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

"狐仙鬼怪修百年,化身美颜和人恋"!

"狐仙鬼怪精" 只是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而臆想或者幻化而产生的。

从古至今,无论是西方世界的圣经,希腊神话或者是东方中国的上古神话,山海经,搜神记等等,都有许多类似的有关这些鬼怪狐精和人之恋的故事,最终或者悲,或者喜,不过,以悲剧的结局占多数,特别是我国古代的这些人妖之恋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我国古代一般人妖之恋的类似故事主要有四类,分别是: 狐狸精,蛇精,龙女和夜叉。

人妖之恋如何修得圆满?

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前世累计修了一千年的善业,才有可能有此结果,可见并非前世那一句字字血泪的海誓山盟就可达到目的。

"人"就是人,"妖"就是妖,是属于不同的两个世界的。那么妖想拥有人的皮囊,乃至美丽的容颜,这需要它们数百年的修炼才有可能实现。妖的最终目的是修炼成神成仙或者成魔。

那么人妖之恋,只是妖的修炼路上的一段插曲而已,最终它还是会现出本性,吸收人的阳气,这有助于它们加速修炼成功。所以说,人妖之恋就是扯淡。当然也会有极少数的善良一点的妖,那只是它为了报答某人对他的帮助或者搭救而进行的报恩行为,但是它们的内心还是痛苦的,因为他们的本性使然。

人妖之恋最后达到圆满的也是有的,如唐朝时《柳毅传书》的故事就是一则圆满的故事。主要说明了真善美的行为终会有好报的,这也是人们的精神方面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所以说,人妖之恋要想修得圆满,一定是前世持续做好事,有真善美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够修得圆满,天道的作用。最终取得圆满的故事基本都是如此的。

从唐到清《白蛇传》的起源与演绎?

首先,故事源于唐朝。

唐朝,《白蛇传》最早的雏形开始出现,在《唐人志怪小说》当中,故事很简单,就是蛇精幻化成美丽的女子的模样专门诱惑好色之人,然后再把他们吃掉,而且最终也被拥有法术的高僧杀死了。

宋朝时,故事演变成《西湖三塔记》。宋朝版本,白素贞可是一个恶毒阴险,也同样是个反面角色。

再后来,才出现了青蛇这一形象。但当时的青蛇是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大男人!

随著故事的流传,青蛇逐渐由男变女。

明朝,在《警世通言》中,冯梦龙第一次将白蛇人格化,但主题依旧是蛇妖害人不浅。白素贞仍然是个反面角色。

后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篇故事被民间艺人经过艺术加工,成为现在的《白蛇传》,白素贞也由蛇精变成了贤妻良母。

可见《白蛇传》故事的演绎是根据朝代的不同,随著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上需求的变化,逐渐演变到后来成型的故事,故事最终还是以悲剧告终。

最后补充一下,大自然各种花鸟虫鱼和各种飞禽走兽都是同处在一个世界的,许多动物都是通人性的,唯独蛇,永远是冷血,邪恶的代言人,不论是圣经中记载蛇的邪恶印象,还是农夫与蛇的故事,都可以看出蛇就是邪恶的,在多数人思想中是如此的。那么蛇精会是善良的吗?所以有关人蛇之恋之类的故事多是以悲剧收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