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武穴石佛寺垄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中掩藏着一座普通的坟茔,那是我祖父宋哲文的墓茔。

每年春天,油菜花开遍三乡的季节,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兄妹都会来到祖父的墓前祭奠,在附近的油菜田里,扯上三束油菜花和祭品一起摆放在他的墓前,每当这个时侯,父亲就会重复讲述我祖父和“铁的新四军”的故事。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漫山遍野开满油菜花的石佛寺垄上

我祖父出身在清末原广济县宋煜垸,与宋煜仅一港坝之隔的宋春垸,受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革命影响,清末出了一位豪侠之士宋关佑,我祖父是听着宋关佑的侠义故事长大的,宋关佑打粮房让他敬佩不已,特别是宋关佑推拿接骨的高超医术更让他激动,他立志学医,解除民众疾苦。他聪颖好学,禀赋极高,他从逊思邈《千金方》、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中医精华中汲取营养,同时遍访民间验方,自成一体,医术日渐精进,尤其是他学得一手稔熟的针灸疗法,寻找穴位精准,患者找他看病,他先用针灸缓解患者疼痛,然后通过望闻问切找出病因,配以自成验方汤药,一般患者有三至五副药就能治愈。他的医术声名鹊起,传遍十里八乡,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不仅蕲黄广三县的人找他看病,宿松、九江等地的病人也慕名而来,被当地百姓喻为“国手神医”。我祖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当时为村民治病,收费按患者病人的家庭状况,贫穷的少收或不收,有特别困难的病人不但不收,还赠送糕饼、鸡蛋等食物给病人补身体。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作者的祖父宋哲文

1940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发动了震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陈毅也愤怒地写下了“嬴秦无道即今同,血债千重又万重。倒海翻江人呐喊,立将莫邪斩苍龙”的诗句。“皖南事变”发生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加速重建新四军军部,重组后的新四军扩充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我祖父与新四军的故事就发生在新四军李先念第五师第十四旅罗厚福张体学所部。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曾养育过新四军的宋煜古井

那时宋煜垸距离日伪军队的长期驻点大金铺,只有两华里路,为了更好地掌握敌情,张体学、赵辛初(黄梅人,1973年任湖北省委书记)、易鹏等新四新首长找到我祖父,决定利用我祖父的职业关系,把我祖父的家作为新四军的驻点堡垒户、伤病员的医院和便衣情报的联络站,我祖父早就对日寇的兽行恨得咬牙切齿,很早就知道新四军是抗日的军队,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他深明太义,拥护共产党,热爱新四军,利用自已的职业身份,用睿智的胆略,不拒生死的革命气慨,巧妙地与敌人斗争周旋,在战争极为困难时期,积极为新四军抗日开展工作,为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和新四军的故事后来编入《广济县志》。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广济县志》上记载的作者祖父的辞条

1941年夏,新四军送来一位伤员,我祖父和往常一样赶紧进行包扎抢救,原来是张体学政委在指挥战斗中身中三弹,弹片很深,如不及时治疗就有生命危险,我祖父利用他高超的医术,用大胆手术取出弹片,配以中药调理,把张体学政委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考虑到新四军伤病员多,加上敌人经常搜查破坏,我祖父看到自已屋外是一遍田野,因战事频繁大部分荒芜了,如种上油菜,春天油菜长高开花,菜籽林就是隐蔽的好地方,收获季节,菜籽可以榨油,菜籽箕还可以用来作燃料和隐蔽物,于是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张体学政委,张体学政委非常赞同,于是在他的号召下,村民都在荒芜的田地里开始种上油菜,为了用好这片隐蔽地,他又在屋边朝屋内挖了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地洞,与菜籽田相连。听我父亲讲,小时候他钻过这个地洞,平时地洞上面盖上木板,用菜籽箕和晒干的中药材掩护,看不到地洞,遇到敌人搜查时,行动不便的伤病员就钻进地洞转移到屋外菜籽田或直接在洞内隐藏,特别是贵重军需物资一时来不及转移,均藏在洞内安全脱险。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担任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政委时的张体学

有一次,经他治过伤的新四军叛徒引来敌人,放哨的祖母看到敌人来了,三步并着两步跑回告诉我祖父,我祖父立即将伤员从地洞转移到屋外菜子田躲藏,敌人扑了个空,用枪顶在他的头上逼问,我祖父平静地回答:“新四军头上又没刻新四军三个字,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只要是病人我都会尽力医治”,敌人找不到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作者祖母曾经为新四军放哨的宋煜后背山

我祖父的家不但是新四军的后方,也是新四军的地下医院,我祖母李菊枝也成了这个联络点主要交通员,她就象一名护士积极配合和支持我祖父工作,她热心快肠,为伤病员煎药,端茶倒水,嘘寒问暖,铺好干净床铺,认真搞好护理,做好合口饭菜,然后,就跑到宋煜垸后背山头上放哨,监视大金铺方向的敌人动向。由于她照顾得细致周到,新四军官兵都亲切地叫她“照妈”,新四军伤员送来一批,治好一批,归队一批。由于敌人封锁,当时药品紧缺,为不耽误新四军伤病员的医治,她多次冒险和我祖父一道到外地进购紧俏药品。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抗战中的新四军

