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岱(?—1896),号山农,广东佛山(今广东省佛山市)人,出身于广东巨富、官宦世家。他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中进士,授翰林,后以道员分发山东(即山东候补道),官至济东泰武临道(官居四品)。后来,他辞官经营金矿,几经磨难,终于依靠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及经营管理办法,使招远玲珑金矿兴旺发达,成为闻名全国的黄金产地。

李宗岱祖父三弟兄,可琼、可瑞、可蓍,在清朝嘉庆年间同登进士,均授翰林。荣归故里后,他们在村中建立了祠堂,祠堂门上大书对联一副:父子状元天下有,同胞三翰世间稀。

李宗岱受家风影响,聪颖好学,1849年中副榜贡生,据说以后又中了进士,授翰林,后以道员旨发山东(即山东候补道),1869年署山东布政使,1874年署山东督粮道,1877年署济东泰武临道,次年兼任山东盐运使,1880年任济东泰武临道。

据广东南海县旧志记载,李宗岱“性情真挚,宏材伟略,超越等伦,慷慨有大志。爱才如命,且轻财仗义,倜傥不群,有古侠士之风”。为官期间,李宗岱受美国洋行金钱大王的影响和国内方兴未艾的洋务运动的推动,又看到山东是黄金产区,便着手筹划开采金矿。其实,早在19世纪80年代初,他就听说英美等国驻烟台领事觊觎山东平度一带金矿,不断要求雇人开采金沙,但均被清政府拒绝。为防利权外溢,李宗岱广积钱财,准备投资开采金矿,但当时清廷有规定,“商务矿务不能由官任之”。李宗岱遂当机立断,毅然辞去官职,投身矿业矿务。1883年,李宗岱首开栖霞县金矿,但因民情不顺(当地百姓说开矿挖地阴气上升,阳气耗尽,百姓必遭灾难,而群起反对),旱情亦重,登州知府怕百姓动乱而禀请停办。

1885年,李宗岱又筹集白银45万两(借英国汇丰银行18万两,淮军银行6万两,各商股21万两),开办平度县旧店金矿,并疏通北洋大臣李鸿章给予支持。次年5月31日,李鸿章给李宗岱的电文:“机器舂杵到后,井开深,多横路,出砂约需加本若干,获利若干,祈与壁赤(美国技师)议明,顷商汇丰,可借十万金以内,息六厘。果有厚利,鸿当作保或请来津商订。”于是,李宗岱雇佣外国矿师,并从旧金山购进一座具有60马力的舂矿机,雇用600余名矿工用新法开采金矿。但开工不久,即发现该矿的含金量不高,加之交通不便,运费高昂,另外井深水大,通风、排水困难重重,尤其是硫化铁金矿石不易选炼,成本加重,以致此后几年间,资金匮乏,45万两白银投入后未能产生效益,尚欠外债10万两,矿内丁役匠勇也趁机齐向矿局催讨衣食钱粮。在经营竭蹶的困境中,李宗岱“衣物典质一空,家资荡尽,债欠仍不能清偿”。1891年9月,李鸿章只得下令由登莱青道盛宣怀将平度金矿查封。

开办栖霞、平度金矿的潮起潮落,尤其是平度金矿的破产,使李宗岱深感创业不易,也练就了他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品格和超人的胆识。在他看来,开金矿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还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行,仅靠土法采矿难以发财致富。所以,李宗岱在平度金矿尚未破产时,就高价聘请美国壁赤、瓦遵、阿鲁士威等技师到招远玲珑踏探矿源。经调查探明,招远矿石储量甚佳,条件优越,开凿有望。1887年,李宗岱毅然放弃平度金矿,再次集股开办玲珑山红石崖矿洞,结果当年获净金360两,李宗岱大喜过望。1889年12月由旅美华商谭锦泉等集股设立“开源矿务公司”,以李宗岱为督办,试图开采牟平、宁海金矿,但因股本不齐,未能如愿。李宗岱又于1891年12月6日将平度旧矿及开源矿务公司与玲珑山红石崖金矿合并,经李鸿章批准,领得官银25万两,加之林道琚、李赞芬集银30万两,陈世昌、徐麟光集股30万两,成立了“招远矿务公司”。公举李宗岱为督办,陈世昌、李赞芬为总办,徐麟光为会办,李锡功为董事。同时在烟台、青岛、大连、天津、上海等港口设了五个办事处,作为销售黄金、购买机器材料的基地。

