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8個總督3個出自湘軍,15個巡撫7個出自湘軍,江南五省都是富庶之地,左宗棠曾國荃等人也多次勸他舉義,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兼備。儒家本來就說」王無道,可取而代之「。而且他還能舉起民族大義這面大旗,驅逐韃虜 恢復中華,並不違背道德。歷史上兔死狗烹的前車之鑒很多,放棄兵權也未必平安,他為什麼不造反?


曾國藩用兵可是以屢敗屢戰出名,不能把曾國藩打個要投水你都不好意思自稱名將。這種情況給朝廷打工,敗了還能捲土重來,造反可是只能輸一次的。

魏武宣王唐宗這個水平的打著打著就知道自己就算不當皇帝也能整個霸府了,孔融陶謙韓馥打著打著就知道自己是個憨憨。明明是憨憨還要造反稱帝的,袁術嘛。

不要問,問就是菜。


還是時機不對吧,因為清廷對地方失去實際控制,大概是在1884-1885才比較明顯(完全和地方大員撕破臉要到1900年去了),他1872年就死了。這要更早一點造反,其實難度還是很大的。湘軍最大的問題,是辦的團練起家,對士兵來說,基本上能為了發財拚命,已經是極限了,攻下天京以後,別人不用造反,正好享用一船船的銀子。

另外就是歲數和出身,一個是打掉太平天國,他都53了,本身身體還不乍的,這要造反打下全國,還不知要那一天才能成功(實際他61歲就死了)。二個,他的出身有問題,出身正經的仕途,而且還是以文官授權辦團練。撲滅太平天國,本身就是站了清廷的絕對立場,剛平了反,自已就造了反,這個要為天下所恥笑,不是你提什麼口號就能轉正的。三個,兵太少,湘軍實際人數最高峰值才12萬,不是30萬。靠的是良好的供給和武器,結營打防守,步步推進。生生圍死的太平軍,不是和太平軍的幾個軍事天才比浪(每浪一次都是大敗)。還有一大部分是水兵(江河水兵),這要從南向北席捲天下,難度可想而知。四個,官太多,還都比較大,實際前後一共是出了至總督者15人,位至巡撫者14,官大到這個程度,其實根本人心不團結,這可是到了封疆了,不是你說沖他就沖的小兵了。五個,真勸他兩次的就一個(還是純文人),人數比較多的試探其實只有一次(還都是野史),來試探的全是實封的大員,他傻才答,我想坐坐皇位啊。

六個,這邊剛平了太平天國,馬上就調往北方了。同時大家可別忘了,中國當時的外部環境是什麼,1842第一次鴉片戰爭,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比以往朝代造反難度還大,他是聯洋滅清,還是清洋齊滅?前者是什麼名聲?後者需要什麼能力?

最後一個,那怕來試探他的人都是真心想和他起事的,也絕不是,馬上宣傳「驅逐韃虜 恢復中華」,絕對是先割據,收地方糧稅,練精兵,讓朝廷先和捻軍打,進一步消耗對方實力。這要時間的,清廷不會給他這個時間,他自已這歲數也沒那個時間了。


曾國藩有種價值觀,不信書,要信命。


他大概早就搞明白了一件事:他註定命中沒有皇帝的命,他也不想有這種命,所以絕對不會造反。


曾國藩作為儒家知識分子,講究的是穩,能補就補,而不是推倒重建。自己若造反,無異於把老百姓向血海里推。


1864 年,曾國藩的湘軍攻破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天國大頭領洪秀全服毒自殺。


從 1851 年洪秀全革命到 1853 年攻陷南京將其作為自己的首都,在十餘年的時間中,太平天國幾乎撬起了清王朝覆滅的棺材板,但曾國藩又把它按了回去。


曾國藩可謂功成名就。

很多人認為,曾國藩可以再進一步,把自己的屁股放到清王朝的龍椅上,通俗而言,就是造反。


這種局面的挑戰可比太平天國對他的挑戰高十倍。


第一個來勸曾國藩做皇帝的人是狂狷分子王闓運。


王闓運性情豪放,不管不顧,凡事只按自己的性情,多年前來到曾國藩軍營,做了個可有可無的謀士。


他來找曾國藩,還抱著一些書,見到曾國藩後,把那些書放到桌上,在上面重重地砸了一拳,笑嘻嘻地看著曾國藩。


茶上來後,曾國藩請他喝茶,他不喝,而是指著那摞書,「曾公可知這是什麼?」


曾國藩懶得看一眼,回了一個字:書。


錯!王闓運搖頭,扯開嗓門,「這是千秋功業!」


「壬秋(王闓運字),不要故弄玄虛,有話直講。」


王闓運哈哈一笑,「這些書都是帝王之學,你現在正好用得上。」這話已非常赤裸裸,曾國藩當然聽得明白。

未等曾國藩有任何反應,王闓運已侃侃而談。帝王學,本來就是由遠及近,娓娓道來之學。


王闓運眉飛色舞,談了半個時辰,曾國藩如死水一潭,毫無動靜。只是一個勁地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子上寫字。


