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个问题决定了「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苹果工作?」。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现金流最充沛、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苹果独到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受到关注的程度非常高,但「保密性」作为苹果公司这样一家以软硬件结合为核心项目的公司的企业文化,让「苹果是如何工作的」这样的问题一直是个迷思——懂的人不愿说,说的人大多不懂。

但我们仍然可以旁敲侧击地通过一些江湖传言去猜测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

「苹果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的背后实质其实是——「人们要如何工作,才能成为像苹果这样的公司?」


Design Thinking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院,全称为 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D.School)。这所坐落在硅谷的学院被誉为「苹果直通车」,涵义不言而喻,这是一所专门为苹果培养人才的学校。

苹果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比苹果的新产品更重要

D.School 的创始人 David Kelley 是美国设计界的传奇人物,也是大名鼎鼎的 IDEO 的创始人。因此,D.School 和 IDEO 在用人理念方面也极为相似。

苹果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比苹果的新产品更重要

什么理念呢?IDEO 曾经是一家工业设计公司,而 D.School ,顾名思义,也似乎和设计有关。但事实上,IDEO 早已将核心业务转型为企业咨询,而 D.School 也不是培养设计师的地方,他们共同奉行的理念就是——Desgin Thinking,也就是「设计思维」。

苹果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比苹果的新产品更重要

所谓「设计思维」,是指在其他工作项目上运用「设计师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流程」的一种方式。 D.School 的学生们并不全是设计师,或者有设计师背景,他们在学校学到的其实是设计师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塑造了苹果,更塑造了无数 IDEO 的客户。

苹果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比苹果的新产品更重要

「设计思维」的核心观点,是把工作当成产品来做,把工作流程当作设计来做,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Empathize (移情)—— Define (定义)—— Ideate (创意)—— Prototype (原型)—— Test (测试)。

如果有类似的工作经验的人一下就能发现,这不就是现在互联网公司所谓的「产品经理」的大致工作流程吗?其中移情等于调研,定义等于撰写文档,创意等于头脑风暴,再加上绘制原型图和后期运营,这显然与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不谋而合。

苹果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比苹果的新产品更重要

以上五个步骤其实是一般设计师的工作流程,但 D.School 在此基础上另外加入了两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图像化思考(Visual Thinking)和社会化思考 (socialization Thinking)。前者是指在工作流程中要借鉴设计师对图像的感知力和表达力(就像产品经理常用的思维导图),而后者是指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要注重取得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

在整个 D.School 为学生建立的培养体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在苹果产品上能产生共鸣的特质,或者说,正是这些特质才让苹果得以成为苹果。


苹果是如何工作的?


在描述苹果的工作流程时,外界常这样说:「 苹果的各个部门之间有非常好的协调性,这主要是因为各个部门真正的决定者,其实都是设计师」。

不难猜测,这里所谓的「设计师」其实指的就是从 D.School 出来的这些学生。罗永浩曾经在某档节目中声称:「真正伟大的公司的领导者,其实是产品经理,而不是设计师」。我想可能是罗老师对「Design Thinking」有所误解,不是所有带「Design」的短语就一定只是做设计的。

苹果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比苹果的新产品更重要

聊回苹果。

在 2008 年的 South By Southwest 聚会上,苹果的高级工程经理 Micheal Lopp 就透露过一些苹果做产品的方式,其中包括:

Pixel Perfect Mockups (像素级高保真原型)。这显然与 D.School 的 Prototye 和 Define 有关,在这个过程中,苹果的员工需要对整个产品进行重新思考,敲定所有含糊不定的地方。Loop 形容:这个过程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在 Ideate 阶段,苹果主要是依靠 10 to 3 to 1 和 Paired Design Meetings 这两种回忆来实现的。前者是指,在项目开始的初期,苹果的设计师们要拿出10种完全不同的方案,再通过筛选,选出其中最优秀的三个方案,最终再通过调查和探讨,找出那唯一一个最优秀的方案。而后者是指,苹果每周会有两次回忆,第一次要求所有员工进行头脑风暴,自由想象,而第二次回忆则要求工程师也参与其中,要明确前面所有的想法是否可用。能看出,在 Ideate 阶段,苹果也非常注重 Define 。

苹果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比苹果的新产品更重要

最终的 Define 则是要求领导层同样参与其中的,这次会议通常被称作 Pony Meeting,也就是说,员工们要把每周的 Paired Design Meetings 得出的方案统一交付领导层,而由后者来遴选出最终要去实现哪几个方案。这样就能避免「领导不懂瞎指挥」和「员工视野不够广」的两种尴尬境况。

当然,透露了以上信息的 Loop 就因泄密而被苹果开除了。


写在最后


能看出 Design Thinking 是在苹果内部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来到国内之后摇身一变,变成了所谓的「产品思维」。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我国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它塑造了苹果,也塑造了腾讯,塑造了网易,塑造了微信,更塑造了中国互联网时代。

那么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

D.School 从来不授予任何学生「学位」和「学历」,也从不照本宣科地讲解任何理论知识,每个学生都要在这里真正地执行项目,并且这些项目都是要最终投放到市场的—— D.School 引以为傲的 Embrace 就是所谓的「教学成果」。

苹果更是把 Design Thinking 贯彻到底,Apple Store 的桌椅板凳,产品摆放,甚至富士康工厂的鼠患,都是苹果的员工们运用 Design Thinking 进行解决和敲定的。

国内的消费及电子产品的厂商们,与苹果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有更多思考。


参考资料

[1]知乎问题:苹果的产品设计流程是什么样的

[2]李岩.设计思维研究综述.机械工程学报

[3]图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