅无法击穿德国中型坦克的装甲,在支援步兵时对碉堡工事也毫无杀伤力,因此前线美军要求军械局为他们生产一款装备大口径火炮的轻型坦克。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军械局曾提出了T7和T21两个计划,却都因为超重无法满足战场要求而被取消。战况不等人,两次失败之后,美国设计师们继续开足马力进行设计。

【图4:北非战场上的M3轻型坦克】

T7和T21项目超重主要都是因为炮。例如,T7项目预定方案为13吨,而M3型75毫米炮的炮管自重就有0.4吨,加上炮盾、炮架、炮座等辅助设备一共要有1吨多,加上炮弹和观瞄设备就超过2吨了。更要命的是,由于75毫米炮的后座距离较长,炮塔必须设计得大一些,这又增加了车重。因此,适合配备在轻型坦克上的大口径火炮必须是轻量化的,这给美国人提了一个大难题。

【图5:T7计划的成果M7中型坦克】

就在工程师们苦苦地设计新主炮时,军官们却从空军找到了方向。军械局之前为B25H轰炸机设计了一款T13E1型轻量版75毫米炮,这门炮的炮身自重只有0.18吨,而且炮架炮座可以在已有设计上进行大量简化,非常适合轻型坦克。虽然采用较薄炮管壁的T13E1使用寿命不长,但这对於坦克来说不是什么大事——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允许坦克随时更换损坏部件。

【图6:霞飞坦克的炮座和同轴机枪】

找到了优秀的主炮之后,新轻坦的后续设计非常顺利。新式的T33火炮驻退装置让火炮的后座距离只有0.3米,这节省了很大空间。1943年3月,军械局为这款新轻坦制定了T24的设计代号,T13E1型航空加农炮也被改进为M6型坦克炮。在T24的原型车被完成后,这款新式轻型坦克令美军惊为天人——虽然有著18吨的自重,但在两台凯迪拉克发动机的驱动下T24有著56公里的最大时速,正面的大倾角装甲有38毫米的厚度,防御小口径火炮完全没问题。其装备的75毫米火炮也很好用,可以完全满足美军需求。1944年4月,T24坦克在凯迪拉克工厂开工建造,并获得了M24的正式编号。M24的名称「霞飞」来源于重组后的第一任美军装甲部队指挥官阿纳德·R·霞飞少将。

【图7:战场上的霞飞坦克】

在二战结束前,美国一共生产了4731辆M24坦克。可惜的是,M24坦克只赶上了大战的尾巴,但这并不妨碍它扬名立万。装备了霞飞坦克的盟军各国对其评价颇高,一致认为这是最棒的美国坦克。在二战之后,M24坦克还曾在朝鲜战争、印尼内战、越南战争和印巴战争等局部冲突中发挥了作用。直到今日,17辆霞飞坦克还在乌拉圭陆军中服役。

【图8:1945年5月萨尔茨堡外围的霞飞坦克】

欢迎提问欢迎吐槽,如需转载引用请与我联系~

系列链接:

码字的赤影同志:《这是一本有趣的兵工厂日志》专栏文章索引?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