王闓運談完,曾國藩也寫完,他站起來,轉身進內屋去了,留下王闓運在孤獨的廳堂里凌亂不堪。


他一向反應敏銳,凌亂了一會,慌忙去看桌子上的字,一大堆字其實只是一個字:妄。


王闓運抓耳撓腮,怒火中燒,當場就叫了起來:「曾公大不識抬舉!」


事實上,王闓運不是第一個勸曾國藩造反的人。早在他之前,就有人試探過曾國藩。


他的戰友胡林翼有次送了他一副聯語:「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曾國藩樂不可支,胡林翼走後,曾國藩發現在對方的茶碗下壓了張小紙條:「東南半壁無主,我公其有意乎?」


沒有史料記載曾國藩看到這句話後的反應,但他的好友左宗棠勸他自立大旗時,他的反應卻有據可查。


左宗棠曾寫了一副聯語給他:「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寫後把他郵寄給胡林翼,請他轉交曾國藩。

「鼎」是中國古人心目中最高權力的象徵,相傳是大禹所鑄,共有九個,象徵著當時的九州。後來成為周王朝的國寶,只有國王才有資格擁有。


若干年前,楚莊王帶領軍隊到東周王城洛陽,想看看這九鼎,周王險些沒嚇死,以為楚莊王要奪他的權力,這就是問鼎中原的來由。


左宗棠這副聯的意思是試探曾國藩,您想問鼎中原嗎?


曾國藩看了一眼,提筆把「似」字改為「未」,於是就變成了「鼎之輕重,未可問焉。」


據說左宗棠看了回復後,一笑而已。


最張狂的一次勸說曾國藩稱帝,是由他老弟曾國荃發起的。


攻陷南京不久,一天夜裡,曾國藩剛睡下,聽得外面騷動,門被打開,三十多位湘軍將領涌了進來,全部戎裝。


他的腦海里猛地蹦出一個歷史畫面:趙匡胤(宋太祖)的陳橋兵變!


這一歷史畫面漸漸清晰,曾國藩猛地大吼一聲,從床上一躍而起,先發制人:「九帥(曾國荃)也來了?」


眾人面面相覷,還未確定怎麼回答,曾國藩用威嚴的語氣命令:「去請!」

曾國荃聽了來人對曾國藩表情的描述,知道這事砸鍋了,死活不去。曾國藩派了親兵衛隊來請,他只好脫下戰袍,垂頭喪氣地來到了曾國藩處。


曾國藩坐在椅子里,一言不發,曾國荃和將軍們手足無措。許久,曾國藩才對曾國荃說,「紙筆!」


曾國荃把紙筆奉上,曾國藩伏案揮筆寫成一聯,又認真地看了一遍,擲了筆,轉身離去。


眾人圍過來看,只見上面寫道: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國荃早就預料到是這種結果,湘軍的將軍們仔細品味了半天,都搖頭嘆息,覺得曾大人爛泥扶不上牆。


正當湘軍將領們認為機會已失時,清王朝中央政府又給了他們信心。


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後,消息傳到中央政府,有人陰險地提醒慈禧,曾氏兄弟又上了一層樓,只怕咱這樓不夠他們上的了。


慈禧驚懼,狗臉立即翻轉,發出聖旨給曾國藩,不是表揚,而是嚴厲斥責:「聽說你們進南京後,縱容士兵屠殺平民,軍紀如此敗壞,你們想幹什麼!」


曾國藩沒有怒,他老弟曾國荃卻暴跳如雷,說道:「老子拿下南京,這是震鑠古今的巨功,你不嘉獎就算了,竟然還斥責我,這還有天理嗎?!」


這還沒有完,很快,中央政府又發來聖旨捶打曾國藩:

「逆賊洪秀全經營南京城多年,財寶無數。有人親眼看到,你把這批財寶源源不斷地運出南京,但至今也未見到你有關於這財寶的奏摺。南京如果真有財寶,應上交國家。」


曾國藩冷汗直冒,接下來的內容如五雷轟頂:


「你曾國藩以文人從軍,恪守理學教導,雖血戰沙場多年,功勞顯赫,但應能慎終如始,保住自己的名譽。可你手下那些人,包括曾國荃,難保居功自傲,做出些傻事來,應給他們上思想道德課,教導他們如何做人,唯如此,才可永保勛名。」


曾國藩被氣到了,可多年來的歷練讓他有了一種本事,這種本事就是:能忍下一切無端的指責和誣陷。


他決心做一件事,那就是功成身退。他說:「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退讓少許,減去幾成,則晚節漸漸可以收場耳。」


