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處於高度變化、可塑性極強的發展階段,你不能去判斷孩子聰不聰明!不能判斷孩子是否聰明!

只能去衡量孩子【發展的情況】如何,本回答後半部分的科學解釋也說得很清楚,對於幼兒,只有發展量表,沒有智力量表。

比如語言。

很多人喜歡用寶寶開口說話早晚去衡量孩子是否聰明。但這真的科學嗎?

事實上,開口說話的早晚,只能代表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情況,會受家庭語言環境的影響,但不能代表孩子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觀察兩歲孩子的語言表達來評判他的「語言發展得快還是慢」,但是不能依賴語言就評價孩子是否聰明。

舉個簡單例子,我父母特別自豪我從小說話特別早,七個月大就開口喊爸爸媽媽,一歲多就能一字一頓清楚地背詩了。So what? 這種所謂的【早慧】在人生長路上不能讓我領先多少步。

反之,我的孩子是在外國出生的,雙語環境導致他的沉默期很長,一歲時我就發現他中英文都能聽懂日常指令,喜歡翻手邊的認知紙板書和布書,但他開口很少。我爸媽在國內就特別著急,用拿我當年的例子說我娃墨墨肯定不聰明。公婆也責怪外國環境影響了孩子學說話。

兩歲前我們回國了。墨墨進入一個超快的語言加速爆發期,短短三個月,語言幾乎就是從簡單的【單字】發展到豐富辭彙和句子,我還特意做了【兩歲整時辭彙統計表】,為了讓雙方老人放心,墨墨說話沒問題:

表的前半部分
多讀認知啟蒙紙板書 小雞球球成長繪本系列 套裝6冊京東¥ 105.00去購買?

到現在墨墨三歲,中英文都能流暢切換,在幼兒園也是語言上對答自如的小朋友。如果拿兩歲的表現評判智力,是不是就顯得刻板又局限了?

涵兔和墨墨|指讀牛津樹:小狗會做什麼夢呢?涵兔Sylvia的視頻 · 637 播放

再者,運動方面的大運動和精細動作也是一樣。

我小時候走路很早,因為我家那時沒有滿地爬的環境條件,不走就只能躺著。

墨墨就走得特別晚,一爬就爬了15個月,一歲後出門我都經常讓他在大草地隨便爬。結果呢?早走路的孩子和晚走路的孩子,最終也都在同樣的時間段學會【走路不摔倒】的平衡感,墨墨多爬了幾個月,但後來走路時摔得特別少。

認知方面,墨墨倒是一歲多就能清楚的抓認數字【1到9】,還能聽指令拿形狀放進對應形狀的小孔里(三角形,圓形,方形等等)。

難道因此就判斷他聰明嗎?當然不是!

他知道,那是因為通過玩具他剛剛好就學會了呀!

如果不是在一歲那個年齡段,我剛好入了數字手抓板拼圖和形狀積木的玩具,如果不是他剛好特別喜歡、天天抱著玩兒,他肯定也不會有這類數字形狀的概念。

放形狀的小玩具
嬰幼兒童早教益智玩具男孩女孩寶寶積木拼圖1數字2形狀京東¥ 39.90去購買?

鍛煉手眼配合精細動作 得寶DUPLO大型遊樂園2-5歲京東¥ 599.00去購買?

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不要去過分關注2歲孩子的【智力】【聰明】,要關心孩子的【發育發展情況】。

變數太大。兩歲時多一點少一點的認知和運動力,以後很快就湮滅在更多成長的賽道上。

用心陪伴才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要點。可以根據下方的科普去酌情調整日常早教的方式方法。


什麼是智力?