矿务公司成立后,于1892年春,挖出玲珑山之宽大矿脉,品位每吨达百克以上,当年获净金2500两。其后几年间,产量巨增,采金大盛。极盛时期,矿工达3000多人,雇用工头120多人,日产黄金1500余两。

为加快黄金开采,李宗岱派李赞芬携巨资到美国购买机器设备。唯李赞芬到达上海后,并未出国,而是耗费巨资私自购买了大批铁碾等无用之物。李宗岱气愤之至,上告政府,将李赞芬革职查办,没收全部股金,派人将李赞芬押回广东,永不再用。事后,李宗岱叹曰:“用人不当,误我大事。且记!且记!”

李宗岱初办玲珑金矿时,深感人才之缺乏。于是,他一方面高薪聘请美国壁赤、瓦遵、阿鲁士威等技师,作为他的高级技术顾问,找到了玲珑山红石崖矿脉,相继开采了七八个富矿洞,从而走上了发财致富之路;另一方面李宗岱派其弟李宗尧到美国学习矿业管理,学成归国后委以重任,由其担任招远金矿局的总管家。为了后继有人,李宗岱还先后派其子李家佑、李家恺到美国学习采矿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办法。后来,李家佑成了采矿技术总管,李家恺成了公司副总管。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李宗岱深知其子李家恺有大将之才,公司管理非他莫属。不久,李家恺果然子承父业,坐上了玲珑矿务公司的第一把交椅,成了矿主总管。

李氏兄弟掌管公司经营后,对矿业生产和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在矿山生产上,他们力主采用先进技术,废弃了手工打眼、人工挑选矿、人砸矿等落后的生产方法,在生产上采用蒸气机带动气凿打眼、炸药爆破、瓦斯机车运输等技术,选矿也改用碎石机、铁碾、选矿槽、冶炼炉等机械选炼。在经营管理上,则借鉴外国的管理模式,改革过去单一的日工资制,采用计件工资制、承包制、定额加奖制等诸多管理办法,使玲珑金矿一时声势大振,产量大幅增加,极盛时期年产黄金万余两。李家恺的管理才能深得其父的器重,也使李宗尧深感自愧不如,提出让贤。

曲运鸿原是龙口兴铸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但他会说日语,善于交际,办事稳重,被李宗岱看中,重金招聘到玲珑。他初为日语翻译,继而成为对日本资本家洽谈签订契约的全权代表,最后青云直上,成为玲珑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与矿主享受同等待遇。在避暑胜地青岛市黄县路十九号,矿主还赠予别墅一座。

李智广外号小广东,是李宗岱的侄子。李宗岱回广东老家探亲时,发现此人才华出众,精通账目,经营有方,便把他招致麾下,让他担任玲珑金矿的账房先生。后经数年亲手栽培,他成了公司闻名的“铁算盘”、会计通。特别在交纳矿税上,他办法巧妙,有独到之处。尽管山东省财政厅数次派人审查账目,但都有惊无险,平安过关。李智广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久即成了公司财务总管,被破格提拔为副总经理。

此间,李宗岱在经营的各个环节上,不失时机地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从技术型、管理型、经营型、外向型等各个方面,组成了一支有相当经营能力的人才网,而这些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招远矿务公司的发展作做了重大贡献。《南海县志》的《李宗岱小传》之所以对李宗岱甚为推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爱才如命,汲引后进,皇皇如不及”。

李宗岱经营玲珑金矿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秘诀是“权、才、财”三个字。在“权”上,上至慈禧太后、北洋大臣李鸿章、直隶总督王文韶、山东巡抚张人骏,下至道员马建忠、道员陈世昌、招远县令高步衢、县丞徐麟光等地方要员,都是他的靠山;在“才”上,无论国内国外的亲朋好友,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才能,一律同等对待,高薪招聘,委以重任;在“财”上,旅美华商谭锦泉、旅日华商陈佃坤、香港华商霍缉之等,都是他的财源智囊团。据调查,与李宗岱有密切关系的能人贤士达百人之多。