這就叫「功成身退」,它只有在古代中國君主獨裁製度下才有市場,而且市場極大。


凡不能將權位二字退讓少許的人,都會不得好死。


「功成身退」對於當事人而言最無奈,對當事人的上司而言則最卑鄙。


別人辛辛苦苦為你打下天地,天地一穩,你就卸磨殺驢,讓人疑惑人和瘋狗到底有何區別。


曾國藩一生修為的精華,在今人看來,只是把「功成身退」知行合一而已:知道「功成身退」是天之道,活命之本,馬上就去做,而且盡心儘力,不留半點餘地。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裁撤湘軍。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1 篇內容

鹽選專欄

謀略者:看透天機,洞察人性

度陰山 歷史作家

¥19.9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20-04-0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竹青竹青Et tu,Lenovo

1.「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並不是只有他李鴻章能看到,從我大清的正規軍被一幫胡亂拼湊的歐洲夷狄按在地上摩擦,且完全看不到反擊的勝算,頭腦正常的人都知道要變天了。

2.如果造反,我大清固然是紙糊的門戶臭泥的牆坯,一踹即倒,但是接下來怎麼辦?

我曾聖人能搞定洋大人么?

我曾聖人除了屠城和跪舔洋大人還能幹什麼呢?

我曾聖人還能比滿清做得更不要臉一些么?

我曾聖人就算當了皇帝也沒把握比滿清做得更好,指不定還要禍及子孫

3.既然換我曾聖人扛不起,不如不要扛。讓滿清繼續背這個罵名和最後的結局,讓年輕一點的李鴻章去給滿清擦屁股當亡國之臣(當然李地主運氣好死的比我大清早)。

4.我曾聖人當初起兵的理由是什麼?

歷世聖人持扶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特紓君父宵旰勤勞,且慰孔、孟人倫隱痛。

瞧瞧這文筆,我曾聖人兵過如剃尚能得享聖名,靠的可不就是這套擲地有聲的大義名分么?

我現在黃袍加身龍椅一坐,前面的說的話寫的文章可都成了笑話,且年齡一大把也不知龍椅能坐幾天,旁邊還有個趙二啊不曾九虎視眈眈,萬一活的太久指不定再來一出燭影斧聲的傳統戲目

不行,這生意萬萬做不得!

所以我曾聖人就寫寫家書刻刻船山遺書,廣結親家廣受門徒學生,日後自然有無數人出於利益相關來吹捧我。

豈不美哉(此處應有王司徒圖但是我還是沒找到)。


1.「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並不是只有他李鴻章能看到,從我大清的正規軍被一幫胡亂拼湊的歐洲夷狄按在地上摩擦,且完全看不到反擊的勝算,頭腦正常的人都知道要變天了。

2.如果造反,我大清固然是紙糊的門戶臭泥的牆坯,一踹即倒,但是接下來怎麼辦?

我曾聖人能搞定洋大人么?

我曾聖人除了屠城和跪舔洋大人還能幹什麼呢?

我曾聖人還能比滿清做得更不要臉一些么?

我曾聖人就算當了皇帝也沒把握比滿清做得更好,指不定還要禍及子孫

3.既然換我曾聖人扛不起,不如不要扛。讓滿清繼續背這個罵名和最後的結局,讓年輕一點的李鴻章去給滿清擦屁股當亡國之臣(當然李地主運氣好死的比我大清早)。

4.我曾聖人當初起兵的理由是什麼?

歷世聖人持扶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特紓君父宵旰勤勞,且慰孔、孟人倫隱痛。

瞧瞧這文筆,我曾聖人兵過如剃尚能得享聖名,靠的可不就是這套擲地有聲的大義名分么?

我現在黃袍加身龍椅一坐,前面的說的話寫的文章可都成了笑話,且年齡一大把也不知龍椅能坐幾天,旁邊還有個趙二啊不曾九虎視眈眈,萬一活的太久指不定再來一出燭影斧聲的傳統戲目

不行,這生意萬萬做不得!

所以我曾聖人就寫寫家書刻刻船山遺書,廣結親家廣受門徒學生,日後自然有無數人出於利益相關來吹捧我。

豈不美哉(此處應有王司徒圖但是我還是沒找到)。


因為他的士兵就是靠搶劫維持的啊

已經搶夠了啊

沒心思打了啊

都已經近代社會,歐美都快連排隊槍斃都拋棄更換新的戰術了

這邊又回到幾百年前人身依附搶搶搶屠城搶劫維持士氣的大清入關戰法,而且又沒當時八旗的戰鬥力,是靠著自己後勤夠慢慢磨掉對方的戰法

怎麼造反?士兵都要帶著搶來的財產老婆孩子熱炕頭回家了好吧

慈禧聰明著呢,湘軍裡邊的將領又是總督又是當地大員的……你造反他們會跟?

寫幾本家書讓那些被屠城的後代跪舔我是聖人才是正確的做法啊(? ???ω???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