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预计10月10日将参加台北市政府的国庆升旗典礼,将再度与台北市长柯文哲同框,引发外界关注。图为郭柯合拍竞选形象照。(图/郭台铭办公室提供)
郭柯联盟纵使招牌强大,但仍需有效揉和第三势力的力量,才能在蓝绿之外稳定维持足以抗衡力量的占比。(图/NOWnews资料照)

从台湾第一个在野党民进党1986年成立至今,台湾政党政治已演练超过30年,经历过三次政党轮替,2017年也终于通过《政党法》立法;小党辈出,台湾人也从过去的非蓝即绿、含泪投票,到现在分裂投票行为增加,虽然短期内仍无法打破两党寡占政治资源的现实,至少选票的位移,足以左右两党的胜败,不再被政党完全绑架。

观察近年来针对政党认同所做的调查均显示,台湾的选民对于传统蓝绿的认同度不如以往,反而是第三势力增长快速,表示选民的政治要求两大政党越来越难以满足,今年适逢大选年,即使蓝绿在总统大选上战况激烈,在台湾民意基金会8月的调查,认同度仍然落后给第三势力。

▲近年民意调查政党认同变化(图/ Quickseek 提供)

但台湾在2004年修宪后,立委选举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席次减少也压缩了小党生存空间,迫使候选人必须走中道路线,力求选区内最大支持,选举的结果有利于蓝绿两大党。立场较小众的政党候选人,进入国会的机会变得更加渺茫。即使如此,上述的调查说明第三势力的空间正在成长,从QuickseeK大数据的研究也显示,第三势力的好感度远超过蓝绿两党,这也说明国人期待政治场域有不一样的选择出现。

▲蓝绿 vs 第三势力 网路好感度趋势(图/ Quickseek 提供)

2000年成立的亲民党一直强调自己「中道理性」,近20年来,除了因「国亲合」而一度退出立院,2011年橘营重新找回主体性,2012年返回立院插旗,然实力已大不如前;2001年成立的台湾团结联盟,更已遭新兴第三势力取代,在2016年大选就完全失去立院版图;「第三势力」的钟摆也越来越快,时代力量倚仗著318学运带来的青年参政浪潮,被人民送入立法院才过了3年多,就在今年迎来党史上最大的路线之争,创党元老、区域立委陆续退党。

过去台湾的小党大多是由蓝绿两党分裂出来,难甩脱小蓝、小绿印象;不过,初入政坛时自称「墨绿」的柯文哲,在九合一大选正式与民进党分手,今年又创建台湾民众党,与泛蓝背景的郭台铭携手合作,倒是台湾民主历程中特殊的一例。观察近期的政党声量占比,第三势力目前仅能分食约三成的市场,即使高声量如柯文哲,对民众党的拉抬也相当有限,仅得到9.9%的网路声量,远远落后于国民党的37.8%和民进党的33.7%。况且众多小党的立场有别,要在蓝绿之外稳定维持足以抗衡力量的占比,不太容易。

▲蓝绿 vs 第三势力 网路声量占比(图/ Quickseek 提供)

第三势力网路好感度高涨,是奠基于人民对蓝绿两党的主张与诉求仍有不满,例如时代力量在《劳基法》修法时责怪民进党背叛劳工,太向资方倾倒;又或者新党批评国民党不承认一国两制,是自我放弃中国。因此,柯文哲打著「素人政治」横空出世,组党后又高举国家治理的理念,固有其道理,但政策与国家治理概念恰好是台湾选举传统上最不受重视的一块,况且柯文哲这些治理概念,有没有落实在台北市政上,至今也还沦于各说各话。郭柯联盟纵使招牌强大,但如果无法适切反应「非蓝非绿」选民的不满和期待,有效揉和第三势力的力量,那么小党泡沫化的历史教训就近在眼前,不得不深思。

●作者:黎荣章/ i-Buzz 网路口碑研究中心创办人

●本文为作者评论意见,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闻》立场

●《今日广场》欢迎来稿或参与讨论,请附真实姓名及联络电话,文章欢迎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