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要求相当高,这么复杂的事很难简单说清,我大体说说肯定不够全面:

二战起因主要是19世以来欧洲列强之间矛盾的延续,一战未能解决全部矛盾反而酝酿了新的矛盾(简单说就是没打彻底没打痛快)。德国一战后遭受苛刻处置,人民普遍有复仇心理;日本野心膨胀但受到列强压制,想要反抗、抢一杯羹;义大利是酱油党不提。19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更加剧了德日的扩张欲望和侵略需求。

二战过程主要就是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闪击波兰,西线静坐战争,入侵比利时、挪威、丹麦、法国,法国投降,不列颠战役,阿拉曼战役。德国入侵希腊、巴尔干,闪击苏联,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苏联开始反击,反攻东欧直捣柏林。西线美国参战,登陆北非,登陆义大利,登录诺曼底,德国阿登反击,对德战略轰炸,解放奥地利,与苏军易北河会师。日本方面,奇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登陆硫磺岛,登录冲绳,跳岛作战解放菲律宾,菲律宾大海战,对日战略轰炸,两颗原子弹,最后是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影响方面,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太多,一言难尽,简单说就是二战奠定了直到今天的世界政治格局,尤其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开端和基础。


20世纪初金融危机爆发,德国没有美帝那么好的运气,失业率增加,人民生活民不聊生,德国需要用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日本的关东大地震也刺激了日本走向扩张,30年代,日本和德国外带个做意面的签订了协议,即组成轴心国瓜分世界,德国假意和毛熊修好,瓜分了波兰,横扫了比利时和法国,和英国就隔了一条海峡,德国海军不是英国对手,没办法,然后又顺势开始进攻毛熊,

日本没有听德国的意见,因为毛熊两次冲突把日本打怕了,就不敢和德国东西夹击,国内石油橡胶也紧缺,就转下南去欺负英国和美帝,并在初期得手,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随著中途岛之战和瓜岛战役的顺利结束,日本的东南亚共荣圈已经不复存在了,日本的战败已经是事实,

欧战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德军已经没有能力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随著诺曼底战役和西西里战役的结束,德军也已经是丧失殆尽,在苏联发动的柏林战役里德国法西斯灭亡,德国战败,欧战结束,

亚战在硫磺岛战役结束后,伤亡惨重的美军让美国重新思考登陆日本的行动,最终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灭亡,日本在45年9月签署投降书,在中国最后一场高邮战役的结束,日本人彻底投降,二战彻底结束。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大洗牌,英法德日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续走向没落,英国从日不落走向了就剩下本土,法国在越南也遭遇了失败,德国和日本受限于美苏两国,基本放弃了国防,新兴的国家开始独立,比如印度,泰国,寮国,非洲国家得到了解放,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里走了出来,开始在国际上发挥作用,

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下,冷战拉开续幕,直到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开始向多极化发展。

这是我对历史的看法,不喜勿喷!


起因:

经济危机使欧美国家经济低迷。德国不甘心一战的失败及不满《凡尔赛条约》对其的约束。特别是希特勒上台之后确立自己的独裁统治地位,利用国民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内大力发展经济,迅速扩张军备。对外兵不血刃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与苏联合谋闪电占领波兰。自此全面拉开了二战的序幕。

战略格局:

德意日等国组成轴心国瓜分世界。德国占领欧洲,义大利占领非洲,日本占领亚洲。英美苏中为核心组成同盟国,欧非州,英美对德意作战。亚奥洲,中美对日作战。

过程及结果:

第一阶段,在欧洲,德国横扫欧洲大陆,法国投降,英国龟缩到英伦三岛。41年德国突然进攻苏联,陷入泥潭。在非洲,义大利占领北非及衣索比亚。在亚洲,日本全面侵华,偷袭珍珠港,横扫东南亚。

第二阶段,苏联倾举国之力反击德国,最后全面反攻首先占领柏林,德国投降。美国参战,在非洲英美联军把德意赶出北非,攻占义大利。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解放法国,在德国与苏联会师结束欧洲战场。在亚洲,美国消灭日本舰队,收复被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各岛,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开始进攻日本本土。苏联出兵我国东北及朝鲜。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二战以德意日法西斯完败胜利结束。


