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车,推车,婴儿车,小孩,幼童,家长,家庭教育,亲子教育,幼儿(图/记者季相儒摄)

▲准公托8月上路,北市补助上限调高到1万元。(图/记者季相儒摄)

记者陈家祥/台北报导

行政院准公共托育政策即将在8月1日正式上路。台北市部分,由于中央把托育补助提高到一个月6000元,且家长在友善托育补助间只能择一,导致家长过去最高可以领到8500元,未来恐只有6000元;为了降低家长的相对剥夺感,北市府与中央协调透过地方自治法加发「友善补助」4000元,透过改变补助名目,确保维持家长福利与权益。

台北市长柯文哲31日受访时表示,中央制定政策要给地方一点时间准备,这次调高托育补助从下命令到定案执行,不到7天时间,「哇,鸡飞狗跳」。据了解,北市府约在7月中旬得知中央要调高托育补助,社会局还说,中央的法规、法案都还没有出炉,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强制上路。

社会局指出,这次中央调高托育补助,就是希望全国县市都能够用一致的准公共化托育补助6000元;且如果领中央的6000元后,就不能再领地方的补助。但社会局指出,中央希望用全国一致的标准,但没有考虑到各县市的消费水准不同,未来新制上路家长将孩童送到已签约的准公共化托婴中心,一个月最多只能拿到6000元,比过去的8500元还要缩水。

社会局解释,若按照旧制,家长将幼儿送到准公托,可以拿到中央托育补助3000元+3000的北市友善托育补助+2500北市育儿津贴,一共8500元;新制上路后,中央托育补助3000元变6000元,等于把台北市旧制的「友善补助」包进去,且未来领了中央的补助就不能再领2500元北市育儿津贴,照中央规定等于最多一个月只能拿6000元。

对比其他县市,家长会认为新制上路后领得反而比较少,相对剥夺感较重。为此,北市一口气将原本的友善托育补助将加码至4000元,再加上中央补助6000元,家长最多可获得10000元的补助。

另外,若家长将幼儿送托公托,社会局表示,家长除可领取中央的3000元准公共化托育补助,北市仍将发2500元友善托育补助,月补5500元,补助与旧有制度一样,不缩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