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果树蚜虫是果树害虫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说它难防,是因为一旦成灾,新稍 会被蚜虫迷得象卷发,拉拉油,新稍最后会干缩而死,打一遍药后,蚜虫死一地,过两天去看看,蚜虫又密密麻麻的爬满了新稍,哎,5月15——6月15号是蚜虫的盛发期,夏至以后,随著天气的逐渐升温,芽虫逐渐减少。

其实,只要抓住时机,找到蚜虫的死穴,蚜虫的防治也并不难。

果树花期前后,一般是蚜虫的卵的孵化期,此时用药,可以事半功倍,切记,千万别以为没看见蚜虫而忽视了防治,等有了蚜虫才去打药,这样就大错特错了,防治蚜虫,就四个字,治早治小。

在果树花芽露红期,可用40%的灭多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上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效果不错。灭多威杀灭蚜虫效果显著,而且关键是杀卵的作用也很优秀,清园必须用。

谢花后10天,再打一遍蚜虫药,药剂可选用:80%烯啶.吡蚜酮4000倍液,打好这两遍药,基本可以控制蚜虫危害,以后再防也会很轻松。

以上是管理果园的一点心得,你可能有更好的方法,欢迎朋友关注评论,我们一同把果园管控好!


蚜虫还算比较好防的,主要是刺吸型口器的药剂轮换使用,如图所示药剂药效快,效果好。一般常用的啶虫脒、吡虫啉,目前此类抗性较低的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是市面上较多,效果也较好的药物。如果还控制不住,前期预防用螺虫乙酯,效果更佳。最后面三种药物是当前最新成分,效果保证,但是价格有点贵。

希望可以帮到您。

更多植保种植技术欢迎关注

一个返乡传创业热衷农业的大学生


传统防治蚜虫一般在花芽露红期和落花后7天后进行防治 ,从现在情况看这两次防治成本较高且费工。而现两次改为在落花期一次进行防治。省工省时高效,特别在花露红期又采集花粉又打药,劳动强度大。

本人多年来总结出省工防治法那就是在落花期子房还未外露时防治放果最佳 ,注意防治时期很关键一定要及时才能有效。

落花期为最佳防治期 ,全国其它地方以物候期为准。

各类桃芽危害状。

防治方法:

1用25%吡蚜酮2500倍十2.5%氯氰菊酯1000倍十5%的中生霉素800倍。

主防蚜虫,梨小食心虫、穿孔病。

2用50%吡虫啉3000倍十2,5%氯氰菊酯1000倍十5%的中生雪素8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800倍。

以上两种防法交替使用 ,以防害虫产生抗性。

15天以后幼果彭大期再防治一遍。

注意,这次防治时间紧迫,从落花到落花后5天之内必须防治完毕,否则不利于蚜虫的控制,特别是油桃若防治过晚幼果外露受药物刺激引起果面不光滑出现班点,华北地区一般在4月10日左。

4月10日以后,温度上升到20度以上,果树已完成了从开花到座果的过程,这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重,果树生长量迅速增加,在4月下旬叶幕基本形成,这时也正是各种虫害、螨虫、及病害伴随大发的时期,这是病虫害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时一定要控早,控小 ,绝不能马虎,否则病虫害一旦大发生,防治成本增加不说,还给以后生产优质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感谢邀请

蚜虫,在我所在地叫油虱。我觉得这个称呼还是很形象,被蚜虫为害过的叶片往往一片油光,当然蚜虫本身也有这种油腻的感觉,而蚜虫大小如虱。

蚜虫是生物群体中属于R竞争策略的典型,以数量多,繁殖快,分布广而著称。蚜虫主要为害新嫩叶片,没有新叶时好叶上偶尔也会有。单个蚜虫的危害对于果树这样的木本植物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不过当蚜虫家族成千上万时,往往能够造成嫩枝叶生长畸形,光合效率下降,树体营养积累困难等。由于大多数果树的春季新叶生长期也往往是开花坐果,或果实生长期,叶片功能下降和营养减少,往往容易引起坐果不良,落果等情况,进而使得果实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因此蚜虫是作为春季最为主要的虫害来进行防治的。

