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填海若效法东涌的做法,可以减省成本。

明日大屿愿景。 资料图片

政府近年积极造地建屋,除了以去年年初展开的东涌新市镇扩展「打头炮」,亦会陆续展开多项填海项目。负责东涌填海工程的总承建商之一、利基控股主席单伟彪向《星岛日报》透露,在施工后因应机砂供应不足,经研究后获政府同意修改工程设计,将原来两米厚的疏水层减为一米,在维持工程质量前提之下,可将所需机砂大减一半,至约三百万立方米。他认为,规模更大的「明日大屿」计划内的中部水域人工岛,亦应以东涌填海作为参考,在设计阶段著手减砂,估计或可节省约三千万立方米的机砂。本报按此比例推算,购买砂粒的成本可因而减少四十五亿元。

明日大屿计划引起争议。

面对土地供应短缺,政府陆续展开多项大型填海工程,其中去年初开始的东涌填海工程,将开辟一百三十公顷用地。负责东涌填海工程的利基控股主席单伟彪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因价格低廉,加上容易在附近地区采集,本港过去三十多年一直大量采用海砂作填海填料。不过,近年因环保等考虑,令海砂供应减少,业界都转用机砂代替。单就指出,邻近本港的珠海一带,每月的机砂产量可达到七十万立方米,但仍未能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单伟彪指,效法东涌的方法可以减省明日大屿计划成本。

他以东涌工程为例,预计二千万立方米的填料中,需要使用约七百万立方米的砂粒,但在设计阶段时,却仍未有考虑砂粒短缺的问题。「我们计过,如要此数量的机砂,或会令工程拖长一年。」因此,利基聘请工程顾问展开研究优化设计的方案。

团队发现,必须以砂粒铺设的疏水层,厚度其实不一定需要两米。「疏水层在一般情况下都会直接预两米,以往砂便宜的时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贵的时候,就要想想最理想的厚度是多少,而一米及两米分别不大。」

单强调,改变疏水层的厚度,可维持工程质量,亦可减少用砂,令现时东涌工程所需砂粒,大约只需三百多万立方米,并指政府已批准有关做法。

对于政府近期为「明日大屿」计划内的中部水域人工岛作解说时,不时以东涌工程作为参考,单伟彪认为该项目日后早在设计阶段时,就应注意如何减少用砂。他指出:「愈早改良愈容易,愈到后期愈难改,付出的代价亦愈多。」

陈茂波指,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能力实现「明日大屿」愿景。资料图片

单估算,面积达一千公顷的中部水域人工岛,需要使用约二亿立方米的填料,如以东涌填海最初估计的三成半比例计算,就要七千万立方米的砂粒。不过,倘若当局日后经研究后,发现可在设计时大减所需的砂粒,人工岛工程或只需三千多万立方米的砂粒,占全部填料不足两成。单认为,倘若所需的砂粒量减少,亦会有较长时间觅砂,相信问题会大大减少,但同时强调,每个项目都有不同之处,必须先完成研究始能计算。

本报根据目前机砂每立方米一百三十元至一百五十元左右的价格计算,如通过设计将填海所用的机砂由约七千万立方米减半,至三千五百万立方米,粗略估算中部水域人工岛填海的购砂成本,或可减少近四十五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