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餐廳是餐廳,商超是商超,二合一後,如果都做不好就「杯具」了。

文| 張奡

來源| Dolphin海豚智庫(ID:haitunzhiku )

超級物種和盒馬鮮生對外的定位都是O2O生鮮超市,O2O即Online To Offline,一種觀點是,一家企業能兼備網上商城及線下實體店兩者,並且網上商城與線下實體店全品類價格相同,即可稱為O2O,因此超級物種和盒馬鮮生的目標和規劃已經昭然若揭了。

盒馬鮮生本來是阿里的新一代大殺器,永輝超市和京東也不甘若後,超級物種、7fresh等競品就是直接針對盒馬鮮生的狙擊。

但是偏偏上周,超級物種的首家上海店直接關了。其實零售行業,開店關店都很正常,不賺錢時及時止損是很正常的運營,偏偏超級物種的首家店關閉,備受矚目,這主要是因為超級物種這種餐飲+商超的新零售模式跑了兩年卻一直不賺錢。

不僅僅是超級物種,盒馬鮮生,三江購物、百聯RISO、大潤發優鮮、鯨選未來店等類超級物種們,一開始的故事都講的天花亂墜,實際運營兩年後,都陷入尷尬的境地。

就拿永輝超市的財報為例,超級物種的母公司永輝雲創歷年虧損情況如下……

2016年,永輝雲創收入4801萬元,虧損1.16億元;

2017年,永輝雲創收入5.66億元,虧損2.67億元;

2018年上半年,永輝雲創收入9.05億元,虧損3.89億元;

2018年前三季度,永輝超市營業收入527億元,凈利潤10.18億元,永輝雲創虧了約6億元。

根據2018年年報,永輝雲創(「雲創」包括永輝生活會員店、永輝生活App和超級物種。)全年營收21.46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9.45億元,儘管雲創的虧損比例持續減少,但是超級物種的單店成本卻越來越高,難怪原來計劃18年新開100家超級物種的計劃,越來越謹慎,迄今為止超級物種只有約80家店。

由於雲創直接連累了永輝超市導致虧損,因此到了2018年底,永輝超市一不做二不休,永輝雲創直接被踢出了上市公司財報,更「感性」的張軒寧占股29.6%,成為大股東接手超級物種,永輝超市則占股降至26.6%,性質也從子公司變成了聯營,兩兄弟至此「分家」。

?曾經融資順利,資本追捧

從融資歷史來看,在盒馬融資後不久,超級物種首輪於2016年7月完成,在17年1月又得到了今日資本的青睞,熟悉創投圈的會知道今日資本正是當初最早押注了京東的創投公司,同年年底騰訊也進來了,標誌著騰訊入局對阿里的圍剿,最近一輪融資還是18年6月,投資方也是圈內比較有名的丹華資本和創新工廠。

相比較來說,由於盒馬鮮生一開始就是阿里巴巴直接投資,也導致了其他資本不敢貿然再進去站隊,因此盒馬至今只有一輪輸血,如果沒有新的輸血,那這筆錢燒完就沒有了。因此可以判斷未來盒馬對盈利和現金流的要求極高。

超級物種融資歷史

盒馬鮮生融資歷史

昨日種種彷彿歷歷在目,超級物種們受到資本的追捧彷彿還做昨天,但是一夕之間就變了,馬雲公開場合甚少再提盒馬,阿里的財報也對盒馬一帶而過,而超級物種也被踢出永輝上市公司報表,那麼到底為什麼「超級物種」們會淪落至此呢?

?超級物種有哪些問題?

餐飲&商超,消費者能否為新零售場景概念買單?

