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再回到这办公室,像是南柯一梦初醒般,几年前的自己是甚么样子?

 

***********************

走过父丧与开刀,丢了不下数十封履历,历经几场的面试,总算在溪北找到了个工作。薪资当然与光电业无法比较,也只能从专员做起,不能再断炊变成基本要求,即使是著墨不多的IE也只能硬著头皮上场了。

 

拒绝坐回原位置附近,窝居到办公室最深的那角,冷眼观察办公室内的直动,稍微弥补了没有景观窗户的缺憾。回到前几天第一次开部会,三个课长轮流用最直接有力的台语脏话问候部经理,一时间不知道来到了什么龙潭虎穴?

 

Interview时是协理面谈,可能也是刚跳槽所以对于组织文化不太熟悉吧?就只能看著学历栏位指派到生技单位,最熟悉的生管、物管、采购与外包毕竟都还有原主管在,只能伺机哪边有缺再往前递补。从此开始按著组装的SOP自行组车,和生技同事一起制作治具,定时量测工时估计产线产能,算是再补足自己IE毕业后这几年的实作不足吧?!

 

也许是已经刻意压低的薪水在传产界看来还是太高,几次高层临时突袭来要报告,侥幸顺利过关还是勉强撑过试用期。几个月以来夹杂在部门经理与课长们的角力中,除了要进行本身的工作外还需要左闪右躲防流弹,到庙里求了几次妈祖希望给几个跳槽机会,但几个面试都无疾而终,每天上班时就想著离开这抑郁的地方,但经济考量只能被拉回现实,「男怕入错行」真的是前人智慧的名言啊。

 

这段时间内协理因为家庭因素(官方说法)离开,部经理也因为严重的人和问题离职,没有任何知会下被要求立刻接下部经理一职,换句话说:前人的残局需要有人处理了。

 

原有后段与技术主管本来就很有自己主见,任谁也别想要插手他们的工作,前段主管掌握生产关键技术,多年来根本动摇不了他。这时只能先让前段厂自己去运作,开始培养后段厂人才,想从前段制程的管理下手,在现有技术人员中找到一个可以沟通,并能快速学习的人取待前段厂主管,慢慢把主导权拿回来。

 

被放牛吃草的后段两个主管显然对这个部经理非常不满,常在各种场合放送,又刚好高层另外找到一个所谓「高阶经理人」来经营整个厂,与上次调动一样,没有什么预先通知就被异动专职负责前段厂。类似的手法在传产公司 不少见(怎么运作老板说了算),习惯了高科技公司的运作模式的人,通常都很难适应(大多数就这样走了)。

 

传产小公司里面大部分是缺乏数据管理的,只能思考著怎么切入当直接单位主管。这时本能的把十几年生管经验拿出来用,因为公司内的生管除了开工单之外甚么都不会,只好自力更生自己从产线过去生产数据中找出工时,计算基本的产能模式,再来就是每天监控前段厂产出,排除并预防相关的异常。将所有的记录汇整在一起就变成了管理报表,几个月监控下来,已经没有人能比自己更了解前段厂的产能与进度了。

 

刚好在这时总经理新特助到职,顺口问她想不想参观一下前段厂,回复OK后就带著她们(另一位也想了解的同事)一起进行Fab Tour。原来想的只是公司对新人不是太友善,基本上人进来后自生自灭较多,能让新进入员多点一解,也许「周转率」就不会这么高吧?恰巧这位特助很快适应,也有看到前段厂有人有用报表在管理,会「不经意」传达这些讯息给高层,原来已经「黑到底」的人慢慢漂白,高层也渐渐发现是有人在协助管理公司,开会时口气就不会如之前难让人接受了。

 

IE的人管工厂(大部分)一开始制程技术专业程度不会太高,这时也不需要装懂,找到可以信任的人来协助管理,常问:「为什么」可以快速累积经验,特别是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检视问题,通常在高层发问时能有更准确的答案可以快速提供,能渐渐累积老板的信任感,对于管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一开始要找到可信任且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且要说服他接受管理职务,这都需要一些技巧。

 

半年后某重点客户需求开始攀升,在都是倍数计算的月出货量下,客人派了外国顾问公司来摸的底,要确认公司吃得下这些订单。这个顾问公司是以辅导「Lean Production」 闻名,几次来回后发现:Lean Production是把IE所学的工具有系统的组合起来。在念书时这些东西最少都摸过两遍(专科、大学、硕士班)以上,所以在与顾问对应上较快速且沟通没问题。后续高层直接聘请该公司来辅导,这时IE的本职学能直接反应在辅导活动中。有顾问的背书加上原来就渐渐「漂白」的印象,在往后公司有重要决策时都是提供意见的成员之一,这时才渐渐发现自己是有部分影响力与重要性的。

 

阴错阳差的在前段厂待了这几年,这期间的客户急加单与急砍单都经历过了,这时又有空降的主管接到急加量的任务,在开出无法对症下药的处方N次,可能也被像「摇头娃娃」的反应惹毛,直接调任一位「凡事都说可以」的前任主管来带领。公司(高层)处理人事调动这类事情的手法这年来没多大进步,一纸人事命令生效后立即生效。不悦之余用最快时间作出交接报告,并在限时内与新任主管交接,不论心情怎样,管理阶层的布局都是不可逆的,只能离开自己经营了数年的地方,营造出来的工作气氛也就只能看新任主管的风格了。

 

一从作战单位退回幕僚单位马上重感冒,被单位副总笑说:以前没时间生病,现在从前线退下来马上就中枪了。听到这样的玩笑真的不知道是该校还是该哭啊?一开始时还真的不太习惯放缓的步骤,但是回头想想就是这几年才转到直接单位,原来自己也都是定位在后勤单位,顶多只是回归到原有状态而已!这几年算是一种历练,就当成是为职场的下一步做准备吧,生理状态还是应该要配合环境调整回来才对。

 

************************

不情愿但还是得走进那个以前不太想进入的办公室,几乎得罪了所有同事的部经理早已不在,相关的主管也已经换过了好几轮;不一样的是:多了选择位置的自由,有条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引导新进同仁进行「回归初衷」的思考这些都是五年前「朝不保夕」的我所没有的。

 

下班时走过昔日产线,老同事笑著闲聊两句,这几年在公司往上爬的过程中,应该是没有树立太多敌人吧(除了某些「管制界限」外人士)?!走出大门时抬头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五年前应该是低著头快步离开吧?一阵风吹过突然发现那个好久不见的「自信」又回来了。

 

 

后记:在任何单位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品质造成的争执,甚至将近要被打的状况都曾经遇到,这些是在过去所谓「高科技产业」时所无法想像的。更甚者有听说,在还没进到公司时,部门主管已经告诉单位主管要把人逼走,单纯因为部门主管看到新进入员的学经历后感到对他有威胁。能遇到这种鸟事,几乎是跟当兵时一样,先习惯暗就不会怕黑,经历了军队的变态就比较能适应更黑暗的社会。能在传产业界待到现在,已经是所任职过第二长的公司,只能说「这太神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