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100004103  

 

 

※白色巨塔-----------------------------------------------------------------

国立浪速大学医学部→大阪大学

大阪古称浪速,因此被影射的大阪大学当时相当不悦,前身为7所旧制帝国大学之一。在日本关西地区,该校是重要性仅次于京都大学的高等教育学府。

 

《白色巨塔》是一本现实主义力作,尽管作者山崎丰子的社会小说基本都以日本关西大阪为背景,她在创作的时候依然非常小心,主角所在的大学没有用真实的大学。比如,主人公“ 财前” 所在的大学叫“ 浪速大学—— 附属医院” 。还有可能为了避免麻烦,专门叫浪速大学,而大阪古称“ 浪速”,因为浪速是居民区,没有一所大学,也是用尽苦心啊。其实白塔出版时,被人联想到“浪速医大”是影射某知名医大。所以那间医大还相当不悦,出来抨击山崎丰子,在当时闹了一阵子。


小背景:日本的每个大学都有若干学部,学部的负责人为学部部长(比如鹈祠教授),大概相当于国内大学的医学院院长,而医学部有附属医院,其负责人为医院院长,一般而言,医学部部长地位高于附属医院院长。
第一,当然是大家最熟悉的小说发生地“浪速大学—— 附属医院”,现在基本可以认为:浪速大学的原型就是大阪大学和大阪医科大学。下面分别给与介绍:
1.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位于日本关西地区工业城市大阪,是战前日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国大学。与其他几年由政府直接创办,培养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帝国大学不同,它是由民间力量向政府申请创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两个机构:一是适塾(又称洋学塾),专攻自然科学。1838年塾主绪方洪庵召集一些门生讲授医学,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渝吉就在这里求学。后来,适塾几经演变成为专门的医学学校,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医科大学”这一校名,1931年根据“帝国大学令” 正式命名为大阪帝国大学,设在医学和理工两部。二是汉学塾(亦称怀德堂),成立于1924年,由商人出资经营,以研究人文科学为主,后成为大阪帝大的法文学部。大阪帝大成立不久,由大阪工业学校发展起来的大阪工业大学也被合并进来,成为后来的工学部、微生物病研究所、产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1947年,大阪帝国大学改名为大阪大学,规模有限,仅有理、工、医、法文4学部和两研究所。其间,又合并了大阪药学专科学校和两所高中。此后,大阪大学励精图治,学科、专业、学校规模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法文学部一分为三:法学部、经济学部、文学部、又增添了新的学部和研究所,一大批附属研究中心相继建立,研究生教育亦全面开展,为国立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一、二十年间,借助日本经济振兴的大潮,大阪大学的发展更快于其它几所学校。目前,它已成为拥有10个学部、包含11个研究科的研究生院和5个研究所的现代化综合大学。

大阪大学为日本7所著名帝国大学之一,直属文部省领导,每年有来自文部省雄厚的财政拨款,以维持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大阪大学教师多为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这就决定了该校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保持朝气蓬勃的发展后劲。学校对进校学生要求十分严格,采取讲座式教学形式,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并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加之该校有精良的实验设备,学生有机会掌握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技术,因而该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下面来看现实中的“ 浪速大学—— 附属医院”的原型:大阪大学附属医院和大阪医科大附属医院。

  大阪大学附属医院于1869年曾作为临床教学机构对外开放,以后几经易名,大阪帝大成立时作为大学医院录属于医学部,它是日本大学中最好的医院之一,有600余名教师,1,011张病床,另外,牙科学部、微生物病研究所各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分别有病床40张、65张。吹田校区兴建的新医院,于1993年竣工对外开放。
电视里的浪速大附属医院就是吹田医院。不过可能由于拍摄的原因,电视剧里面大学的教学楼画面却是大阪医科大的画面这也是为什么会引出大阪医大的原因。

  2.大阪医科大
  大阪医大于1927年4月1日成立,由京阪电铁董事长(新干线前身)众议员吉津度医师建立,校长由足立文太郎担任,学校大部分教授来自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
  
