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周培公得到舉薦信後,爲何不拿出來,而是編成小曲唱?

說到科舉制度,它就相當於是古代的公務員考試。隋煬帝楊廣創立了科舉制度,至此寒門子弟進入仕途就有了一條很好的通道。而到了後來,明朝時期採取了八股取士,使科舉制度逐漸的僵化。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在中國封建王朝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了。

康熙王朝:周培公得到舉薦信後,爲何不拿出來,而是編成小曲唱?

科舉取士在當時就是普通人改變自己命運的“鑰匙”,一旦無法抓到它,那麼他的命運也不會改變。不過筆者今天要爲各位介紹的這個人物,他雖然在科舉考試上失利了,但他同樣受到了天子的重用,這個人就是周培,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周培公這個人十分的有才華。康熙皇帝的老師伍次友在民間遇到他,與他交談之後覺得此人不凡,是個人才,能擔大用。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伍次友想讓周培公能到康熙的身邊爲他效力,於是,他就爲周培公寫了一封舉薦信。

伍次友這個人不僅是康熙帝的民間老師,還是納蘭明珠的老相識。明珠是一個很會察言觀色的人,所以只要周培公拿着伍次友的這封推薦信,明珠必然會爲他安排職務。

康熙王朝:周培公得到舉薦信後,爲何不拿出來,而是編成小曲唱?

但是周培公這個人想法很獨特,放着好好的陽關大道不走,偏偏要去參加科舉考試。但是,你說他參加科舉考試就好好參加啊,他有才華自然是不怕可他卻不好好“考”。

爲何要說他不好好考呢?我們都知道,科舉考試到後來已經變得很僵化了,有很多東西都被固定起來了。這個周培公卻在自己答卷上直言康熙大帝的名諱,所以他得到的結果就是被打出去了。

按理說失去了科舉這條路的周培公要想入仕,就只能拿出伍次友的舉薦信了。但他仍然沒有拿出來舉薦信找明珠,爲何如此呢?

康熙王朝:周培公得到舉薦信後,爲何不拿出來,而是編成小曲唱?

因爲他深知納蘭明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考生李明山曾在大街上“偶遇”明珠,他孝敬給明珠很多銀子,所以在沒有參加考試之前,李明山就知道自己必然會榜上有名。事實也的卻如此,發榜之後,李明山果然中榜了,二甲第一名。

由此可見,要想真的得到明珠的“青睞”,那必然是需要“錢財”來疏通的。可週培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窮人,他可沒有多餘的錢來孝敬給明珠。

所以即使他有明珠故交的舉薦信,明珠也不會給他安排一個較好一點的職務。況且,誰知道明珠看見周培公的才華後會不會心生嫉妒,幫忙不成反而變相打壓。所以,多方考慮後,他決定不拿舉薦信直接找明珠。

康熙王朝:周培公得到舉薦信後,爲何不拿出來,而是編成小曲唱?

對於周培公來說,他要想得到好的仕途,那便是康熙皇帝自己見識到他的學識。但是他一個普通人又怎麼會那麼容易見到皇帝呢?所以,他只能等,等一個時機。

後來他遇到了一位賣豆腐腦的女孩,名爲鎖兒。鎖兒過得十分悽苦,又有冤案在身,而他在喝了鎖兒的豆腐腦後“沒錢”付。於是就在伍次友的這封舉薦信的背面將鎖兒的遭遇給寫上去,並且讓鎖兒把它給唱出來。

當時的人們很閒,看到這樣的情況自然會圍在一起看熱鬧,而這樣的情況也必然會驚動順天府的官員。看到這裏,很多人會覺得周培公爲何要把這麼珍貴的舉薦信給做成小曲呢?他可真傻。

康熙王朝:周培公得到舉薦信後,爲何不拿出來,而是編成小曲唱?

不,他可一點都不傻。他這是將這份舉薦信當做自己的“敲門磚”了。在當時,雖然普通人見到皇帝不容易,但我們的康熙皇帝可以一個會微服私訪的男人啊。當他在民間遊歷的時候,必然會聽到這件事,也會知道這紙上背後的舉薦信。他的心中必然會對不拿舉薦信“當回事”的人充滿好奇。

所以,周培公最後遇到康熙皇帝,在交談中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一點都不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誠然,這世上會有很多偶然發生的事情,但有些看似偶然的事情背後卻是一種必然性的發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