傳統商超和新零售在布局上確實存在著差異性,在布局上傳統商超是按商品屬性陳列,而新零售則是按照場景進行商品陳列。除了本身要對供應鏈和員工管理進行改造外,超級物種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場景對消費者來說是偽場景,偽場景,解決不了消費者的痛點。

張軒寧接受採訪時表示:超級物種又像餐廳,又像超市,又像倉庫。 做成功了叫超級物種,不成功叫四不像。 早上當早餐,中午當正餐,晚上再當正餐,再晚一些,就當酒吧。

四不像已經說明了超級物種面臨的一個問題,高效利用每個時間段增加坪效沒有問題,但問題是能不能幫消費者解決痛點,就拿早餐來說,如果是針對上班族,臨街或者寫字樓中的食堂才有競爭力,而對有閑暇時間的人來說廣式早茶,或者當地人鍾愛的特色小食才有吸引力。

再以酒吧舉例,超級物種的場景定位是什麼?居酒屋?酒吧?和附近的酒吧有什麼區別,消費者想喝酒認不認可酒吧的場景氛圍?

例如首家關閉的超級物種五角場萬達店白天以零售+餐飲的形式呈現;夜晚則由餐飲+酒吧結合。五角萬達廣場不缺人流,據統計,2018年的商鋪人流量達到了5000萬,主要以年輕人為主。可以說五角場店不缺流量,也不缺能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輕人,五角店虧損的可能性有其一該門店的位置沒有毗鄰主流通道,且離地鐵出口有著一段距離,其二,年輕消費者可能還是對其場景不夠買帳。

超級物種和盒馬鮮生對標的都是義大利超市餐廳Eataly,但超級物種面積還不如Eataly的十分之一。下面我們來對比下場景區別,客觀地說就是低配和高配的區別。

左超級物種菜場場景,右Eataly菜場場景

左超級物種酒吧場景,右Eataly酒吧場景

左超級物種用餐場景,右Eataly用餐場景

想把自己變成既有商超又有餐飲的超級大平台,不僅需要前面提到的場景改造,而且需要明白平台有特殊的運營模式,平台需要培養消費者習慣,品牌認可度,消費者教育都需要漫長的時間,因此平台前期需要燒錢也是必然的,這就是平台模式。而餐飲模式就簡單的多了,翻台率多少,客單價多少,拋去成本能不能盈利。

因此當兩年不盈利,永輝就慌了,如果提前就能想明白平台需要燒錢的事實,可能一開始就不會把永輝雲創併入上市公司。相比較下阿里就聰明多了,直接把一部分風險通過入股形式轉移給了三江購物。

面積太大,影響坪效

早前張軒寧接受採訪時表示,做的幾家超級物種都能做到15萬元每年的坪效,客單價200左右。 相比較中國超市的坪效1.5萬元每年,便利店能做到5萬元每年,目前看來並不是所有店坪效都會那麼高,要不然也不會關店。

再看店鋪面積和sku都多得多的盒馬鮮生,2018年9月盒馬鮮生CEO侯毅提到,經營時間1.5年以上的盒馬成熟店坪效5萬元,線上客單價75元,線下客單價113元。

不得不說,類似的場景,盒馬的價格是高於超級物種的,但是客單價卻低於超級物種,這裡面值得玩味。

超級物種目前分為A1、A2、A3三個模式運營。

A1模式,和超市合作運營盒牛、鮭魚、波龍3大主力工坊;

A2模式為獨立的門店,運營盒牛、鮭魚、波龍3大主力工坊;

A3則是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7大主力工坊,盒牛、鮭魚、波龍、花坊、果坊、麥子 紅酒。

製圖:彭瑞 長楹天街店呈長方形布局

圖片來源:新經濟100

北京石景山魯谷店正是A1模式,長楹天街是比較小的A3模式,約為1000平方米。上海BFC外灘金融中心正是A3運營模式。BFC店面積約為2000平,是永輝雲創首次將超級物種+永輝到家業態融合的品牌體驗店,也是目前超級物種在上海面積最大的門店。

五角場萬達店位於商場首層,跨上下兩層,總面積才700平方米。還被運營關閉了,中關村店從A3調整到了A2,做生意要不要這樣一口吃個胖子呢?如果謹慎一些都從A1 A2做起,虧損肯定更小些,可能當時永輝雲創就是想用空間換時間,一下子就測出了三個模式哪些走不通。不過如果場景都沒做好,A3模式走不通也可能是個偽結論。

?缺少大數據支持,千店千面如何實現?

