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德”到底是什麼?


“陰德”到底是什麼?

上善若水

《淮南子》記載的陰德

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爲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

淮南子.人間訓》中用了長篇幅論述了“因果”這個問題。在論述中也直接點出福禍皆是人們直接造就的。通篇長論裏,劉向及其文人門客旁徵博引、引經就典,字字珠璣,無不引人深思。典籍提到諸多方面,但是在這裏我們只引用其中一段,以此啓發自己,細細研讀“陰德”。

“陰德”到底是什麼?


在《淮南子》中,治水的大禹、開化民智的契、傳授耕織的后稷,都是有大陰德的人,所有三位君王的後代仍然是君王,可職位陰德福厚了。除此之外,孔聖人恢復禮樂,教化世人,傳道受業,孔子的後人也多出大德之輩,人丁興旺不衰,這也是承了孔子的大德的。這些都是陰德澤厚的人。

古者,溝防不修,水爲民害。禹鑿龍門,闢伊 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 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闢地墾草,糞土種谷, 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後之後,無不王者,有陰德也。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於世。其後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

秦王嬴政爭霸天下、生靈塗炭,智伯侵地滅族,商鞅、李斯不得善終……這些都是福德淺薄的人。

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滅,商鞅支解,李斯車裂。

“陰德”到底是什麼?


“陰德”到底是什麼?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之德才是陰德

從之上我們大概可以意會的出這“陰德”的含義,應該是有兩種屬性的,一是“陰”,二是“德”。

陰,如其名,看不見的,不在光明之處的。這是與“陽德”不同的一種屬性。很多人說陰德是默默做好事,不爲人所知,陽德則是爲衆人所見所聞。其實不太贊同這種看的,陰確實有“不被所見”的意思,但是在這裏,個人感覺它的具體更應該是“上善若水”、由心而生、非刻意的。

“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其報於百姓也;郊望褅嘗,非求福於鬼神也。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

“陰德”到底是什麼?


陰德應該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理所當然的狀態下發生的,這與被不被知道完全無關。正如《淮南子》中所說的,聖賢的君王布德施惠,不是做樣子給百姓看的;祭祀祖宗神靈,也不是對鬼神有所求。山高了自然會有云起,水深了,自然會有蛟龍棲息……心有善念,不會刻意於世人的眼光與言論,生於心,行於手足,這是水到渠成,應運而生,至於是在光明下,還是在黑暗裏,這並不重要。這不就是人們所說的“上善若水”嗎?

我們是不知道大禹的功德,還是不清楚孔子的事蹟?這些都是有大德的人,而他們的功德真的不爲人所知嗎?當然不是!但這些人同樣也是有陰德澤厚之人。可見這“陰德”的“陰”並不是藏起來,看不見,而是“無中生有”,始於無法捉摸、虛無的心念,而非其他所有。

“陰德”到底是什麼?


陰德的第二個屬性,便是德。什麼叫做德?救蒼生於水火是德,放過一隻螻蟻也是一種德。“德”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是爲生靈的基礎屬性,只是有的人忘記了,有的人只看得見高大的,有的人以此爲目的,有的人以此爲手段,有的人以此爲解脫……有多少人是爲了善德本身而爲之?

“陰德”到底是什麼?


性本善,那性情使然的善與德,想必大多是要積大陰德的。

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

有陰行者,必有昭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