同时,插一句,里见的梦想早就在阪大附属就实现了,大阪医科大附院是全日本第一所建立癌症临终关怀病房的国立大学附属医院
  
同时财前的梦想--癌症中心是阪大附属的7号医疗楼,2004年竣工。
第二,来看东都大学的原型
看过小说或唐泽寿明版《白色巨塔》的人应该对“东都大学”印象深刻,这个大学和他的医学部长船尾教授总是显得咄咄逼人,感觉鹈祠教授所在的浪速大学对这个“东都大学”很敌视也很重视,形容东都大学是“政府学阀的总代表”;同时作者巧妙地把浪速大学第一外科的东贞藏教授背景设定为“东都大学”毕业(当年的东贞藏留校不成,被分配到浪速大学)。而当东教授企图引进同样来自东都大学的菊川教授(相当于自己的小学弟)作为浪速大学第一外科教授接班人,将苦熬多年的财前副教授踢出局,浪速大学第一外科的医局成员当然对此气愤不已。(船尾教授当然很高兴协助东教授的计划,这样东都大学的势力可以继续控制浪速的第一外科)
既然是“ X都大学”,这个“都”在日本就有2种主要可能,指日本的京都和东京(奈良就算了,呵呵)。联系到东京,古称江户,位于日本的关东地区,相对于关西的大阪而言,自然是“东都”。日本京都的“京都大学”可能性也就比较小了,我倾向小说中的另外一所大学的原型更可能是京都大学,下文再做交待。
同时,根据书中的交代和国内大学的流动惯例类比,东都大学起码应该不比浪速大学差,我怀疑只会比浪速大学更好。这样看来,东都大学的原型是东京大学大概是不会错的。而东京大学(东大)的医学部被日本人称做只有外星人才能考进的学部了。书中提到“众所周知,东都大学的船尾教授,可是文部省科学研究经费审议会的老大啊!” 书中的东都大学的医学部长船尾教授除了是东都大学医学部长,还身兼日本外科学会会长,文部省分配大学拨款的参与人等诸多社会兼职,人脉极为广泛。

 498bc2adb8373  GP4Td6CH  

 

 

 

※华丽一族-----------------------------------------------------------------

万表家族→冈崎家族
阪神银行→神户银行→太阳神户银行→太阳神户三井银行→三井住友银行

目前日本的三大银行之一。总部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有乐町

 

根据发生在60年代中后期的真实事件所改编。这篇文章则是讲述一下和小说密切相关的“山阳特殊制钢倒闭事件”和背后的神户冈崎财阀。

首先来说一下神户的冈崎财阀,尽管本世纪这个财阀的影响力还在,但已经是很少被人提及,但是如果回到上世纪中期、特别是二战前后,在关西一代的名气绝对是如雷贯耳的。它的主要业务集中在神户银行和海上火灾保险方面,而冈崎家族当时的住宅则是今天的须磨行宫公园植物园。冈崎家族本身是土佐藩士出身。初代的冈崎真鹤在废藩制县的时候成为饰磨县的大参事,并且搬到了兵库县鱼崎这个地方。在这里它主要担负了明治时期的神户到下关之间的山阳铁路的修建工作,并且后来被委任为国立第38银行的行长,从一个藩士变成为企业家。不过能成为一个财阀,是真鹤一代达不到的。真鹤没有儿子,所以过继来自己28岁的女婿石丸藤吉成为养子。这位后来的冈崎藤吉则是冈崎财阀形成的真正元勋(敬介的原型)。他的父亲是佐贺藩士,此前是从东京大学的前身开成学校毕业,当时是兵库县厅的公务员,过继之后就从政府辞职(当时的职务是村长)转身投入实业。

