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研究在2020年完成

发泡胶分解有指需时长达一万年,对环境影响甚大,立法会议员陈克勤关注本港的发泡胶的使用、弃置及回收问题。环境局局长黄锦星的书面答复指,据环保署资料,2017年弃置于堆填区的发泡胶废物约共3.04万公吨,当中约47%为发泡胶餐具,当局已致力透过宣传和教育鼓励市民各界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胶用具,包括发泡胶产品,另透过「可持续发展基金」支持餐饮业制订行业环保采购指引,当中包括鼓励食肆使用可循环再用或植物纤维制成的餐具取代即弃塑胶餐具。

本港发泡胶废物弃置量惊人。 资料图片

环境局表示,由于发泡胶重量轻但体积大,大量发泡胶经回收处理后只可以制成少量塑胶原料,导致其物流和回收运作成本高;加上发泡胶废物多已被污染或夹杂其他杂质,所以发泡胶的回收效益相对低。当局指,据环保基金拨款推行的发泡胶回收项目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底共回收了约100公吨发泡胶。

居局方指,政府已多管齐下「减废」,包括透过宣传和教育鼓励市民及不同界别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胶用具,特别是发泡胶制品,并提倡改用更符合环保效益的代用品。2018年夏季,环保署在全港泳滩推行「走塑沙滩 餐具先行」运动,共有超过50个食店及小食亭参与,利用竹签、纸饮管及纸袋代替即弃塑胶(包括发泡胶)餐具,向市民提倡「走塑」文化。

环境运动委员会亦推出「大型活动可重用餐具借用服务」,提供一站式的免费餐具派送、收集和清洗服务,供不同活动主办机构使用。另外,政府2019年1月亦带头在主要服务政府员工的饭堂先行停止提供胶饮管和发泡胶餐具。

环保署正就管制或禁用即弃塑胶(包括发泡胶)餐具的可行性、范围及机制进行研究,包括实施有关管制的需要、如确定需要的话,其管制范围和方法,以及适合的代用品等。环保署亦会参考国际间管制即弃塑胶餐具的方向、具体详情和实施方式,咨询相关业界及持份者的意见,并视乎研究结果制订适用于香港的长远方案。预计研究在2020年完成。

政府于2015年推出10亿元的「回收基金」,协助回收业提高作业能力和效率,从而促进废物回收再造,减少堆填区的弃置量。基金已为「企业资助计划」下的「标准项目」预留5000万元,以协助业界购置不同的回收设备,包括发泡胶热溶机、冷压机及相关空气过滤设备等。基金亦预留了5000万元,鼓励业界采用回收压缩车,以提高运输回收物料(包括发泡胶)的运作效率及减轻运输成本。

环保署拟以3个地区(东区、观塘及沙田)作试点,推行为期2年的免费废塑胶回收服务先导计划,为区内公私营住宅、学校、公营机构等免费收集非工商业废塑胶,循环再造成再生原料或再造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