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发生在刘备占领荆州四郡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张飞和赵云。原文如下:


赵云主动请战,却与张飞发生争执,诸葛亮的解决之法被沿用至今


(刘备)乃问众将曰:“零陵已取了,桂阳郡何人敢取?”赵云应曰:“某愿往。”张飞奋然出曰:“飞亦愿往!”二人相争。孔明曰:“终是子龙先应,只教子龙去。”张飞不服,定要去取。孔明教拈阉,拈着的便去。又是子龙拈着。张飞怒曰:“我并不要人相帮,只独领三千军去,稳取城池。”赵云曰:“某也只领三千军去。如不得城,愿受军令。”孔明大喜,责了军令状,选三千精兵付赵云去。张飞不服,玄德喝退……


赵云主动请战,却与张飞发生争执,诸葛亮的解决之法被沿用至今


赵范曰:“我闻刘玄德乃大汉皇叔;更兼孔明多谋,关、张极勇;今领兵来的赵子龙,在当阳长阪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我桂阳能有多少人马?不可迎敌,只可投降。”应曰:“某请出战。若擒不得赵云,那时任太守投降不迟。”赵范拗不过,只得应允。陈应领三千人马出城迎敌,早望见赵云领军来到。陈应列成阵势,飞马绰叉而出……战到四五合,陈应料敌不过,拨马便走。赵云追赶。陈应回顾赵云马来相近,用飞叉掷去,被赵云接住。回掷陈应。应急躲过,云马早到,将陈应活捉过马,掷于地下,喝军士绑缚回寨。


赵云主动请战,却与张飞发生争执,诸葛亮的解决之法被沿用至今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亲自率部夺取过去零陵郡后,询问众将谁愿意去攻占桂阳郡,张飞和赵云争相表示愿意前往,期间二人还发生争执。诸葛亮以抓阄决定人选,赵云得以率部前去。得知赵云前来,太守赵范召集文武商议对策。管军校尉鲍隆、陈应二人坚持要与赵云一决高下,结果陈应仅仅四五个回合便被赵云活捉,赵范随即开城投降。


赵云主动请战,却与张飞发生争执,诸葛亮的解决之法被沿用至今


本文要说的成语,是赵范口中的“如入无人之境”, 意为好像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旧五代史·汉书·杜重威传》中的“每敌骑数十驱汉人千万过城下,如入无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无邈取之意。”


赵云主动请战,却与张飞发生争执,诸葛亮的解决之法被沿用至今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张飞与赵云争功及赵云最终占据桂阳郡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城:“(赵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在这个过程中并未发生赵云在城外与守军厮杀之事。而小说中出现的鲍隆好陈应这两个人物,也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并非汉末时期的历史人物。


赵云主动请战,却与张飞发生争执,诸葛亮的解决之法被沿用至今


小说中出现的赵云活捉陈应的情节,目的非常明确,是为了突出赵云高强武艺的。而张飞与赵云争功的故事,则是为了体现这两个人的性格而设计的。从实际效果来看,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里还有一点非常有趣,一向以足智多谋著称的诸葛亮面对张、赵二人的争执,竟然也没有主意,想出了抓阄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个方法虽然令人捧腹,却也不失为一种最公平的途径。时至今天,也一直被大多数人沿用。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