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别:解表药

二、别名:柴草、北柴胡、红柴胡、硬柴胡、软柴胡

三、药用部位:根

四、药材性状: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五、栽培要点: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或壤土种植为宜。盐碱地以及粘重排水不畅的地块不宜种植。用种子繁殖。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

六、产地:辽宁、甘肃、河北

七、采收加工:播种后2~3年采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八、地道沿革:原名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弘农川谷及冤句。」《本草图经》云:「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稍紧小,亦有似斜蒿者,亦有似麦门冬叶而短者。七月开黄花,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强。」《本草纲目》云:「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蒿者最下也。」《药物出产辨》云:「产湖北襄阳、郧阳各属、紫荆关,马山口等为上。」现今,北柴胡主产于河北、辽宁、河南等北部地区。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区。 九、性味归经:微寒;苦;归肝、胆经 十、功能主治:和表解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