李宗岱在开办玲珑金矿过程中敢为人先,改革管理、严格治矿,是其在矿业管理上的一大特点。他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结合玲珑金矿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其中主要的有:

投标包采制。李宗岱为首的招远金矿局,为了加强经营管理,增加收入,对已近采完或将废弃的边远贫矿洞实行投标包采制,即:矿洞权归资本家所有,在投标前,矿主先派内行人逐个矿洞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实行投标。投标时,谁出的钱多,就把某一矿洞包给谁。矿洞投标后,可分期付款:一类矿洞每年分六期,每期两个月;二类矿洞每年分四期,每期三个月;三类矿洞每年分两期,每期半年。双方讲定按矿石品位和数量确定投标价格。投标后,矿主每期收一次款,逾期不交者,矿石没收,矿洞收回另行投标。用此办法,矿局每日可多收入大洋1400—2500元不等。

代采买卖矿石制。招远金矿将大珑玲、小玲珑、玉子涧、井弯坡等采矿洞采取代采买卖矿石的办法经营矿洞。具体是,先将矿洞以某种条件租给各工头开采,矿局只派监督员每日检查监督;工头采矿的工具和原材料公司可以按价供应,但发生事故的损失等一律与矿局无关;租到矿洞的工头,在租期内,按公司规定将矿石运到指定场所,然后按矿石品质的优劣,定价收购。这种管理办法比矿主雇工开采每月每个矿洞可节省1500—2000大洋不等。

试工制。矿局用工是先把人招到矿内,试工三个月。三个月后,试工好的从第四个月起干活付工钱;试工不佳的辞退,钱不付活白干。在试工中,由体力强壮,干活熟练的把头带领(把头可开双薪),干活既累且苦,一般体力者是难以承受得了的。在试工中如果发生伤残事故,矿局不管不问,立即辞退。

定额加奖制。为了激发工人的积极性,矿局把某一工作定下数量和数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超额完成数量的付款加奖,完不成规定数量的款不付活白干。如挑砂工,规定每担挑300斤按价付款,多挑加奖,挑不足300斤的分文不付。

井口换衣制。给公司干活的矿工,既累且苦,还工资低微。他们每天在井下干活12个小时以上,每日仅挣200钱(当时40至50钱买一斤高粱)。为了养家糊口,部分矿工利用下班回家的机会,袖取若干高品位矿石,日积月累,自行炼制。嗣后,把头查知此事后,告知矿主,矿主即在洞口建立换衣房。工人下洞,换上入坑衣,出洞时,再穿上自己的衣服。其后,砸矿工、挑矿工、选矿工亦都采取了此种办法。

此外,李宗岱还推行了聘用制、承包制、股份制、奖罚制、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制等诸多改革管理的措施。

李宗岱苦心经营玲珑金矿数年,逐渐使金矿的生产走上正轨。在玲珑金矿的发展达到顶峰时,李宗岱因年事已高,急流勇退,将公司所有事务交与他人管理,开始了他晚年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

据李宗岱之子李家恺的四姨太姚顺嫒(外号四蝴蝶)回忆,李宗岱曾在玲珑山下盖起一座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铅灰色的大铁门,门外有石狮石鼓,门内是藤萝架和供人观赏的养鱼池。李家有几十名男仆女佣,午晚两餐都有名贵酒菜,仅一天的生活费用就需十几两银子。李宗岱还在全国几处风光秀丽的城市,修建了别墅宅院,仅在济南就有8处宅院,以趵突泉一侧的东流水大院为最。在青岛有他的高级别墅;在大连、天津、上海、杭州有他的游玩住地;为了光宗耀祖,他在广东老家盖起了“七十二窗”楼房,竖了旗杆,立了牌坊 。

李宗岱因系科举出身,生平喜好的是金石之学和金石收藏。《岭南画征略补遗》一书就说他“喜为金石考据之学”。现存《金石学录续补》一书记载了李宗岱当年的金石藏品情况:“(李宗岱金石藏品)金类有农卣,旗鼎,世主亚形鼎,静敦,纪侯敦,太保敦。石类藏有汉麃孝禹石。”

1896年,李宗岱因病去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