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依赖俄罗斯发射卫星的说法明显夸张了。

美国的确进口了一款俄罗斯的RD180火箭发动机,但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产品的俄罗斯厂商参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宇宙神」运载火箭第一级发动机竞标的结果。这一方面说明俄罗斯厂商还是有些冷战时期的老本,而且当时如果没有美国购买,这家厂商就要破产了,另一方面这也与当时苏联解体不久,美俄关系热络有关。但这些都不意味著美国没有能力开发同型产品,相反,美国的火箭发动机产业从战后至今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居于美国的实力地位,从来不担心在重要领域会依赖他人,相反,美国完全可以在别国确有出色之处的个别产品上拣个价廉物美。

随著近年美俄关系紧张,美国一些议员(请注意,美国的议员大多不懂专业技术,即使有专业的智囊,也习惯于夸大对自己政见有利的结论)出于对俄罗斯的反感,反复强调美国在这款火箭发动机上依赖了俄罗斯,以致以讹传讹,成了「美国依赖俄罗斯发射卫星」。实际上,俄罗斯航天产业至今举步维艰,产品市场有限是最头痛的问题之一,俄罗斯官方和厂商至今从未表示过要用这款发动机卡美国脖子,相反,他们巴不得美国多买,而他们最苦恼的还有产品后继乏力,没有更多价廉物美的优秀产品能吸引到美国订单。

另外,火箭发动机这种产品与一定时期一个国家航天任务密切相关,大大小小随时全部齐备是很不划算的,比如美国明确返月探火的目标后,巨型火箭才值得投入巨资研发。既然美国官方越来越不喜欢哪怕在个别产品上使用俄国货,替代型号立刻就得到了投资。


作为10年经验的机械工程师,我觉得有些人包括所谓专家过度崇拜美国的实力,把美国想像成无所不能。却忽视了工业制造领域的一些常识。给大家科普一下,在工程技术领域,有能力和造出来是两码事。尤其像航母,核潜艇,先进战机,重型火箭等系统工程项目。从项目论证,设计计算,试验再到组织生产,最后项目完成验收。中间可能经历长达10年-20年,而且还有可能失败。可供参考的项目有美国F22,福特级航母,洛杉矶级核潜艇 ,F119发动机。我国长征五号火箭。所以近些年美国老喊著制造业回归,防止空心化这些调调,就是意识到这点,失去之后想再拿回来要付出太多代价。RD-180作为一款400吨级重型火箭发动机,是苏俄几十年航天科技的结晶,性能稳定成熟,可靠性非常高。我觉得美国要重新研制一款同等水平的发动机,至少需5年时间,算上磨合期,应该在10~15年左右时间,而且项目失败概率也是很高的。因为这是个系统工程,不是网购,今天点击下单,眀天快递到手。至于F-1火箭发动机,虽然推力强悍(大概700多吨左右),但是它的综合性能,包括平均制造成本、可靠性、稳定性、维护性都未必有RD-180水平高。而且即便美国重启该生产线,因为人员、工艺、设备流失,5年之内未必能够完成。事实上美国的制造业工业体系早已过了巅峰期,一直处在衰退阶段,这与科技水平不是绝对正比关系。好多传统工业与重工产品美国已经彻底失去生产能力,这是服务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后遗症。所以近几任美国总统都呼吁制造回归,但想要逆转趋势并非一日之功。


对美国来说并不是依赖,而是合理使用全球资源。大家都知道如果全球合作开发宇宙,开发速度是最快的。美国不到4亿的人口选出精英既要搞空间站也要搞月亮,还有火星计划其他行星计划,与其分散不如把相对难度低的通过合作把主导让给其他国家,把难度高的自己拿下。

所以你可以看到美国把星际旅行交给私营公司,看到摩托罗拉花钱找中国发射卫星。一切都为了把主要航空资源用在最前沿的道路上。

中国现在正在赶超美国,技术相对落后,经纪也没有美国如此充沛,不过我们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科技人才年轻化。到2024年我们有世界的唯一的空间站,美国也会为当年排除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而后悔。

开发宇宙本事就是全球通力合作才能最快完成的任务,未来也是保证大国间矛盾不会最终计激化盾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