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样式雷的家族传奇后,又是赞叹又是感触,不由想到,古建筑的种种精湛技艺在现代建筑中还用得上吗,那会不会慢慢湮没在历史资料中,永远只是一段历史了


个人认为古建筑技术在今天看来也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比如应县木塔,它是辽代清宁年间(1056)的产物,虽屡经战乱和天灾,却得以幸存下来,还荣膺「世界最高的木塔」一衔。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整座塔都是木质结构,完全依靠塔内木柱,斜撑,木梁和榫卯结构承负自重,没有使用一个铆钉。

不可否认,虽然历代对其进行过多次修缮,但它自身精湛的建筑技术是它留存至今的基本保证。

或许有人认为一个塔嘛,实际用处不大,可有可无。

那好,再举个例子——桥。

无论是什么时候,人的出行都绝对离不开形形色色的桥。无论是动辄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跨河跨海大桥、跨越铁路公路的天桥,还是跨越村头村尾小河浜的小石桥,甚至是山沟里的独木桥,桥对于人类交通和经济的巨大贡献不可替代,也不可否认。

赵州桥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小学语文课本里都有这么一篇课文,专门讲它的历史。

这座建于隋代的单孔石拱桥绝对是个奇葩。

说「奇葩」是褒义,不是贬义。

从公元605年到今天,1414个寒热间,这座其貌不扬的石拱桥用它自己为例,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古人的智慧和技术。

在这1414个冬夏里,赵州桥经历过10次洪水、8次大的战乱和8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的邢台两次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隆尧县只有40km,但它毫发无损。

至于洪水,赵州桥表示那都是小打小闹,见的多了。1963年的大洪水一度漫到桥拱的龙嘴处,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到桥晃得厉害。

然而如此,赵州桥仍然屹立不倒。甚至在历经了1400多个冬夏后,赵州桥的桥基仅仅下沉了5公分。这说明至少在隋代的工匠就已经掌握了相当高的工程学、力学、建筑学、水文、地质知识,基于正确的科学原理和高超的工程技术,成就了古代建设者们完全不逊于现代工程师的辉煌故事,从这一点看,古建筑技术没有过时的说法。

而且,隋代乃至更古的建设者们当年在那些古老的石拱桥上使用的技术,直到现在也为工程师们所惊叹。它们被惊叹的,不仅仅是精致优美的外形,也有其背后蕴含的工程学原理如此早便被古人所掌握的原因。

直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拱桥仍然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比如洛阳龙门石窟的那两座拱桥,现在仍然是游客游览白园的必经之路。

然而,古建筑技术在今天,越来越受到西方工程思想和机械的冲击。那些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登峰造极的工程技术的作品,如今越来越像一个孤独的老人,走向生命的终点。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外面贴满了眩晕夺目的玻璃幕墙;千篇一律的柏油马路、大范围采用硬质铺装的冷冰冰的大广场、格调毫无新意的设计,充满了抄袭,各种「景观败笔」层出不穷:洛阳伊川县的「红腰带」、石家庄的「山寨金字塔」、深圳的「世界之窗」,还有苏州「巨型内裤」和北京的「五颗钉」……我们的工程技术的确在进步,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却在退步,沦化为抄袭与「异类审美」等怪胎的集合体。对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在接受「先进的」技术时,我们是不是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属于我们民族独有的东西?

希望未来我们的每一个设计师都能认真思考并反省这个问题。

第一次写这么长,作为个丢人的咸鱼还真是难为我自己了hhh


古建筑中严格的结构营造技艺,是有一定标准的。在历史上有记载,就算是平常人家建造房屋,请来的工匠仍是有要求的,标准虽由国家制定,但却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后人民的智慧结晶。现代建筑追求创新,追求个人化。古建筑讲规矩,讲稳定,常常也在讲故事。我总觉得路不应只走一条,古建筑之路还有很多可发掘的东西,每一种技艺都有不同的故事,其实个人化的追求除了体现在整体,还体现在那些细节上。


古建技艺中有满足基本需求的一部分,也有所说的精湛的那部分。

它有点像是各种限制下的再创造吧,似南方水田的那种精耕细作,各种限制条件下,通过大量的思考、劳动和艺术创造,获得更大的跨度,更高的高度,更美妙的空间享受。

技艺上,现代的科技解决了很多的限制条件,我们有了更多材料的选择,有了更多结构上的认识,没有理由再去重复那个时代的技艺了,唯独积累了大量材料的语言,也就是木构的语言。对于木材的应用可能是古建筑技艺和现代建筑建造的一个match吧。(以上想的主要是应用,想到技艺的传承保护等等的方面意义已经盖棺定论了,就没考虑进去了)


首先我不认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那些技术能算得上是精湛的技术。而这些落后的技术被淹没在历史中也是一个必然吧。今天只怕很难有一席之地了,但是在外立面装修,室内装修,造园上还是有点贡献的。


古建技艺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依然可以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古建中的一些测绘方式,一些构架结构,依然可以很巧妙的运用到现代建筑中


这是现代建筑中西结合还是很漂亮 ,彩绘从事者只是相对别的行业从事者人员较少,但还是很多的,我家就是干这个的家族从事彩绘五代人了


有的,当代一些建筑师都有致力于传统建筑技艺的保存和应用。。。。比如王澍的建筑实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