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声啼哭到第一声妈妈,孩子开口说话,是爸爸妈妈最期待、最欣喜的事情,可是很多爸爸妈妈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宝宝却「贵人语迟」。

1岁多还不能叫「爸爸」、「妈妈」?

4岁还不能说完整的句子?

只会说单词,而不会说句子?

开始说话后,语言发展远远低于同龄孩子慢?

语言应用、辞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很难理解别人的话,听到家长指令后很难完成?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表现,那么,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引发语言发育迟缓原因多见于以下4种:

1、听觉器官异常

孩子学说话,首先必须要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才能逐渐模仿并学会说话。

如果听觉器官异常,听不到外界的声音,那就无法模仿说话了,最终也就不会说话了。

2、大脑发育异常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语言和智能障碍。

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多胎、高龄产妇初产、先兆流产、感染、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等是引起脑组织损伤的高危因素。

3、构音器官异常

构音器官包括肺、喉、面部、口部肌肉,?硬腭、腭咽肌、舌、下颌等,由于构音器官发生异常,也可能会造成语言的发育障碍。

其特点是孩子可以发音,但是会表现为语言很不清楚,如鼻音过重或过轻,儿童腭裂、黏膜下腭裂会造成鼻音过重等。舌唇运动不良会使所发出的音歪曲、置换或难以理解。

4、缺少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美国Hunter大学语言病理和听力学系教授的语言治疗师,MacRoy-Higgins博士指出幼儿学习语言的管道主要来自于人与人的互动及交往。

当幼儿在家里听到的语言量下降(面对幼儿说话)的时候,学到的字汇就会减少。

例如:长期面对电子设备,由于无法接触到语言刺激,而导致其语言能力的丧失;家长因为上班使儿童缺乏文化刺激或生活经验,没有感觉到说话的必要,没有体验说话的乐趣等情况。

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发育性问题之一,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8%~28%,其常有以下表现:

1、?表达性语言障碍:理解正常,但表达困难。

2、?感受性语言障碍: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理解他人说话的内容或手势,姿势的意义。

3、?语言信息处理问题:说话流利,但内容肤浅,难以保持话题,只关注自己选择的话题。

4、?言语发音障碍:发音不清晰,难以听懂,如「d/t/g」不分。

除此之外,家长们还可以根据儿童言语发展表进行比对,若孩子言语能力低于最晚出现月,则需要带孩子去医院评估检测。

0-6岁是儿童感知觉、动手能力、行为规范发展的关键期,越早对孩子进行语言干预训练,康复治疗的希望越大,数据表明,至少有50%孩子在接受系统的语言发育训练后可以赶上正常语言发育水平。

因此,当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丰富的语言刺激环境:

提供大量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刺激,即便在不会说话的前语言时期,也要经常和孩子说话。通过各种室内活动,户外活动,促进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2、?早期行为干预: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最佳干预时间是2—6岁,当孩子确诊后,需及时对孩子进行专业的言语测评及训练,家校结合,让孩子更快开口说话。?

3、?多鼓励回应:

语言发展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要积极回应孩子的点滴进步,不要批评、嘲笑其发音不准及自言自语。日常生活中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利用玩具和游戏,配合丰富的语调、目光交流、肢体接触去吸引孩子,激发其语言的产生。

4、?口腔功能训练:

及时添加辅食,丰富食物品种,避免膳食过分精细,多练习咀嚼、吹吸抿舔、舌头操提高口腔协调运动,促进宝宝口腔功能的发展。

5、?纠正任性行为:

纠正哭闹、乱扔物,耍赖等不良的表达需求的方式,鼓励其用声音、姿势表达需求。

6、?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

减少单向语言使用情况,例如独自看电视、听音乐、玩手机、玩电脑。

对于幼儿来说,2岁以下不建议使用电子产品,2岁以上一次不超过20分钟。

7、?根据孩子语言发展的阶段进行干预:

孩子不理人的可以先通过游戏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有语言的通过丰富语言刺激及多通道学习扩大辞汇量,增加孩子的理解力,发音不清的通过口腔功能训练等进行改善,并定期复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