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程

啤酒行业最近3年一直处于低迷时期。

1、引入期:20世纪初-1978。20世纪初,啤酒行业在中国开始萌芽,此后直到1978年左右大约70多年的长期时间段里,中国啤酒业的成长主要来源于引进国外先进酿造技术和设备。

2、涌入期:1979-1989。卖方市场,不存在直接竞争。

3、成长期:1990-1998。1990年开始,喜力、嘉士伯等外资啤酒品牌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啤酒产业进入成长期,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国啤酒总产量增长迅速,达到20%。1995年,中国啤酒产量高达1568.6万吨,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仅次于第一大生产国的美国。于此同时,竞争的加剧促使了优胜劣汰现象的产生与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增加,啤酒企业数量在开始不断减少。

4、成熟期:1998-至今。1998年以后,中国啤酒产业进入成熟期,资本集聚现象趋于明显,发展开始朝向规模化与集中化方向,大企业不断兼并和收购中小企业,同时啤酒消费进入低增长时期。1998年,青岛、华润和燕京三大啤酒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资本圈地行动,拉开了全国市场战略竞争和行业大整合进程。外资企业开始对中国市场发起第二轮竞争,并采取了不同以往的竞争方式。外资企业抛弃了过去使用的并购、合资等经营方式,转而采取与国内啤酒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参与竞争。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二、行业概况:产量回落,利润下滑

1.啤酒产量回落:中国啤酒产量在2013年接近5000万KL的高点后,

截至2017年产量已连续回落4年。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啤酒产量在2013年后达到顶峰开始回落。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2.替代品抢占份额:消费者饮酒习惯逐渐转变,由海量豪饮开始追求饮酒的品质和品酒,因此,葡萄酒、饮料酒、白酒等产品作为啤酒的替代品,抢占了酒类市场份额;

3.主力消费人群减少:同时,随着人群健康意识的提升,饮酒主力人群不断减少,预计啤酒产量已经见顶,未来将维持在4000万KL到4500万KL的区间内;啤酒消费的主力人群年龄集中在20-50岁,但在老龄化趋势下,该年龄段人口占比近年不断下降。根据欧睿国际统计数据,2011年-2017年,我国20-50岁人口占比从51.74%降至48.53%。此外,欧睿国际预测未来比例仍会下降,到2020年占比可能降至45.7%,人口老龄化制约了啤酒消费量的增长。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4.净利率下滑:

4.1CR5占据80%份额。随着发展不断趋于成熟,中国啤酒行业集中度趋势不断增强。目前产生了排名前五的CR5——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从2015年行业CR5市场份额的不足50%,到截止2017年,华润雪花(26.1%)、青岛啤酒(17.5%)、百威英博(16.1%)、燕京啤酒(10.3%)、嘉士伯(5.2%),前五大啤酒厂商占据了啤酒市场份额的75.2%。总体来说,行业2016-2017占比份额变化不大,趋于稳定。其中位列第五的嘉士伯与其他四位差距较大。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2016-2017年中国啤酒品牌市场份额见上方。

4.2国内主要啤酒厂商净利润逐年下滑。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为例(数据截至2017年,黄色柱状为净利润):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4.3成本上涨:最近几年,生产啤酒包装物的主要材料为:玻璃和铝合金。这两项在近年来价格均飞速上涨。以青岛啤酒为例,啤酒生产主要成本价格飞涨 在啤酒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占比达到了五成以上。以青岛啤酒为例,根据公司2017年年报,青岛啤酒的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占比达到了67%,而这其中包装物占比达到了总成本的48.5%。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消费端消费习惯改变 消费者饮酒习惯从豪饮转变为追2015-2018,中国玻璃价格指数由868上涨到1175,同比上涨35%;2015-2018年,铝合金吨价由11150元/吨上涨到14550元/吨,同比上涨30%。啤酒生产主要成本价格飞涨,迫使厂商被动提价来缓解成本上行的压力。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4.4价格竞争产商之间为了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开启价格战,压低价格、促销活动不断。

三、改善:产品结构中高端化,去过剩产能

1、产品结构向中高端演进中高端演化将带来毛利的提高,从而推动净利提高。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当前各厂商合力推动中高端产品:以华润啤酒为例,华润啤酒不仅自己推出了脸谱等高档产品,同时2018年11月5日收购了喜力中国所有工厂,迈出走向高端化的坚实一步。目前,低端产品(单价小于7元)的销量占比已经从2010年的85.24%下降到了2016年的74.78%,而中高端产品(单价大于7元)的销量占比从2010年的14.76%上升到了2016年的25.22%,上升了10.46个百分点。未来随着消费偏好的不断改变以及啤酒厂商的主推,中高端化进程将持续加速。

CR5中高端品牌: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2、去产能,关闭过剩酒厂啤酒企业在初期重视市场份额。

为了抢占份额,加之啤酒的产品运输成本高企,因此企业多采取异地建设场地的方式,以达到成本控制和抢占市场的目的。同时,各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大举并购,盲目扩张,而啤酒行业消费量已经坚定,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截至2004-2017年,大型并购在啤酒行业发生了74起。,而产能利用率却逐渐下滑了约50%。因此,各大厂商开始加快了关厂进度。随着厂商不断关闭/转让酒厂。产能得到了优化,折旧费用也因此相应减少。

啤酒行业的观察分析

以重庆啤酒为例,重庆啤酒从2015年8月至今已经关闭/转让了10家酒厂,折旧费用从2014年的2.1亿元降低到2017年的1.5亿元,同比下降40%;折旧营收占比也从2014年的6.6%下降到2017年的4.7%,下降了1.9个百分点。折旧费用的减少将推动净利率的改善。2017年上半年,燕京啤酒营收微增0.71%,净利润同比增长8.78%,净利率从7.18%上升到7.76%。去产能的好处已经显现,未来预计将会延续。

结论:

1、产量虽不是核心,但下滑反应市场需求已经见顶,消化期会拉长;

2、成本压力:玻璃等包装材料价格仍有上涨压力,对于成本的变动需谨慎对待;

3、行业格局与利润率:CR5的企业地位基本稳定。但产能优化处于刚起步时期,如果持续进行,CR5的排序可能有变动,同时,利润率应为小幅波动增加改善。

作者:挖优狗-NAHEMA

编辑:NANA

声明:文章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以及出处,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