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宝钗的丫鬟莺儿那么喜欢泄露宝钗的秘密,为何宝钗一直留著他?试问题主:黛玉的丫鬟紫鹃那么喜欢在黛玉的婚姻大事上多嘴添乱,为何黛玉还一直留著他?

有其主必有其仆。茑儿和紫鹃两个丫鬟实际都是相当不错的丫鬟,两人都誓死孝忠两位主子。宝钗和黛玉的身边不能缺少莺儿和紫鹃,莺儿和紫鹃也都离不开宝钗和黛玉。

莺儿、黄金莺谐音可为:音儿、皇金音。作者给宝钗的丫鬟取这个名字,实际是已赋予了莺儿肩负起发布涉及宝钗个人信息的使命。作者把与宝钗有关的信息的发布任务交由莺儿完成,旨在塑造十全十美的宝钗形象。作品里面莺儿曾提到的涉及宝钗的一些事情,如果出自宝钗自己之口,那么,宝钗在作者以及读者心里的形象就变了。如果是出自别人之口,不但可信度值得质疑,还会引发读者对宝钗个人隐私泄露等系列问题的质疑。

原文: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甲戌双行夹批:又引出一个项圈来,莺儿口中说出方妙。〕

可见,金玉良缘之说由莺儿口中说出,方为妙文。宝钗养成了不显山、不露水的优良品格,历来做事稳重、低调、谦虚、谨慎,他从不张扬,做好事也从不让别人知道。茑儿要是不说出项圈的事,宝钗自己决不会说。那么,就会枉费癞头和尚的一番苦心,金玉良缘就无从谈起,《红楼梦》也就没法读了。包括茑儿打络子以及摘柳枝编花篮之文所说的话,别再以乱七八糟的阴谋论分析莺儿的言行,别再莫名其妙的给宝钗扣一些肮脏的帽子。


《红楼梦》中,宝钗的丫头莺儿在宝玉面前常常泄露宝钗的秘密,这些所谓的秘密都是宝姑娘希望莺儿透露给宝玉的,莺儿透露的这些秘密都是为金玉良缘服务的,薛宝钗当然高兴,除非薛宝钗不想嫁给宝玉,否则宝钗只会为有这样一个丫头而暗暗高兴。莺儿能替主子说出主子不好说出口的话,宝钗岂会撵这样一个忠心事主的奴才?

莺儿最初还真没想到要告诉宝玉宝钗金锁的事情,但是宝钗主动要求看宝玉的通灵宝玉,而且边看边念上面的字。念一遍,莺儿没反应;念第二遍,莺儿还没反应。于是宝钗问莺儿发什么呆,让莺儿去倒茶。这时莺儿才领会姑娘的意思,于是说出了宝钗金锁上的字和宝玉通灵宝玉上的字是一对。

宝玉的好奇心顿时被吊起来,于是要求看金锁。莺儿又说出了金锁的来历,让金玉良缘的吉谶在宝玉心中落地生根。

莺儿第二次在宝玉面前说起她们姑娘的好处,是有备而来。

袭人让宝玉和宝钗说求莺儿打络子,宝玉这个呆子自然听命。莺儿来了,袭人反而不说打什么样的络子,让莺儿问宝玉,宝玉当然不知道,于是莺儿说出一通话,宝玉笑著说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没有害羞,反而介面

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 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 "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 "

宝玉的好奇心再次被勾起,恰在此时,宝钗进来了,宝玉没有听到宝钗与众不同的好处,以后势必会到蘅芜苑去刨根问底的问。这样一来,宝钗和宝玉的接触就多了,可以培养感情。

宝钗进来后就建议把宝玉的通灵宝玉络上。宝玉欣然同意,于是宝钗用金线络上了宝玉,宝玉成了宝钗的囊中物。

试问,莺儿这样一个一心为主子打算的丫头,哪个主子舍得打发走?如果把莺儿打发走了,谁替宝钗说话?谁替金玉良缘出力?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


莺儿对薛宝钗有用,而且用处不小。

我从事红学和历史文化领域近十年。详情证据见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宝钗道:「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茗烟的娘,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

