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期的学生和老师比较能折腾,校务稍微处置不当,就拉些人离家出走自立门户,跟牛津剑桥一样有个性。

例如上海的大同大学就是因为一些人不满清华北大的美式校风,一走就跑到上海成立了大同大学,名字还挺会起,清华北大一同出走,叫大同。

另外一个大夏大学,是厦门大学离家出走的产物,简称依然还可以叫「xia大」,不得不佩服这些起名字的人。

复旦脱离震旦也是,名字上就能看来,你不是震旦吗?我复(又)旦,还好复旦内部没有再离家出走的,不然名字该怎么起。

上面的这些大学都是家庭纠纷,兄弟间闹矛盾,圣约翰和光华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圣约翰推崇英语太过了,全面英语教学,使得当时圣约翰成了全国最牛的英语角,当然国文就被忽视了。于是上面派人来调查,制定了国文不合格者不准毕业。

逐渐,东西方碰撞越来越强烈(具体可以搜索光华资料),一些人就离校单过,成立了光华大学,这个速度堪称世界之最,三个月就凭空靠著这些出走的部分打造了闻名的光华大学(这个名字值得思考,就是跟圣约翰对著干的意思)。

看不惯西方那一套的大师很多,都来投奔光华大学,可以说当时的光华就是一个风头正劲的青年,充满朝气,没多久就成为上海六大高校之一。

1951年,光华被化整为零,商、法学院,政治法律系并入复旦,土木并入同济,其它文理科和大夏大学合并成了华东师范大学(大夏校址),而光华大学的校址则归了今东华大学。

是不是觉得从复旦,大同,大夏这几个名字就能看出为什么后来纺织大学会起名东华大学了,是要继承光华大学遗志,再造东方的光华大学。

其实只有东华的话,听得多了就觉得还挺好听的,谁知道后来又出来了那么多华。


不知道,我是东华理工大学的,跟东华大学差远了。如果你问我东华理工大学为什么叫东华理工大学,那作为这个学校刚刚出来的毕业生,那我就要好好跟你唠嗑唠嗑我的母校了:我特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东华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