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要依据战争形态进行判断的。

地道战作为陆军的步兵战术,其本质上是依托地形、修筑工事来防御或对敌方进行进攻,以及使用坑道进行秘密的兵力、物资投送等。虽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国就开始使用火焰喷射器、毒气、手雷等武器对付坑道中目标,但从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以及盘踞在阿富汗山地地区恐怖组织行动看,躲藏在坑道中目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依旧还是较难彻底消灭的。

炸弹之母

今年4月13日,美军在阿富汗东部山区首次使用「炸弹之母」打击恐怖分子,报道称,「炸弹之母」摧毁了「伊斯兰国」的一个藏身隧道,炸死了至少36名武装分子。9月,俄罗斯也在叙利亚投下了「炸弹之父」,称炸死了「伊斯兰国」组织的若干高层头目。这两型威力巨大的常规炸弹可以说是对付坑道、掩体中目标的最有效武器之一,但在面对诸如城市等复杂环境时,附带杀伤还是过于巨大,也是不可能轻易使用的。

北美防空司令部位于夏延山碉堡区的防核爆门

如从广义上看地道战的话,埋藏在地下的掩体、工事依旧还是躲避侦察,发动突袭的有利掩护。自核武诞生后,这类大型工事在世界范围内修筑数量其实相当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末日计划」,我国的」地下长城「工程,在苏联,除莫斯科地铁修建在地下50米深外,在地铁之下还修筑有一条绝密的地铁专线,可在遭遇核战争后大规模袭击后,进行紧急人员物资转运,其中运行的列车除拥有装甲防护外,还备用大量生活物资供紧急状态下使用。

钻地弹打击效果图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为摧毁伊拉克的地下掩体,专门动用了威力巨大的钻地弹,据称对水泥的穿透可达9米,土层则能达到30米,不过实战结果也仅摧毁了一些未经钢筋混凝土加工的简单掩体。此外,对于地下交通建设,也有不少国家在进行尝试,由于地下较少受到环境干扰,隐蔽性强,还不会挤占地面城市建设,未来或成为新的发展领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