1942年春,根据新四军第五师指示,罗厚福张体学所部准备发起广济战役,为了提前摸清敌人动向,受张体学政委安排,我祖父自已背上药箱,以出诊名义,深入到敌穴大金铺,直接侦探敌情,然后前往四望山那边新四军驻地报告。由于情报准确和及时,广济战役胜利告捷,歼敌四个中队和一个团,沉重地打击了日委军的嚣张气焰。

我祖父不仅自己为新四军积极工作,同时还严格要求子女,听我父亲讲,他还未满14岁祖父就把他送到新四军前线卫生队,当时,祖父对他说:“新四军是打日本鬼子的,你要好好工作,要做坚强的人”,我父亲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他还写信给贺导海(广济县第一任县长)推荐同乡陈富民(武穴离休干部)走上革命道路。陈富民离休后见到我的大哥就说“我能有今天,多亏你爹,你爹是个好人,我参加革命就是他写信给贺导海介绍的。”,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新四军奋勇杀敌

在医治新四军伤病员和为新四军收集情报中,我祖父祖母和新四军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我祖母李菊枝因个子小,背部稍微有点驼,平时垸里人都叫她“驼娘”。张体学政委的妻子林少南,因长期随同部队在野外转战,历经风雨侵淫,长久未孕,我祖父用中医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林少南怀孕生子,夫妻俩非常高兴感激。有一年中秋节,趁着大家吃月饼高兴时,张体学政委跟我祖父提出要结拜我祖母为干妈,我祖父愉快地答应了,从那天起张体学政委就改口叫我祖母为“干妈”。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作者的姑姑宋艳珍老人讲述父亲母亲与新四军的故事

解放后,张体学历任湖北大冶地委书记兼大冶军分区政委、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省长等职,受张体学、赵辛初、贺导海等领导的重视,我祖父解放后被安排在广济县政府任建设科副科长,后任县农场场长,1953年任县人民医院医师,1955年,我祖父积劳成疾,挽救过无数人生命的他,没有治好自已的病,因心脏病发作,医治无效,在武汉病逝,终年53岁。1958年,张体学来广济县视察时,把我祖母和我父亲宋熖舒接到县委会,张省长向时任广济县委书记的武英才介绍了我祖父祖母过去为新四军所做的工作,并定下每月给我祖母生活费15元,物质供应尽优的待遇。他还几次邀请我祖母到武汉作客,专门安排当时的省妇联领导陪同她游长江大桥和黄鹤楼等景点。一年后,林少南副省长(张体学夫人)也曾两次来武穴登门看望我祖母,邀请她去武汉观光,还派一辆小汽车,安排两个服务员招待我祖母。1968年,我祖母因病逝世,享年77岁。1969年响应毛主席号召,我全家下放到当时阳城公社湖桥大队宋海垸,历时九年,后来落实政策,很多下放居民都陆续回城,省领导易鹏来武穴视察时寻问我家情况,当得知我家还在农村未回城时,立即召见当时广济县县长赵文志和公安局长汪碧阳,现场办公解决我家回城手续,我们家是最后一批回城的下放居民。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担任湖北省省长时的张体学(左一)

祖父离开我们64年了,祖母也离开我们51年了,我父亲也已作古,母亲也是耄耋之年,祖父去世时年仅53岁,他们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遗产,我们也没有一人传承祖父精湛的医术,但他们不断探研,孜孜以求的治医精神,不分贵贱,救死扶伤的大医之魂,不畏生死,爱憎分明的革命立场,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大哥宋建义是书法界的皎皎者,我二哥宋建桥也是武穴市水利行业的专家,我姐姐宋建平年年是单位的先进工作者,晚辈个个勤奋好学,学业有成,我远在四川江油的二叔,孙儿孙女都以优异成绩,高分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作者的大哥宋建义的书法作品

每年清明节,当我来到祖父祖母的墓前,点上三炷香,献上三束油菜花,瞌上三个头,我就为他们震撼,为他们骄傲,为他们动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气势恢宏的大幕中,和千干万万个与新四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普通的中国人一样,我祖父祖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就象他们墓前那一株小小的油菜花,但他们同仇敌忾,爱憎分明的坚定立场,不畏强暴,不惧生死的英勇胆略一样值得我们记起,值得我们怀念。“一将成名万骨枯”,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他们普普通通的事,托起了英雄人物的臂膀,挺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点亮了我们民族的希望!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今天的宋煜新村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在我祖父祖母的墓前放上三束油菜花,并告诉我儿子一定要传承下去,今天那一望无垠的黄色花朵,那如金色花朵般美好的生活都是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在享受幸福,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一定要记住他们!


宋建琴:我祖父宋哲文与新四军的革命情结


本文作者宋建琴 (武穴市人民银行)

注:本文在行文过程中得到了武穴市市志办原主任翟佑民先生,武穴市民协主席罗与之先生和武穴市大金镇苏家垴居委会书记宋国政先生的指导,在此一并感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