一战一群人抢地盘,德国没搞赢就被欺负了,割地又赔款,忍了二十多年,在纳粹带领下先是试探性地收复一些土地,再是明目张胆地和苏联瓜分波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灭了大半个欧洲。义大利的纳粹也很奇葩,野心大,想重复罗马的辉煌也跟著搞事情,主战场在北非。最后德国惹上了苏联,然后就被苏联拖死了,盟军看德苏打得差不多了再加入战团群殴德国至死。日本早年被美国欺负后,卧薪尝胆发誓要欺负别人,干翻了沙俄,干掉了北洋水师后自信心爆棚,但入侵关内被中国拖得不行了,于是转战东南亚求发展,必定要惹上绊脚石美国,然后被全马力开动的工业王者帝国给吊打。中国的鬼子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然后就嗝屁了。影响就是世界格局的改变,英法掉下圣坛,美苏双雄世界,美国称霸太平洋海外基地成型。还有就是影响了世界的经济,美国一家独大。战争理念得到了革新,科技得到了发展,尤其是量子物理和一些医学等,资本主义成型。成立了联和国,这样的世界大战在以后几乎不可能了。


一战中战败的德国接受了严苛的战争赔偿,丧失了大片土地,特别是波兰复国,强行开通出海口把德国一分为二。德国人的复仇情绪一直存在。希特勒利用了德国人的复仇情绪,以鼓吹雅利安人优秀的理论扩大了纳粹的影响,并掌握了国家政权。

30年代的欧洲出于对一战的残酷的恐惧,竭力想避免战争。希特勒以此为要挟,恢复了德国的军事化,扩大国防军。为了巩固德国的实力,希特勒不断扩张吞并一战后建立了民族国家,并企图重新消灭波兰,恢复德国的统一。这就和英法产生了矛盾。因为波兰是英法在一战中最大的胜利果实之一,既是对抗苏联的前哨,又是夹击德国的铁钳。但是英法过高的估计了波兰。

德国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波兰。英法依然相信一战的堑壕工事防御,没有主动进攻德国。

德国在消灭波兰后,对法国展开进攻,利用曼施坦因的作战方案,装甲部队创始人古德里安指挥精锐装甲部队从阿登森林突入法国,从后面包抄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联军不得不退往敦刻尔克,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回国内。随后德军全面进攻法国,法国投降。西部战事结束。

德国因为缺乏海军力量,无法渡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在夺取制空权的空中作战中也没能打败英国。双发隔海对峙。

墨索里尼统治的义大利想入侵巴尔干,遭到失败。希特勒又派德军入侵巴尔干国家,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英军再次溃败,退出希腊。

希特勒出于种族主义目的,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初期占领大片苏联领土,消灭大量苏军。但是苏联地域广大,人口数量众多,后备人员充分,工业生产能力强大。德军在第一年冬季没有攻占莫斯科,也没有摧毁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并显示出来自己兵力不足的缺陷。

第二年德国转而进攻南线,企图夺占苏联的重要石油产区巴库。但是在斯大林格勒陷入巷战,最终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并投降。

战争第三年,苏德在苏联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作战。此时苏联东迁的工业企业恢复了生产,军工产量已经恢复战前水平,陆军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德国的工业潜力基本挖掘殆尽。战略上转入防守。此时英美在北非击败了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并攻占西西里,向义大利本土展开进攻。盟军的空中力量对德国本土开展战略轰炸,以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

第四年(1944)苏联转入反攻。德军逐步撤退,只能被动防御,失去进攻能力。此时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上百万盟军以优势兵力将德军赶出法国。德国对英国的潜艇战已经失败。整个战争中,有将近1000艘潜艇被盟军击沉。

1945年,盟军在西线进入德国领土,越过莱茵河。东线的苏军已经把德军逐出苏联。苏联红军进入东欧。义大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退出轴心国,和盟国共同对德国作战。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就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达成一致。苏联红军发起柏林战役,占领柏林。希特勒在苏军占领柏林当天自杀身亡。遗嘱由海军司令邓尼茨继任元首。邓尼茨向英美投降,双方的代表签字。因苏联异议,又举行了第二次有英美苏参加的仪式,朱可夫主持的,由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签字。

德国正式投降。

二战摧毁了一战前的欧洲列强秩序,大英帝国受到严重削弱。苏联在东欧的影响扩大。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落入苏联的掌控之中,芬兰的外交受到苏联的「影响」,波罗的海三国被纳入苏联版图。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也成为东欧成员。希腊被孤立。苏联也想方设法操控希腊整局东欧化。但是希腊是英国的亲家。不得已求助美国。美国派出战列舰到希腊支持国王的统治。

由于苏联通过操弄选举把波兰变为苏联的附属国,英国和苏联公开决裂。欧洲进入冷战。出于对苏联扩张的恐惧,美国倡导成立了北约,结成军事同盟。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复兴经济,抵御苏联的意识形态入侵。

二战把过去的领土争端转变为意识形态争端。世界由列强瓜分变成美苏对抗。


三个地痞强占村里邻居耕地和祖宅,西头的美员外怕势头不对,借钱,出力给被欺负的村民。靠著这,美员外声望大增,顺带著发了财。英员外和法举人不再是村里最名声显赫的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