平儿笑道:「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饭吃酒,两家和厚的好得很呢。」

莺儿有什么用?用处就在这里,薛宝钗还没嫁过去就提前利用莺儿家人打理好、笼络好茗烟一家。茗烟和贾宝玉的关系不用说了吧?宝玉最信任的小厮。

这是其一。

其二,宝钗对待下人是主仆分明的。黛玉可让紫鹃在给宝玉看茶时反驳违拗她自己,两人可以同床共枕,换做薛宝钗试试?具体可见莺儿贾环赌钱时,薛宝钗的呵斥。既然主仆分明,莺儿知道的、能说的会有多少呢?她知道的,也是薛宝钗想让她知道的。

最后,莺儿性子可不像晴雯金钏司棋鸳鸯那样刚烈,很好控制,所以,可以留著。


谢邀。

莺儿是宝钗身边的丫环。在《红楼梦》里,莺儿的戏份其实不多,但是她的存在感并不弱。一是因为她总跟在宝钗身边,给读者印象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似乎宝钗除了她就没别的丫环了(实际是有的,但基本上没怎么表现)。二是因为她的几次出场,都关联著画面感很强的情节。

我之前恰好回答过两道相关的题:《<红楼梦>中,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是宝钗授意的吗?》和《<红楼梦>中,莺儿和宝玉说悄悄话,宝钗为何恰好出现了?》。在这两道题目里,莺儿的几次出场我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详情就不再重复了。简单介绍一下在里面提到的莺儿的三次出场:

第一次:宝钗向宝玉索求通灵宝玉来看,莺儿在身后迟迟不去倒茶,反而很八卦地透露出宝玉玉上的字和宝钗金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儿」的信息——这就是「金玉良姻」在书中的第一次解释。

第二次:宝玉看莺儿编络子,和她聊起宝钗,莺儿用暧昧的神态表示宝钗身上有几样别人都不知道的好处。正当宝玉的兴趣被引起时,宝钗刚好来到,随后宝钗建议用金线络住宝玉的玉——这是「金玉良姻」的又一次隐晦表达,同时莺儿所谓的宝钗身上人所不知的好处引起不少读者的猜疑。

第三次:莺儿乱折柳枝编篮子,春燕提醒她,管理花木的婆子会不满,莺儿说宝钗这边一向没要过什么花草,现在就算折一点,别人也不能说什么。后来婆子果然来了,莺儿就推托说是春燕折的,春燕让她编的,结果引起春燕母亲和姑妈对春燕一场追打——这场风波宝钗不在场,但莺儿的表现显然是无法给读者好感的。

单看这几次事件,总体上会给人一个感觉:莺儿这个丫环很不懂事。

主人见客,身为丫环不去倒茶(而且是在主人催促之后仍不去),反而插嘴八卦,是不是很没礼貌?八卦的内容还是会让青年男女不好意思的那种,莺儿这样不怕宝钗不高兴?

主人不在,和青年男子背后议论主人,合适吗?内容还是带有暧昧、让人浮想联翩的那种,不怕给主人招黑?

大观园有大观园的规矩,主人一向以守规矩出名,身为丫环却说别人需要遵守规矩,我和我的主人却可以特殊化,这样的话真的合适?真的不是给主人抹黑?

看起来,莺儿不但嘴碎、爱八卦,而且还爱背后泄露主人的信息。这也罢了,关键泄露的都是不利于主人形象的那种——至少是和宝钗持重守礼、端庄大方的形象格格不入的,宝钗自己是绝不可能说出这些有损形象的话的。所以,莺儿素质太低,像她这样不懂事的、在外只会破坏宝钗形象的丫环,别说不能担任宝钗的心腹和代表,按理宝钗应该把她赶走才对。

但奇怪的是,宝钗不但没有丝毫追究,反而似乎还把莺儿当成最亲近的贴身丫环。这是为什么呢?

是宝钗不知道莺儿的所作所为吗?——不大可能,宝钗是大观园里的消息通,几乎没什么信息是她不知道的。比如宝玉还不认识自己的丫环小红的时候,宝钗就已经记住了她的声音和性格;比如袭人自己都还不知道王夫人提拔了自己,宝钗就已经对她说恭喜了;比如人人都不知道谁有贾母所说的和宝玉类似的金麒麟,只有她说得出史湘云有一个……这样几近全能全知的宝钗,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丫环在外面的表现?这是必须掌握的呀,不然丫环给她闯祸怎么办?