此后他用了三步使得冈崎家成为一个关系举足轻重的大财阀。简单来说,第一步,利用当初当村长所在的滩五乡一带的酒、油和粮食等资源开展河上和海上的运输业,把这一代有名的清酒等产品卖到东京等大的城市,这个过程虽然不完全顺利,但是藤吉还是获得了第一桶金,并且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第二步,他瞄准有利可图的船舶运输业,与汽船制造商合作为他建立船队。为此他曾经一次向当地的滩商业银行借出五万日元(当时的天文数字)并且还传说他是用了项上人头做的担保。他用这笔钱购买并且改装了英国旧货船(后命名“太洋丸”)开展货物流通贸易,最远达到过北海道地区。后来他又用赚到的利润增加了“天津丸”和“八重丸”。而恰巧此时赶上日俄战争,军队的海运订单接踵而至,因此藤吉的第二步──冈崎汽船也大获成功。第三步,藤吉非常准确的预见到日俄战争时期蓬勃发展的海上运输业会在战后走入低迷,因此在大正6年就用赚来的钱开设了神户冈崎银行(以后的神户银行),并且建立了神户海上运输火灾保险会社(以后的同和火灾海上保险),从一个货运业商人转变成为银行、保险业钜子,而藤吉本人在大正14年成为了贵族院议员。不过藤吉本人也和岳父一样没有儿子,同样将自己的女婿石丸忠雄作为了后任。忠雄在理财方面也颇有建树,在岳父去世之后一直担任神户冈崎银行行长,神户海上火灾会长,神荣生丝社长等职务。并且在1936年的时候根据政府的“一县一行”政策,合并了其他5家银行形成了新的神户银行。这其中还包括当初借给岳父5万日元的滩商业银行。而且当时神户银行的支店也开到了大阪、名古屋和东京等大都市。忠雄本人则后来就任神户工商会议所会长,成为了真正领导了神户经济界乃至关西的人物。

忠雄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他把家族事业同时交给儿子真一和女婿忠两个人打理,形成了所谓的双头管理体制。后来冈崎真一主要负责海上火灾保险业而冈崎忠则负责银行业,分别成为同和火灾海上保险社长和神户银行行长。前者还成为参议员和神户工商会议所会长。这样的格局一直延续到战后的60年代。讲到这里回过头来说一下《华丽一族》中的万表家族,在故事中的大介实际上是现实中的冈崎忠雄、真一和忠三个人的混合体,而万表家控制的阪神银行则是神户银行与同和火灾海上保险的对应。说到这儿也许会有人会说既然大介是他们的混合体,藤吉又是敬介的原型,那么冈崎家是不是也有如剧中敬介、大介和宁子之间的故事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只不过是山崎丰子笔下的虚构的故事,因为现实中的“敬介”是“大介”的岳父,又怎么会有剧中的事情发生呢?


说到这里,介绍过了敬介和大介的原型,那么下面的问题一定是:万表铁平又是谁呢?阪神特殊制钢又是怎么回事情呢?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不能不佩服山崎丰子一把。原因是她把关系本来并不紧密的两个群体在小说中结合到了一起,并且看上去天衣无缝。说万表铁平之前先来讲一下阪神特殊制钢的原型“山阳特殊制钢”。

这是一家基地设在兵库县姬路市,直到今天仍然在运作的企业。历史上它曾经当了一次先锋,不过不怎么光彩,是成为了日本战后最大规模的倒闭企业。前后的故事是这样的:山阳特殊制钢最初是姬路的小制钢场,后来被荻野一(倒闭一事的关键人物)收购后在和朝鲜的贸易中赚了一笔。但是到了二战结束后,市场的问题凸现出来,特别是如剧中一样,山阳特殊制钢并没有自己的炼铁高炉,而尽管此时它还带著520亿日元的负债(注:其本身的资本金是73.3亿日元),荻野一还是不断对外界吹嘘山阳特殊制钢的实力,特别是在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的经济景气时期大量购买了新设备,以至于在运动会结束之后突然来临的经济萧条中无法偿还之前从银行的借贷,最终只能申请破产,而此时的负债额也达到了500亿日元之巨。