如果分別讓五個人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什麼是智力,那麼他們的答案很可能非常相似:

智力就是指與別人相比,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或者說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或問題解決能力更強。

—— 但是,如果再細分什麼叫聰明?哪些特徵代表孩子聰明?這五個人可能就要開始吵架了。

儘管目前有大量針對智力和智力測驗的研究實驗,但迄今為止,對於智力仍然沒有統一的定義和評判方法。 雖然各家觀念並不統一,但實質都集中於「抽象思維能力或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智力不能只看成績)

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至少擁有7種不同的智力。之後他又補充了第8種和第9種。

加德納並不認為這9種能力就代表了一個人的全部智力。但他認為,每一種能力都是獨立存在的,每一種能力都遵循著不同的發展歷程,並且與相應的大腦區域對應。

為支持這一觀點,加德納舉出了「某一腦部區域受損傷的患者」作為例子,這樣的患者通常只有某一種智力收到影響(比如語言智力、空間智力),而其它智力則不受影響。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可以幫我們注意到,孩子可能在不同能力上有不同的表現,無法用某種統一的量表來綜合測評。比如,某些患有專家綜合征(又稱為學者綜合征、天才綜合征)的病人會在某種智力上特別突出,但是其它方面都表現平庸、甚至很差。

雷斯利·萊姆克(Leslie Lemke)就是這樣的患者,他是個盲人,患有大腦性麻痹,智力顯得落後,成年後還無法正常說話。但是,對於一段音樂,他只聽一遍就能完美地在鋼琴上演奏;儘管他只會說非常簡單的日常用詞,但是當他聽到一首德語或義大利語的歌曲,他只需聽一遍,就能幾乎完美地模仿出來

患有專家綜合征的其他個體也有類似情況。雖然他們的智力檢測成績很差,但有的人的繪畫水平卓越,足以被美院錄取;有的人能一眨眼功夫就算出1909年1月18日是星期幾。

而且,加德納書中也強調,不同的智力往往是在不同的年齡段發展起來的。比如,很多偉大的作曲家和運動員都在童年時就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是數學邏輯智力的發展就比較晚了。

回到題目,雖然理解家長對幼兒的愛和期待,但如果家中的寶寶還未滿兩歲,我們恐怕很難清晰明確地判斷孩子的興趣、優勢、各類智力的發展情況,因為孩子在各類智力領域的能力都需要隨著年齡增長才能慢慢判斷。

不過值得謹記在心的是:

試圖用某一個測驗分數來直接代表某個孩子的智力特徵,會嚴重限制和低估孩子的真實智力水平。

如何測量智力 ——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

大衛·韋克斯勒(David Wechsler)編製的韋氏兒童智力量表-IV(WISC-IV)適用於6-16歲的兒童,韋氏學前和小學生智力量表-III(WPPSI-III)適用於3-8歲兒童。

韋氏量表包括了與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類似的言語分測驗,又補充了非言語分測驗(也叫作操作分測驗)。操作分測驗主要是為了測驗孩子的非語言智力水平,包括:拼字、走迷宮、根據圖形搭積木、按故事情節給圖片排序,等等。

評估嬰兒的智力

然而要注意到,這些標準化的智力測驗都不能適用於2歲半以下的嬰兒,因為:

嬰兒不具備測驗所需的言語技能和長時間的專註力。

對嬰兒的智力測量,多是以測量嬰兒所達到的重要發展轉折點的比率為指標。比如最著名、應用最廣泛的貝利兒童發展量表,適用於2-30個月大的嬰兒,主要包括三部分:

  1. 動作量表(對抓木塊、扔球、拿杯子喝水等動作技能進行評估);
  2. 心理量表 (測量適應性行為,比如物品歸還、找到被藏起來的玩具、跟隨指令等)
  3. 嬰兒行為記錄(評估兒童的注意力喚醒水平、對人物的指向性、投入參與度、情緒調解能力,以及動作完成的質量等等)

從而得到一個發展商數,而不是智力商數。 發展商數(DQ)反應的是與同齡大群體嬰兒相比,該嬰兒的發展狀況好還是不好。

兒童教育心理學(紀念阿德勒誕辰120周年珍藏版,其子K京東¥ 39.30去購買?

