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人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夠在有生之年福報多多,而災難越少越好。

  人們常說五福臨門,是哪“五福”呢?《書經·洪範》曰:“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這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就是古代中國人民最樸實的訴求,也是他們對幸福的五條標準。

  那麼,我們該如何積累更多福報呢?其實智慧的古人早已經給出了答案!

  明代晚期著名學者呂坤耗費30年心血寫成一本哲理著作——《呻吟語》,書中只用簡單四句話告訴人們:人生,要想福報多多,請多做這四件事。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學習!

  1、智愚無他,在讀書與不讀書。

  釋義:智慧與愚昧的區別不在別處,只看你讀不讀書。

  人生在世,許多事情和天命有關,但是智慧與愚昧卻只與自己有關,因爲你經常讀書學習便會變得聰明,你經常不看書便會變得愚笨,正如大儒朱熹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讀書對人的改變是巨大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你所學的各種知識,都會慢慢改變你的氣質和性格,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如曾國藩所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爲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裏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裏。由此可見,讀書不僅可以讓人變得聰明,改變人的氣質,還可以給人帶來好運。所以,人生,要想福報多多,請多讀書學習。

  2、禍福無他,在爲善與不爲善。

  釋義:造成福與禍的原因不是別的,就看你是行善還是不行善。

  《太上感應篇》雲:“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佛門更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我們要想多獲得福報,平日裏就要注意多積累善報,存善心、行善事、交善友。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善人種德,降祥於天。惡人種禍,貽殃於後”,這句話和《易經》裏面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相仿,都是告誡大家:多行善積德,纔會造福子孫後代;若種下惡言、惡行,則會給子孫後代帶來禍患。所以,人生,要想福報多多,請多行善積德!

  3、貧富無他,在勤儉與不勤儉。

  釋義:貧窮還是富裕,沒有別的原因,就看你是否勤儉。

  鬼谷子先生有句名言叫:“所處環境是命,所逢機遇是運”,這句話一方面告訴大家要理解接受先天之命,另一方面告訴人們要通過後天勤奮努力去迎接機遇,繼而改變命,是爲“運”。

  命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拆開來看:“命”是天生的,而“運”取決於後天的人爲努力,而且是越努力越幸運,正如曾國藩所說:“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好運與後天的勤奮努力有關,貧富也與人的勤儉有關!

  可能你天生富裕,但驕奢淫逸,好吃懶做,再大的金山銀山也會被敗完;可能你天生貧窮,但你勤儉持家,能吃苦,能拼搏,則會一點點積累財富,家庭也會越來越興旺發達,正如曾國藩所說:“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所以說,人生,要想福報多多,請多勤儉!

  4、譭譽無他,在仁恕與不仁恕。

  釋義:得到毀謗和讚譽的原因沒有別的,就是看你是否仁恕寬厚待人。

  孔子說:“三十而立”,其實人生便是一個從無到有、自立自強的過程。對於聖人來說,是“立功、立德、立言”;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主要是追求兩種“立”——立業和立德,即事業有成和口碑不錯。而立業和立德又是互相關聯的,“德”立起來了,“業”才能更加順風順水。

  一個人如何做到立德,建立良好口碑呢?按照《呻吟語》中說法:你若平日寬恕待人,則會得到讚譽的美德;你若尖酸刻薄待人,則會招致他人怨恨,得到他人的種種毀謗。

  曾國藩也說:“善莫大於恕”,你懂得寬恕,和善對待身邊的人,他人也會將心比心,尊敬和愛戴你,正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是也。所以說,人生,要想福報多多,請多仁恕寬厚待人!

  福禍無門,唯人自招,你的所作所爲可以給你帶來福報,也可以給你帶來惡報。人生,多讀書、多行善、多勤儉、多仁恕,好福氣會不請自來!朋友們,您覺得呢?

  今日話題:

  您認爲人生福報和什麼相關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