不过如果真的只是企业运作不畅也可以理解,但后来在进行资产审核的时候,调查人员还发现了与荻野一等高层有关的70亿元假帐问题。因此包括荻野一等7个人后来还被以商业欺诈被起诉。不过说到这里,我们的“万表铁平”其实尚未登场。他的原型也决不是那个荻野一,而是倒闭当时担任常务的上杉年一。因为大部分的企业高层都被抓,上杉成为此后实际的管理人,并且为公司的重建贡献良多,还在资产重组之后成为了新的社长。说到这里,讲过了万表家族的原型冈崎财阀和阪神特殊制钢的原型山阳特殊制钢,还有一个关键点没有说到──两者之间的真正关系。

与小说和剧中有很大不同的是,山阳特殊制钢并非和神户银行一样是冈崎财阀的组成部分。但有一点相同的是神户银行的确是当时山阳特殊制钢的主要债主。因此在后者破产的同时,时任神户银行行长的冈崎忠也是如坐针毡,就在不久之后,也有人发现就在破产的2年前尽管山阳特殊制钢已经不符合追加贷款要求,可是神户银行还是使之通过的审核并且融入了新的资金。由此也能看到神户银行此时管理中的问题。在破产的2年后,恰巧是神户银行成立的30周年之际,冈崎忠辞去了行长职位,继任者并非冈崎家人,而是神户本地出身的原大藏省事务次官石野信一。(当时名义上是冈崎忠推荐石野,但是相信明眼人会看出端倪。)也因此神户银行走出了冈崎家族的势力范围。而6年之后的1973年,石野领导下的神户银行和他在大藏省的前任河野一之领导下的太阳银行合并,并且成为新的太阳神户银行(注意次序)。(此外,如果说把石野信一看作剧中大介的女婿美马中的原型,是否也可以说得通呢?)在结束本篇文章之前再来说一下故事的主角配角们后来 ??的故事:冈崎家族中,忠雄在事件发生之前的63年就已经去世,儿子真一作为海上保险一边的继承人并没有怎么收到山阳特殊制钢倒闭的影响,于71年去世,此前还特别研究起了佛教。冈崎忠虽然不再是神户银行以及后来太阳神户银行的负责人,但是还是神户财经界的中心人物,活到90年。他们的下一代中有真一的三男(真雄、藤雄、由雄)两女和忠的一男(晴彦)两女。真雄继续父亲成为保险业巨头,现在是名誉会长;藤雄则是内外??株式会社的社长,做多种工业用品生意(还包括棒球用品);由雄则是东京衡机制造所的会长和社长;晴彦是皇室御用的婴幼儿服装用品制造商Familiar的社长。他们的女儿们也都嫁入豪门。(在这一点上是和万表家有著异曲同工之妙的。)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到以冈崎家为中心,如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商网络。

再来说说那位荻野一:他在公司倒闭之后被发现以无利息的方式从公司借出资金作为己用,因此以渎职罪等罪名被起诉。后来还被原来手下的一些部员以民事的方式索赔,最终赔光了自己曾经的豪宅和资产,于1981年死去。此外山阳特殊制钢后来则在上杉年一的带领下通过注资于1974年再兴 ??,并且在1980年和1985年分别在大阪和东京的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现在的资本金达到了200亿以上。至于神户银行后身的太阳神户银行则在1990年和三井银行合并成为所谓的太阳神户三井银行。它也是现如今三井住友银行的前身之一。

 Kareinaru_Ichizoku0704  

4b9755291ac3a  img257b80d7zik5zj  

 

 

 

※不毛地带-----------------------------------------------------------------

壹歧正→濑岛龙三
近畿商事→伊藤忠商事

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309。


濑岛龙三在9月4日走完了他95年的人生旅途生涯。战前为日本大本营参谋,战后则为伊藤忠商事从普通贸易公司发展成日本五大跨国贸易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退休后依旧对日本政界经济界有著很大的影响,直接参与了日本主要改革的策划与推进。从一个职业军人,到从商、成为影响日本政治的重要人物,濑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事的主要活动并不一样,只有思想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他积极地参加了否定侵略历史的右派活动。濑岛与众多的旧日本军人一样,在日本从军国主义向经济大国的转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日本转变的一个侧影。