為人父母必讀:發展心理學 從生命早期到青春期京東¥ 70.40去購買?

參考資料:

  1. 發展心理學(第九版)
  2. Can you boost your childs IQ? - Webmd

我是涵兔,專註親子早教、幼兒啟蒙的海歸碩士媽媽,也是陪你分享貼心育兒話的未蒙面朋友。歡迎關注涵兔Sylvia,我們一起分享陪伴與成長的憂與樂。

本文為作者原創內容,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演繹,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點贊、關注 支持我。

  • 英語啟蒙:早期英語啟蒙 | 區分字母名和字母音
  • 繪本伴讀:3-6歲翻牌率最高繪本 | 最全的海洋主題繪本 | 恐龍主題繪本 | 為什麼要讀繪本
  • 好物心得:好用不貴的母嬰用品 | 樂高積木啟蒙
  • 育兒乾貨:孩子不愛吃飯 | 平衡「優質育兒」和「經濟壓力」 | 面對寵物的死亡 | 看電視成癮問題 | 知乎母嬰對我的幫助


為什麼很多父母那麼執著於觀察自己孩子是否聰明?是想獲得優越感還是不想錯過孩子的天賦。讓孩子能得到更全面,更優良的教育呢?

如果父母真的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心去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進行閱讀,合理的體育鍛煉,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豐富孩子的眼界,那即便是天資普通的孩子,也能有不錯的前途吧。

現在很多所謂關於讓孩子更聰明的研究,其實就很降智。

比如我在微博看到的這個,大量囤書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你說這不是扯呢么,這個研究本身就很不全面。這個孩子處在一個有大量藏書的環境里,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這個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有相對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開始閱讀。同樣的,這樣的家庭,大概率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會更上心。那孩子可不是會顯得更『聰明』嗎。

如果糾結孩子是不是聰明,是為了能給孩子蓋上一個『神童』的章,然後當做自己炫耀的資本,那我勸你還是省省吧。有這個功夫還不如你自己去努力一下來的實在。

至於更專業的知識點,去看 @親子伴讀的涵兔

我反正就想曬娃

來,我們一起那些顯微鏡找孩子聰明的證據。

寶視德 bresser 88-55008 顯微鏡 專業 學生 生物電子京東¥ 409.00去購買?


三年級以下孩子的聰明主要體現在記憶力和社會化,人們誇獎的大多數聰明孩子主要是說這個孩子記性好,只是很多大人沒意識到。

還有就是社會化,說白了就是成人化,說大人話,辦大人事。

三年級以上開始涉及邏輯,開始從具象到抽象,這時候才能真正區別是否聰明,因為這時候才真正脫離人類的本能形態,進入到智慧形態了。

人與人之間的分野其實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很多人一生基本就停留在上一個階段,無法進入下一個階段。

進到下一個階段我認為至少需要兩點中的任意一個,一是過人的天賦,一個是長期有意識的積累。

我認為人類會越來越聰明的,以前主要靠天賦,現在教育的深入會幫助沒有天賦的人積累。

所以針對問題,我認為兩歲的孩子還看不出是否有天賦,而且沒有天賦也沒問題,長時間有意識的積累不會比天賦差。


雙胞胎皮皮和球球正好兩歲了,明天我就買卷高考真題給他們做,建議關注?下等我消息。

俺認為這題不如從觀察父母開始,

畢竟目前有研究表明,遺傳對智力發育水平有中等程度影響[1]

比如有的人喜歡說自己娃小時候很聰明,長大了就泯然眾人矣,我以後應該很少說這種話。

還有關於雙生子法探索遺傳與環境對兒童青少年智力發育的影響的研究:

結論是6~18歲兒童智力受遺傳與環境的共同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發育受遺傳的影響越來越大[2]

再結合多元智能理論(1900年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萊德·比奈[3]成功地發明了「智商測試」後,大家就把智力定量化了)。

智商能決定一切嗎?不一定。

許多被認為是智商高的人,在步入成年後未必有建樹,而有些被認為是智商低的人,卻取得了很大成就。

傳統的以語言和數學邏輯智能為核心的智力理論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一是智力內涵的局限,二是智力與現實世界的割裂性,三是忽視情感與態度的培養[4]

所以

與其去關注兩歲娃的智商———這大概率靠基因遺傳和基因變異的東西,還不如來關注顏值吧。

起跑線啥時候移到3歲前了?

