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三市各自的优劣势,我们已经烂熟于胸,似乎很少有人对三个城市下属的县市区进行过综合的比较,过去,我们被厦漳泉三市的异同遮蔽了双眼,对于闽南这个共同体,比较一个相同文化圈下的县市区或许才能看出闽南在不同区域下的发展状况。

闽南的三个城市中,泉州辖有四县三市四区,厦门辖六区,漳州辖八县一市二区,合计共二十八个县市区,按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水平看,泉州人心所向似乎是晋江,厦门则是岛内二区,而漳州则是芗城与龙海之间,至于是谁,能在这二十八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且看圭海君慢慢分析。

(以下数据除GDP按最新公布的2017年数值外,其他数据均来自厦漳泉2017年统计年鉴)

常住人口第一城,晋江市,共有209.2万人,紧随其后的为南安市148.9万人和湖里区102.4万人,晋江真是遥遥领先,拿下常住人口第一名。

户籍人口第一城,南安市,共有161.3万人,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原来在泉州户籍人口最多的竟然是南安,而不是传统人口大市晋江,太出乎意料了,圭海君看了不少闽南资料,这个确实有些惊讶。第二者,为安溪县120万,第三为晋江是113.2万人,这里的山城安溪也有点意外哦。

最受外来人口喜爱的第一城,湖里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最高为3.41,也就是在湖里区,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三倍多,这真是外来人口的最佳目的地,第二名则是集美区2.48,第三丰泽区2.33。

GDP第一城,晋江市,1981.5亿元,第二为思明区1321.9亿元,第三名南安市977.38。

人均GDP第一城,海沧区,178114元,第二为泉港区160149元,第三为翔安区135855元,显然工业城区在人均方面最占优势。

单位面积GDP第一城,思明区,15.74亿元/平方公里,第二为湖里区12.93亿元,第三为鲤城区8.69亿元。

人口密度第一城,湖里区,13881人/平方公里,第二为思明区11894人,第三为鲤城区8164人。

由此看,在不同的经济、人口数据上闽南各县市区的前三甲基本上都在厦门和泉州下辖区域内,可见在闽南,经济人口发展程度方面厦门和泉州还是比较发达的。


为了综合评判这28个县市区的排序,圭海君仅摘录其中的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四个指标,按各自排名的平均值重新统计这些地方的排序,从而得到勉强可以作为参考的经济人口排序,毕竟人才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虽然这么排序不太严谨,不过大概体现一下闽南各地的些许差距,还是可以一看的。

由此得,在闽南,经济人口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区依次是湖里区、思明区和晋江市、石狮市,其他排序请参考下图榜单:


闽南就是厦漳泉地区,他们的关系民间有比喻三兄弟的关系,确实不假,若论谁经济人口水平最高,通俗说就是这三兄弟谁最有钱,很明显,必须泉州。

一直有说法,三兄弟中老大漳州务农,忠厚本分,固守家业。境内有福建最大平原,漳州平原,土地肥沃,四季瓜果飘香,农业发达;老二泉州经商,头脑活络精明,四处闯荡,敢打敢拼,境内南安、石狮、晋江、安溪等是全国百强县常客,境内外富商巨贾无数;老三厦门富家子弟,生著好八字,命好,头顶著特区、计划单列市等几个耀眼的光环,上面有两个哥哥撑著,无忧无虑。

老二泉州因为经商风气极盛,底蕴深厚,民营企业家众多,骨子里似乎就流淌著商业的血液,有著快人一步的嗅觉,赢得大量财富。最直观就是在经济总量上,老二身家比老大加上老三的总和还要多。有钱腰杆子硬,便偶尔发发牢骚,闹著要分家,自己带著莆田和三明单干。这个都是民间的一些玩笑话,当不得真。


这三兄弟之间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都为家族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单单说谁最厉害,并没有太大意义。


谁最高经济收入水平有鸟用?重要的是:老子最穷!??


福建还不发达,只能说私营企业比较多,大厂高科技太少,和日本美国欧洲差距还太大,所以产业需要调整


厦门泉州如果合并,将成为大城市。强强联合。现在经济不好要报团。毕竟厦门曾经也是泉州分出去的


不用比较了,整个福建从海岸线往北30公里以北,都是延绵不绝的山,一直到各省的交界,有什么可比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