从防治的角度讲,蚜虫并不难防,因为蚜虫本身比较脆弱,天敌也多。很多时候防治不佳主要的原因在于对蚜虫这个害虫的习性了解不够,或者正是由于比较好治而不大重视有关。我觉得在介绍防治措施前,我总结了几个蚜虫的特点还是要了解一下:一是爆发性,也就是说,繁殖速度飞快,一只蚜虫,几天不见,生了一大片,就这速度,这主要影响防治的时期,要及时,不要拖。二是会分泌一些物质,使得叶片变得又油又腻的这种,主要是影响喷药的效果,油性了往往药粘不上去。三是有些蚜虫会卷叶子的,那么一定要在卷叶前防治掉。

总得来说,只要打早,打好,加上蚜虫大部分只为害新梢嫩叶或花朵幼果,主要防治的地方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相对来说防治还是比较容易的。

1、要重视冬季药剂清园。不管是落叶还是常绿果树,在过冬开春展叶生长前需要进行一次药剂清园,关于这个技术在网上很多。本人也写过一篇关于冬季药剂清园的技术性探讨文章。一般来说,落叶果树在芽萌动时,常绿果树在春季萌芽前相应浓度的喷石硫合剂进行清园是必要的措施,这里可以兼治蚜虫。部分北方或春季少雨的地方,会有一些其它的清园剂,加了一些防治蚜虫的药,也是蚜虫防治中重要的一环。我认为这次药剂的重要性是减少了早期蚜虫基数,并推迟蚜虫为害时间,使得部分果树开花(如桃、梨、李)期不用防治蚜虫,从而减少对开花坐果的干扰。

2、注意观察,注重早期防治。当新叶上发现蚜虫后,就应该准备进行防治,并加强观察,当大部分树体都出现蚜虫时,要进行喷药防治。这里特别是对于会卷叶的,会分泌一些物质的蚜虫尤其要注意治早。看到了就要开始用药。我不建议在果树春季蚜虫防治中保护天敌,等天敌上来,叶片上的蚜虫早爬满了。所以药剂防治是首选。当然可以结合其它病早防治。

3、要注意连续防治。其实第一次用药后,还是需要继续观察。如果在新叶上又出现蚜虫,还需要再进行一次防治。一般来说,一次用药后,在一周左右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喷药效果好的可以达10天以上。我认为,在蚜虫的防治中,二次用药是需要的。通过二次用药,基本上可以为果树提供萌芽后近20-30天左右的无蚜虫生长期,大部分果树的新叶基本上能够老熟。

4、选用药剂。我觉得防治蚜虫的药还是比较多的,如吡虫啉就不错,大家自己原来那种用的好就用那种,最好的方式是二次用药用不同的种类,如果需要喷三次,第一次有的药还是能够换回来用的。

最后谈一下我对蚜虫防治的个人观点:我认为蚜虫防治的目标不是把蚜虫给消灭了,原则上蚜虫是消灭不了的。防治的目的是为了使蚜虫的为害控制一定的经济许可范围内。防治的目的是为了给新梢老熟争取足够的无蚜虫或少蚜虫的时间,同时尽可能的避免因为蚜虫为害而出现的坐果不良,果实生长畸形,叶片污染影响品质等与水果经济生产相关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整个果树病虫的防治中,不应该以治虫为目的,而是应该是完成果品生产目标为目的。举个例子,比如柑橘的蚜虫,当柑橘叶片开始老熟,这时如果顶部有几张未老熟的叶片出现蚜虫,那是不需要防治的,因为这些蚜虫不再会危害绝大部分部已经老熟的叶片,对整个柑橘生长不会造成影响。但如果在新梢的初期几张叶片出现蚜虫,那就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喷药防治掉,否则很快整根新梢的叶片上都会有蚜虫,而新梢的初期也正是柑橘的花期。