說到看臉,

曬娃了!

也許看了這本基本的理論書,就不會有2歲智商如何的疑問了,建議新手爸媽必讀。

發展心理學 從生命早期到青春期(第10版·上冊)京東¥ 70.40去購買?

我是 @皮球老爸 關注下你會發現更多有趣,有用的育兒知識,實用的母嬰好物分享哦。

育兒乾貨:沖泡奶粉丨 急救法丨 處理和老人矛盾丨 准爸爸每月做什麼丨 遊戲毀了孩子嗎 丨 性格丨 正面管教 育兒書專欄

母嬰好物:那些後悔剁手晚了的 丨 嬰兒推車丨 繪本清單 丨待產包 母嬰好物專欄

持續更新~在慢慢整理專欄哦

參考

  1. ^兒童智商的遺傳度研究 中華兒科雜誌
  2. ^遺傳和環境效應對兒童少年智力影響的雙生子研究 中國學生衛生
  3. ^兒童心理學
  4. ^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啟示 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


這個還用觀察嗎?

在孩子兩歲前,有人會覺得自己家娃不聰明的嗎?

開玩笑,我娃放個屁我婆婆都覺得寶寶怎麼這麼聰明。

我娃頭頂有三個旋,我老公覺得我娃可能是天選之子。(大多數人應該都是一個或者兩個)

只有我這個老母親在他倆有點飄的時候直言不諱,我們就是普通人,生的也是個普通人,真的不是什麼天選之子呀親。

說到這我想起來我婆婆說過的好多次關於我老公聰明的一個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

我老公小時候,大家庭里的各種表/堂兄弟比較多,我婆婆2個兒子,他三姑家2個兒子,四姑家一個兒子,幾家住的比較近,就經常在一起玩,當時三姑家買了電視機,幾個小孩就經常要看,三姑呢就不給看,就把遙控器拿走,我老公呢就沒用遙控器直接按了電視上的按鈕打開了電視一起看。

這個事被大人發現後不得了了,從奶奶到我婆婆到三姑乃至於全家人從這件事上窺見了我老公和其他娃不一樣的點,變成了全家族最聰明的娃,並且從我老公幼時一直記到了現在並且時不時要拿出來誇讚一番。

我老公三十多歲的人了,真聰明需要用小時候的這點機靈事來佐證嗎?

至於我,那在我媽眼裡口裡也是聰明的不行不行的。

遙想當年我媽和我婆婆兩個語言都不怎麼通的人坐在沙發上商業互吹,我的尷尬癌都要犯了。

而且我還發現一個現象,尤其是老一輩認知,自己家娃越是調皮搗蛋越聰明,男孩尤甚。

哦,你說這題又不是只說自己家娃,還有別人家的。

哦,別人家的娃哪有我家的聰明,別人家調皮搗蛋的都是熊孩子。

說點正經話。

自己也是從小長到大的,聰明這事吧,說實話智商很高的很聰明的肯定有,但大多數都差不了多少,最後大多也都長成了最普通的那群人,初為人父母總覺的自己的娃哪哪都好,哪哪都可愛,娃就是天就是地就是宇宙的小中心。

但是一個很遺憾的事實,娃越長大你越能意識到你生的真的只是個普通的平凡人,我覺得父母越早有這種心態對自己對娃都好。

別人帶貨都發書,我就不一樣,我覺得在這題下必須帶一波電視機。畢竟我老公就是因為電視機聰明了這麼多年。

然而知乎讓我修改回答,不能推薦電視了,不影響答案,大家將就看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