是宝钗对丫环要求宽厚,不计较这些「失礼」吗?——也不大可能。莺儿和贾环掷骰子,明明是贾环输了耍赖,宝钗却喝令莺儿把钱给贾环。显然宝钗很明白,贾环好歹也是贾家少爷,自己的丫环受点委屈是应该的。在这种事情上宝钗这么讲究礼仪尊卑,怎么可能不计较莺儿在外面的失礼行为?

如果这些可能都排除掉,只有一种可能了:莺儿所做的事不但不会使宝钗生气,反而很可能是宝钗需要的。宝钗可能碍于自己大家闺秀的小姐身份,不方便直接说什么做什么,莺儿替她表达了,那不正好?如果没有莺儿,谁来替她表达这些呢?

所以,莺儿是不能走的,留著大有用场。虽然在之前的相关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莺儿有时说话做事有点怪,像是照著台本演出,那只能说明这个演员比较笨,不会举一反三,但总比没有人演要好呀。——假设宝钗自己就很想向宝玉传达「金玉良姻」的信息,假设宝钗很想让宝玉知道,她其实是很好的妻子人选,她应该怎么办?作为大家闺秀,她自己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只能利用一个中间人去传达这些意思。身边的丫环是最合适的,虽然表现得笨了点,背台词的痕迹重了点,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莺儿既然有这样不可替代的作用,那她平时那些有失宝钗颜面的素质低的表现,宝钗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了。毕竟,就像王熙凤说的,「有其主必有其仆」,莺儿平时大概也是耳濡目染向宝钗学习的,只不过资质不够,学得不到位。比如折柳叶编篮子,连累春燕无辜被打的情节,不就跟宝钗在滴翠亭随口拿黛玉当挡箭牌的情节有点类似么?只是宝钗做得滴水不漏,莺儿就画虎类犬,让人摇头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莺儿是宝钗的大丫鬟,出场最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她三上回目:比通灵金莺微露意;黄金莺巧结梅花烙;柳叶渚边嗔莺咤燕。莺儿的每一回出场几乎都要泄露宝钗的秘密。

莺儿的第一回出场就「微露意」,说:「我听这两句话,倒像是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若不是宝钗打断了她,下一句很可能就是「要等有玉的才可配成姻缘。」大户人家的小姐,一个奴才下人将自家小姐的姻缘事挂在嘴边,是你家小姐急著要嫁人,还是薛家对下人欠管教。

莺儿「巧结梅花烙」那一回,话说的更为大胆了。宝玉想让莺儿为自己打几根络子。和她聊天说:

「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明儿不知哪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

莺儿来劲了,顺著宝玉的话就说:

「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还说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你听听,这是要给一个异性的大小伙子讲自己小姐的闺房秘事了。如果不是薛家主子的授意,这个黄金莺可不算是一个称职的丫鬟。别说在男女大妨的《红楼梦》时代,就算是今天,也是不妥当的。薛家人这观念够开放的呀。而且莺儿的话里有一个「又」字,证明她以前还跟宝玉说过宝钗别的话,而且宝玉还讲给宝钗听了。

正在这好几样好处正要脱口而出时,幸亏宝钗适时赶来,才算保住了这些个秘密。

黄金莺,这个嘴巴可是够大的。

宝钗留著她,倒也很好理解,我猜哈,她根本没有将这些丫鬟的能力放在心上,她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丫鬟们身上。或者说并没有出什么事,不在意而已。


先看莺儿泄了哪些密:这里就不引经据典了,第一次是泄露了宝钗金锁的秘密,有了黄金莺的串场,宝钗的金锁才得以露面,金玉良缘的传闻才能在两府广为流传。现在甚至有很多声音讲金玉之说就是薛家母女亲手炮制的,为的就是与王夫人亲上加亲!笔者深以为不然,这把高雅端庄的宝钗写得也太不堪了,很可能确有金玉之说。曹公这人有意思就在不把此事写明,引来后人妄自猜测。第二就是打络子的时候,莺儿又准备故意泄露宝钗的一些排除模样之外的「好处」。不过这次宝钗突然出现及时制止了莺儿,也许是宝姐姐觉得不合适吧?我倒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一下。总之,红楼梦里有好多称职的奴才:如凤姐的平儿、宝钗的莺儿、贾母的鸳鸯等,都能在主子需要时恰如其分的扮演自己的角色。这就好比刘备与张飞、宋江与李逵、唐僧与八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总之宝玉说的对,娶宝钗加莺儿组合,绝对超过黛玉加紫娟组合!