因此只要做到防早防少,蚜虫是比较容易治的。

一家之言,欢迎交流。


谢谢邀请:蚜虫是果树衰退病的传播昆虫,这个害虫主要在柑橘、桃树、梨树、柿子树等果树当中发生,并且主要是危害果树的嫩梢、嫩叶。所以,在每年3--5月这时段时里,果农朋友需要重点防治的果树病虫害当中就有蚜虫这个小妖精。

由于蚜虫这个小妖精一年当中可发生多代,所以可以在冬季或早春的时段时,通过修剪方式除掉枯枝病枝来减少果园的蚜虫来源。

同时,还可以从蚜虫危害嫩梢嫩叶的特性著手,在果树抽发不整齐的嫩梢期,可心通过人工抹除零星枝梢方式来减少蚜虫的食物来源,没有食物来源当然就会可以减少果树蚜虫数量了。

现实中种植有几十亩、上百亩果园的果农朋友,在果树春梢期与花期或夏秋梢这段时间里,只要发现果园里的果树有五分之一左右嫩梢抽发时,就需要果农朋友使用菊酯类药剂、吡虫啉或抗蚜威等药剂来防治蚜虫。

总之,果树蚜虫的发生,基本上都是与梢期一致,所以果农朋友在促发果树枝梢的时候,还需请果农朋友一定要做好蚜虫的防治工作。


谢谢邀请:果树蚜虫分为,棉蚜、绣线菊蚜。棉蚜成虫和若虫多为害完全展开的叶片,被害叶片皱缩,略畸形,除吸取汁液外,还分泌露,诱发煤烟病,被害的果树有柑桔,荔枝、龙眼、枇杷、香蕉、杨梅、石榴、梨、梅、李等100多种植物。绣线菊蚜又名卷叶蚜,主要为害寄主植物的幼芽、嫩枝顶端和嫩叶背面,被害叶片向下弯曲。并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棉蚜每年发生20~30代。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16~22度,绣线菊蚜每年发生有17~18代。防治方法:粘捕:黄色粘虫板可粘捕到大量的有翅蚜。药物防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1500~2000倍液、3%莫比朗乳油2500倍液、22%蚜虱灵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敌敌畏乳油1000信液等,防治很好!


答:蚜虫,又称腻虫、密虫,是一类植食性害虫,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果树蚜虫个头虽不大,但是对果树的为害却不小,倘若大面积发生,使果树叶片失出光合作用,导致果实减产、品质下降,收益降低。果树蚜虫是果树生长期最易爆发的害虫之一,种类繁多,为害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必须严格加强果树蚜虫的预防和防治,做到「有虫不成灾」。对于果树蚜虫的防治必须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同步进行的措施。

一、生物防治

1、消灭越冬虫卵:采取冬季修剪、树干凃白、喷施石硫合剂等方法来灭杀果树蚜虫的越冬卵、若虫和成虫。

2、搞好果园卫生,减少寄主繁衍:及时清除果园及周围杂草,加强中耕除草,杂草是果树蚜虫的寄主作物,是蚜虫栖息、繁衍的场所,及时中耕除草和周边杂草可以破坏蚜虫的繁殖环境和活动场所。

3、保护天敌:每年四月下旬以后就尽量不使用化学杀虫剂,从而保华天敌繁育、活动,利用天敌扑杀蚜虫。

4、利用趋化性诱杀:利用蚜虫的趋化性,将黄板子上涂黄油,当蚜虫爬上黄板子上有一定数量时,将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

