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传统」科班金融教育的盆友们习惯的估值方法分类是这样的:绝对估值法(DCF model),相对估值法(PE ratio),可比交易法。如果目标公司不适用以上方法——比如利润<0不适用PE法,那就想办法找补找补。

任人打扮的DCF模型,神秘的CFt和WACC

很僵硬,有木有?大威哥今天来聊聊如何从开始就系统性地选择一种最合适的估值方法。


既然要选择,那么我们必须先知道——可选的估值方法都有哪些,这些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又是什么呢?

先看看大威哥独创的四象限分类法——其实算不算什么独创,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抄抄改改。

我们用成本—收益,绝对—相对这两个坐标轴分割了四个象限,所有的估值方法都可以落入这四象限的合理位置。但是我们在各位好汉排座位之前,先看看两个坐标轴

收益法和成本法有著理念上的差别,收益法可以称之为「看未来」,一个公司现在值多少钱取决于未来能挣多少钱,成本法可以称之为「看过去」,一个公司现在值多少钱取决于过去投入了多少钱。

乍一听起来,成本法似乎相当「老土」,相当简单粗暴,不符合投资估值这个高大上的气氛,但实际应用中,它往往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以下情况:

1.国有企业投资,必须基于净资产,别聊未来,信不信哥让你没未来?

2.周期性重资产行业,当期的亏损和盈利很难作为长期预测依据,反而是一条简单的市场原理左右著行业发展:资本会投入高利润行业,退出低利润行业,直至行业利润率等于社会平均值。那么历史投入就成了公司长期价值的锚定。

绝对法和相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绝对法经过公式简化、同业对比等过程,就成为对应的相对法。

因此,请大家记住:

大威哥估值原则1:

Brother Megatron Valuation Principal 1(简称BMVP1):估值时至少从收益法和成本法里各选一种,绝对法和相对法无球所谓,主要看你自己有多闲,还有领导有多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