《红楼梦》中,宝钗丫头莺儿那么喜欢泄露宝钗秘密,为何宝钗一直留著她?

  说起来,金玉姻缘的传言,第一个说出的就是莺儿,她趁著宝玉探望宝钗的机会,把宝钗金锁和宝玉的玉放在一起提,果然引起了宝玉的兴趣,从此后,金玉之说,弥漫整个贾府。后来莺儿也趁著替宝玉打络子的时候说:「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当然了,这回的秘密,除了莺儿,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在外人看来,莺儿没事就把宝钗的秘密说出来,这丫头是不是欠收拾?为什么宝钗一直留著她呢?

  咱先想想怎么才能不留?

  莺儿是怎么进的薛府?莺儿原本姓黄,名金莺,如果是家生的丫头,她不会说姑娘嫌拗口,给改成了莺儿了,多半就是买来的丫头,长到十六了。十六岁的大丫头,不留的话,主仆感情好,就嫁出去,做了错事就撵,或者转卖他人。嫁人的话,一般得宝钗嫁人,这个时机还不到,撵出去的话,得有个合适的罪名,王夫人撵晴雯等人是用勾引主子的名头,宝钗一个姑娘,这罪名不合适,那偷盗之类的,也得有实证才行,莺儿也不是傻的,不会有这种可能,那就只剩下转卖了,可是薛宝钗也说了,薛家从来都只知买人,并不知卖人一说,这么一说,要把莺儿整出去,还是个技术活,一个不小心,薛家名声不好听了。

  可是把莺儿留下来,却好处多多。

  怎么说呢?大家都知道莺儿话多,什么金玉,什么怼贾环,什么有几个秘密,大家都明白她的性格,可是就这样「不知好歹」的丫头,薛宝钗竟然一直留在身边,可见宝钗的大度,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莺儿从小跟著宝钗,深知宝钗性情,她手艺好,不偷懒,偶尔淘气不伤大雅,可以做很多活。换了人,别人难免多想,而且主仆磨合还需要时间,万一走了眼,花了钱还买罪受。

  其次,莺儿有些话看起来是显得多嘴了,可是细想想,对宝钗而言,却没有一点坏处,且不说金玉之论,几个秘密,单就是贾环的事,也算不到宝钗头上,为什么?因为莺儿怼贾环,宝钗不是做了好人吗?在某些时候,莺儿可以替宝钗说话,说出她的想法,有些时候,可以和宝钗唱双簧,要是没有这个知情识趣的丫头,有些戏没法唱出来不是?

  丫头的去留,有时候想想,也未必不是一种权术,就如许多佞臣,皇帝老儿未必不知道,但是需要啊,没有佞臣,他哪里听好话找乐子,哪里怼那些正直而又古板的大臣呢?莺儿当然够不上佞臣的级别,但是宝钗,却深知权衡之术。(文/宛如清扬)


莺儿大错误不犯,并且故事中描述莺儿是一位心思缜密,心直口快,心灵手巧又心地善良的人,假若你身边有这么一位,你舍得赶走她吗?


你真可萌,莺儿那叫泄露?看过三国演义没?没有蒋干盗书,周瑜还能玩转赤壁吗?那都是排练好的这也看不出来?宝钗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冷,任何对她没有好处的人都会直接被无视,比如金钏、比如林黛玉、比如史湘云、比如柳湘莲,你见她对谁有过真心吗?人生如戏全凭演技啊,那么严格的演技派选手有可能对莺儿例外?为什么?凭什么?


谢邀:

宝钗是现实主义,何不是位明眼之人,欲擒故纵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