年轻的大本营参谋

濑岛龙三1911年出生于日本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旧时的日本,农民要翻身只有一条路,就是成为“帝国军人”。濑岛是个典型,他从小就上了陆军幼年学校,以后升入陆军士官学校,1938年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大学。日本是个军事大学成绩决定终生晋级速度的国家。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就等同于濑岛永远在1938年毕业的同学中,第一个具有更高的军衔、第一个拿到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工作。

果然,太平洋战争中,濑岛迅即成为了大本营陆军参谋,以后又以陆军专家的身份,调任海军参谋。1943年,日军决定从加达尔卡那尔群岛撤退时,濑岛任主任作战参谋。此次战役,日本军队惨败,但这并不影响濑岛的官运。1945年7月,他成为侵华关东军参谋,陆军中佐,在战争结束前,赴苏联交涉停战事宜。以后是60万日本军人被苏联带到西伯利亚从事苦役,其中6万人最后死在了那里。“濑岛密谋”之一直在日本广为流传。在西伯利亚从事苦役的日本士兵,很多人相信是濑岛出卖了他们。不过苏联解体后,从日本在苏联搜集到的各种绝密情报上看,濑岛密谋之?,似乎没有太大的根据。但濑岛直接参与了决定60万军人的归向问题,可见其身份之重要。

在苏联谈判时,濑岛也被苏联扣了下来,以后是从1945年一直待到1956年鸠山一郎内阁时,日苏交涉让濑岛回到了阔别11年的日本。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覆灭过程,濑岛比其他日本军人更知道得清楚。在回到日本后,军国主义的种种恶弊,很难从濑岛口中?出。对旧军队的怀念,一直未能从濑岛心中抹去。

把军队模式带进企业

经过了一段短暂的空白后,1958年濑岛进入了伊藤忠商事,负责飞机方面的业务。由于他和军队方面的人特别的熟,并不以飞机业务著称的伊藤忠,很快在业内异军突起。62年,濑岛升任该公司董事,以后又继续上升,直到成为那里的副总裁、董事长等等。

“对工作的要求非常的严厉。”这是伊藤忠的职员们异口同声?的一句对濑岛的评价。“我们这些战后出生的人,对日本军队知道的很少,是通过濑岛了解了日本军队。”伊藤忠的一位职员在接受作家保?正康采访时?。保?在他的《濑岛龙三,参谋的昭和史》第195页中写到:“看看伊藤忠的现状,就能知道大日本帝国为何失败了。这里当然有日美物质生?能力的差别,但日本陆军内部任人唯亲、怕马屁等等,颓废的地方太多太多。”在保?看来,军队的组织性与颓废,同样由濑岛带进了企业。

不过,伊藤忠原董事长室伏稔不这么认为,他?:“濑岛总是在思考5年以后、10年以后的问题,伊藤忠能成为真正的一家国际综合企业,他的功劳最大。”

日本改革中的最大参谋

濑岛在1981年退任伊藤忠顾问后,又出任了日本政府从事行政改革的“临时行政编查会”委员,在日本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日本财界的人评论濑岛?:他“理论清晰,判断能力出类拔萃。但和他本人交往,心情却很难愉快。”

曾是大本营作战参谋的濑岛,在战争中身在指挥战争的中枢组织,当时虽然还比较年轻,但日本军队中央、政府首脑的很多判断是基于来到这些年轻的参谋提供的情报最后决断的。分析情报,制定作战计划是濑岛的专长,在日本国家行政改革中,濑岛把自己的分析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三个选择。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按我们现在的状况,选择第二最好。”濑岛在很多会议上总是按这个方式话。参谋特点一直未能脱去。

