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聲啼哭到第一聲媽媽,孩子開口說話,是爸爸媽媽最期待、最欣喜的事情,可是很多爸爸媽媽在經歷漫長的等待後,寶寶卻「貴人語遲」。

1歲多還不能叫「爸爸」、「媽媽」?

4歲還不能說完整的句子?

只會說單詞,而不會說句子?

開始說話後,語言發展遠遠低於同齡孩子慢?

語言應用、辭彙和語法應用均低於同齡兒童?

很難理解別人的話,聽到家長指令後很難完成?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表現,那麼,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引發語言發育遲緩原因多見於以下4種:

1、聽覺器官異常

孩子學說話,首先必須要能聽到外界的聲音,才能逐漸模仿並學會說話。

如果聽覺器官異常,聽不到外界的聲音,那就無法模仿說話了,最終也就不會說話了。

2、大腦發育異常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伴有語言和智能障礙。

早產、低出生體重、窒息、高膽紅素血症、多胎、高齡產婦初產、先兆流產、感染、新生兒驚厥、顱內出血等是引起腦組織損傷的高危因素。

3、構音器官異常

構音器官包括肺、喉、面部、口部肌肉,?硬齶、齶咽肌、舌、下頜等,由於構音器官發生異常,也可能會造成語言的發育障礙。

其特點是孩子可以發音,但是會表現為語言很不清楚,如鼻音過重或過輕,兒童齶裂、黏膜下齶裂會造成鼻音過重等。舌唇運動不良會使所發出的音歪曲、置換或難以理解。

4、缺少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美國Hunter大學語言病理和聽力學系教授的語言治療師,MacRoy-Higgins博士指出幼兒學習語言的管道主要來自於人與人的互動及交往。

當幼兒在家裡聽到的語言量下降(面對幼兒說話)的時候,學到的字彙就會減少。

例如:長期面對電子設備,由於無法接觸到語言刺激,而導致其語言能力的喪失;家長因為上班使兒童缺乏文化刺激或生活經驗,沒有感覺到說話的必要,沒有體驗說話的樂趣等情況。

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常見的發育性問題之一,語言發育遲緩發生率為18%~28%,其常有以下表現:

1、?表達性語言障礙:理解正常,但表達困難。

2、?感受性語言障礙:能聽到聲音,但不能理解他人說話的內容或手勢,姿勢的意義。

3、?語言信息處理問題:說話流利,但內容膚淺,難以保持話題,只關注自己選擇的話題。

4、?言語發音障礙:發音不清晰,難以聽懂,如「d/t/g」不分。

除此之外,家長們還可以根據兒童言語發展表進行比對,若孩子言語能力低於最晚出現月,則需要帶孩子去醫院評估檢測。

0-6歲是兒童感知覺、動手能力、行為規範發展的關鍵期,越早對孩子進行語言干預訓練,康復治療的希望越大,數據表明,至少有50%孩子在接受系統的語言發育訓練後可以趕上正常語言發育水平。

因此,當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時,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造豐富的語言刺激環境:

提供大量的聽覺、視覺、感覺的刺激,即便在不會說話的前語言時期,也要經常和孩子說話。通過各種室內活動,戶外活動,促進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

2、?早期行為干預: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最佳干預時間是2—6歲,當孩子確診後,需及時對孩子進行專業的言語測評及訓練,家校結合,讓孩子更快開口說話。?

3、?多鼓勵回應:

語言發展需要時間,不能急於求成,要積極回應孩子的點滴進步,不要批評、嘲笑其發音不準及自言自語。日常生活中從兒童的興趣出發,利用玩具和遊戲,配合豐富的語調、目光交流、肢體接觸去吸引孩子,激發其語言的產生。

4、?口腔功能訓練:

及時添加輔食,豐富食物品種,避免膳食過分精細,多練習咀嚼、吹吸抿舔、舌頭操提高口腔協調運動,促進寶寶口腔功能的發展。

5、?糾正任性行為:

糾正哭鬧、亂扔物,耍賴等不良的表達需求的方式,鼓勵其用聲音、姿勢表達需求。

6、?避免長時間接觸電子設備:

減少單向語言使用情況,例如獨自看電視、聽音樂、玩手機、玩電腦。

對於幼兒來說,2歲以下不建議使用電子產品,2歲以上一次不超過20分鐘。

7、?根據孩子語言發展的階段進行干預:

孩子不理人的可以先通過遊戲激發孩子說話的願望,有語言的通過豐富語言刺激及多通道學習擴大辭彙量,增加孩子的理解力,發音不清的通過口腔功能訓練等進行改善,並定期複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