5、利用趋食性诱杀:蚜虫很喜欢杨柳散发的气味,可将新鲜的杨柳枝扎成杨柳把,放在蚜虫发生密集的地方,将蚜虫诱集在一起,集中杀灭。

6、利用趋光性诱杀:蚜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尤其是黑灯光,可将黑灯光放在蚜虫大量发生的位置,进行诱杀。

7、叶面喷肥防治:用速效氮肥水溶液对果树叶面及根部追肥,7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化学防治

三、四月份是蚜虫孵化最整齐、时间最长、扩散最慢的时期,可利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这一时间段,用菊酯类杀虫剂对果园进行全园喷雾来灭杀蚜虫(因为此时蚜虫尚未迁飞扩散);若有煤污病迹象的,在杀虫时添加多菌灵等杀菌剂来控制病情,阻止期蔓延。

小结:当蚜虫孵化和爆发时,以化防为主,其它时段以「预防为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在能不用药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农药。

注:蚜虫天敌的频繁期一般在四月下旬以后。


蚜虫,全世界分布广泛,品种多,寄宿广,瓜果蔬菜,果村花草,庄稼地里到处能见到其身影,繁殖力强,世代重叠,危害性大,能随风力传播和飞翔传播,下边讲下果树上蚜虫的防治方法和常用农药。

以预防为主。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消灭。发芽前喷3度石硫合剂杀菌又杀隐藏虫和虫卵,发芽初期即o.5公分左右初用一次药,谢花后一周内再喷第二次药防治下,以后5一一6月再次喷洒药物防治下就可以了。

常用药物:1o%吡虫啉2OOO一一3OOO倍防治,21%杀灭菊酯3ooo一一4ooO倍防治。80%敌敌乳油2ooo倍防治,呲蚜酮4OoO倍防治,2.5%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4.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2o%蚜虱净喷雾防治,防治蚜虫药物众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果树蚜虫的特点:蚜虫为多型昆虫,外形变化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主要有无耻胎生雌蚜、有翅胎生雌蚜和性蚜。 繁衍方式:孤性生殖繁衍、两性生殖繁衍。 蚜虫属:蚜亚目类昆虫的统称。分球蚜总科、根瘤蚜科。 果树常见蚜种类:绣线菊蚜,又称苹果黄蚜!

蚜虫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寄主有:苹果、梨、桃、李子、杏子、樱桃、沙果、海棠、山楂等。 对树的危害:成虫和若虫群体加害新稍、嫩芽、叶片,受害新稍生长延缓,叶片蜷黄,危害果实,影响果实生长,分泌物污染叶片和果实,影响光合作用,降低果品质量。苹果产区每年发生十余代,10月份出现性母,产生雌蚜,交配产卵越冬。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加强果园的科学管理,适时施肥,强壮树势,增强果树抗病虫能力,及时清除带病果树枝!结合药物防治。 1:果树芽期,喷洒机油乳剂50倍防治螨蚧,消灭蚜卵。 2:果树花苞期,4.5%高氯乳油1000倍消灭初卵若蚜。 3:花后第二遍,5月中旬,3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消灭蚜虫扩散蔓延。 4:苹果第三遍:6月上旬90%万灵(灭多威)可溶性粉剂3000倍加3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杀灭蚜虫于年中高峰来临前!


蚜虫其实很好治,本人种植过冬枣,对这方面很有经验,分享几条供参考:

1,提前预防,没发现蚜虫前,半月喷洒一次农药。

2,发现蚜虫后,及时喷洒农药。蚜虫抗药性很差,一般吡虫啉等便可彻底灭杀。

3,大棚隔离。可以是普通大棚,也可以是越冬大棚。能有效防止和控制病虫害。越冬大棚还能提高产量,提前成熟上市!优点很多!

4,种植隔离作物。种植高大的作物或树种,隔离蚜虫。蚜虫虽然会飞但传播距离短,隔离作物对蚜虫很有效果。喷洒农药时,一起喷洒隔离区,效果更好!

以上是个人建议,欢迎交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