以后,到了中曾根内阁时代,濑岛成了中曾根的智囊,为政府提供参考意见,成了退休后的濑岛的重要工作。中曾根以后的各界内阁,也均重用了濑岛。

在侵略战争问题上,濑岛支援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还担任了右派组织“日本战略研究论坛”的会长。

濑岛的一生,在军队、大企业、日本国家改革的中枢中渡过。其行动内容多有变化,但在否认侵略这一点上一直未变。日本著名作家山崎丰子写作的小?《不毛地带》的主人公,就以濑岛为人物样板。日语中的“不毛”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毛、寸草不生;还有一个意思是:无成果、无成绩。

 20091016231321052  

 

 

 


不沉的太阳-----------------------------------------------------------------
国民航空→日本航空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事故,是一班从日本东京羽田机场飞往大阪伊丹机场的日本航空班机。1985年8月12日,班机使用波音747SR-146,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在关东地区群马县多野郡上野村附近的高天原山山脊(距离东京约100公里)坠毁。在日本当地的搜救工作出现严重延误的情况下,仍有4名女性在飞机失事17小时后奇迹般生还,包括一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一个12岁女孩,其余520人(包含21位非日本籍乘客)悉数罹难,包括名歌星坂本九以及一名孕妇。由于失事的波音747SR客机是日本国内线专用的短程高承载型客机、又采取非常高比例的经济舱座位配置,载客人数远高于一般同级客机,使得本次空难成为世界上只牵涉到单一一架飞机的空难中,死伤最惨重的一宗。

坠毁地点所在的群马县多野郡,设立了「升魂之碑」纪念。部份飞机残骸以及文书资料,则移至日航于2006年建立的安全推广中心作永久保存及展示。

 

 

 

 

 

命运之人-----------------------------------------------------------------

【每朝新闻】
弓成亮太→西山太吉
司修一→上田健一 政治部部长
大野木正→大野正男 西山辩护律师

【读日新闻】
山部一雄→渡边恒雄

【外务省】
安西杰→安川壮 外务审议官
三木昭子→莲见喜久子

【政治家】
佐桥总理→佐藤荣作 内阁总理大臣,日本唯一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福出武夫→福田赳夫 大藏大臣、福出派会长、外务大臣。
田渊角造→田中角荣 佐桥派「共同经营者」→继任内阁总理大臣。
小平正良→大平正芳 弘池会会长 外务大臣。
横沟宏→横路孝弘 社进党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律师

 

西山事件,又称「冲绳密约事件」、「外务省机密泄漏事件」,是指1972年,日本社会党的众议院议员横路孝弘披露了关于冲绳返还协定的外务省机密电报,进而牵涉出每日新闻社政治部记者西山太吉利用他和一名已婚外务省女性事务官莲见喜久子的婚外恋关系获得此情报,被控违反《国家公务员法》的案件。

事后日本政府虽然承认「美国政府支付的土地复旧费300万美元(约合当时12亿日圆),由日本政府秘密支付」的电报内容的真实性,但否认有关「冲绳密约」的存在。西山和莲见很快被逮捕,东京地方检察厅刻意渲染他们之间的婚外恋。后来莲见被判入狱半年,缓刑一年执行;西山一审被判无罪,二审被判有罪,他在一审之后失去了在每日新闻社的工作。

西山事件在日本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让公众质疑佐藤荣作政府用金钱讨好美国以换取冲绳返还的政策,更是掀起日本有关「国家利益」和「新闻自由」、「知情权」冲突的大讨论;事件冷却之后,公众已普遍认为西山虽然有违道德,但并无犯罪。作为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报社,每日新闻社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外界一致对报社猛烈批判并发起罢买运动,其出版社的销量一落千丈,在1977年更曾一度倒闭。

2000年之后,美国陆续披露了一大批美日间的密约,其中就包括「冲绳密约」。西山为此多次提出讼诉,要求平反。2010年,东京地方法院判定「冲绳密约」存在,日本政府须公开文件,并向每位原告赔偿10万日元的国家赔偿金。

 

images (1)  

images  

 


以上资料均为网路转载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