(新零售討論群,成員主要來自一線相關行業從業者、券商和投資機構從業者,歡迎加入交流~名額有限,加滿為止!如不能進群請添加分析師微信:zhixianzhai2017)

淘寶10幾年的大數據積累,為阿里開盒馬鮮生提供了基本數據,哪個城市的哪個區域的市民喜歡買海鮮?喜歡買什麼檔次的海鮮?買的頻率是多少?每次消費是多少?而餓了么又為阿里提供了很多外賣海鮮的數據。同時菜鳥驛站也為馬雲提供了其它電商平台(如京東,順豐大當家)購買海鮮的數據。

理論能有這些大數據支持的盒馬,依然被侯毅在反思,不同的商圈,不同的業態,不同的消費群體,不同的貨品結構。

再看永輝的超級物種,除了生鮮供應鏈是優勢外,在大數據方面和阿里基礎比較,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整體來看,過去超級物種們普遍的問題在於把餐飲+商超當成了救命稻草,忘記了零售的本質,711創始人鈴木敏夫認為零售的本質就是服務好消費者,一個模式,一招鮮吃遍天,不出問題才怪。

?門店的增量業務怎麼做?

2017年永輝線上業務只佔27.40%,對於門店增量業務來說,每單的毛利收入是客單價跟毛利率所決定的。但是它的揀貨、打包、配送形成的履約成本必須低於毛利收入,因此如何降低履約成本始終是線上業務關鍵。除了規模效應可以降低履約成本外,有人統計過,目前永輝超市線上價格大約是線下價格的1~3倍(平均1.52倍)。這可能也是影響永輝線上銷量的原因之一。配送方面超級物種是把單子交給從事配送的創業者去做,海豚智庫分析師張奡認為這樣做雖然初期不需要養快遞團隊,但是也不能後期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履約成本。

?超級物種們的自救

北京魯谷店,中關村店的超級物種店原本兩層共8個工坊的店鋪面積變為一層,僅保留了波龍、盒牛和鮭魚3個工坊,直接從A3調整到了A2。

目前來看超級物種不再是大而全的生鮮+餐飲超市,而是定位於「優質生鮮食材提供者和體驗店」,將門店做深做透。張氏兄弟最終定了新方向,以到家服務為永輝雲創最新的目標。2017年時候永輝線上業務只佔27.40%,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侯毅在反思2019年盒馬鮮生如何填坑中,提到了將會發展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F2(便利店)、盒馬小站(前置倉)。最小的是盒馬mini面積在500~600平米左右,生鮮以河鮮為主而非客單價較高的海鮮;蔬菜區也少獨立包裝,多為散裝蔬菜。這些由盒馬衍生出來的新業態針對不同的商圈區域和消費人群。

京東7FRESH則開展了前置倉模式, 7FRESH針對社區和寫字樓商圈定義了新業態,分別為七鮮生活和七范兒,而7FRESH的定位將從此前的生鮮超市轉為美食超市,解決白領一日三餐問題(和盒馬F2,Pick』n go類似)。

?資本市場和創業者皆要及時糾錯

畢竟財大氣粗的阿里系盒馬都剎車了,永輝怎麼可能不剎車?

資本市場真的拋棄了超級物種這類新零售O2O了嗎?海豚智庫分析師張奡認為並不會,只不過和創業者一樣,之前大家都走了一些彎路,明顯在摸索中總結經驗教訓,調整狀態重新開始。

過去業內普遍認為商超+餐飲就等於新零售了,現在大家跑了一圈發現,商超+餐飲只是新零售的一種場景,如果真的能夠做出一個盈利的「Eataly」,也沒有理由不做,前提是抓住精髓,不能模仿表面。而零售的本質就是千店千面,每一塊區域都不一樣,要針對不同區域人群調整單店模型。

而新零售的另一塊重點,線上服務,也將成為新的方向,但是如何降低履約成本是企業應該把握的方向。上述問題我在《每日優鮮vs錢大媽,誰的財務模型更好?》中也分析過。

目前來看把超級物種從上市公司剝離,獨立發展更利於融資,也不影響母公司財報,這隻會更加有利於未來的融資,但首先超級物種要思考清楚自己到底做什麼,平台還是門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