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水蜜桃君

愚人节到了!你是不是也还在惆怅有什么法子可以治治熊孩子、整整沙雕室友、甚至...抱得美人归?苦于传统整人+表白方式太过幼稚,配不上你高大上的身份地位?那不如跟着心理学家看看,如何秀一波专业的操作?

你们都喜欢TA呀,那...我也是!

如果所有人都告诉你,A线段和左图中的线段一样长,你还会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提到“从众”二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研究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6个托和一位真正的实验参与者共处一室完成任务。任务很简单,他们需要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等长。

实验开始的前几次判断,托和参与者一样都一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从第7次开始,我们的托便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研究者便自此观察真正参与者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如果你面对这一情况会作出什么选择呢?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迷糊了,还是别人迷糊了?心理学家阿希在多次重复实验后发现,仅有不到三成的被试会始终保持独立的选择,大多数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从众行为

那么,你也可以运用从众的原理,集结一小波人,整整你的朋友们。比如:几个人一起问他:“上周老师布置了个作业你还记得要求吗?明天要交的。”;两三个人一起望向天空,吸引更多的人一起围观;学堂君在想,如果发条朋友圈并找一堆托给自己评论表白,男神会不会也留言“我也喜欢你”呢?

偷偷给做不到一心二用的TA一个惊喜!

想偷偷把惊喜(吓)送给TA,却怕被发现很糗?心理学家发现,TA可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研究者邀请了197名年龄介于18~35岁之间的大学生邀请观看一段篮球赛视频,并被要求计算运动员的传球次数。比赛进行到一半时,研究者安排了一位装扮成大猩猩的玩偶缓慢穿过球场。结果令人惊讶,多达40%的参与者完全没注意到大猩猩的存在,而他们却精确报告了运动员们的传球次数

心理学家认为能否一心二用,专注于手中任务的同时关注到突发情况,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工作记忆容量”。工作记忆指人们在进行学习、记忆、思维及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时,需要的一个暂时的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 ,它能够保存被激活的信息表征 ,以备进一步加工之用[1]。工作记忆容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任务的执行处理能力,而对全人类而言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即使能够“一心二用”,“一心N用”仍然不可能。

因此,如果想要偷偷制造惊喜(吓),你可以先用一个任务让TA注意力转移——“你能帮我找一下手机吗,刚刚放这儿现在不见了”,然后在TA桌上桌下搜索时,偷偷把惊喜放到TA面前,相信TA会感动哭或是...被你吓到哭?

你今晚,别梦到哦!

如果我今晚睡前告诉你,你一定不要梦见我哦,你猜猜你的梦里会有什么?

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他们都表现出了思维的强烈反弹,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他也给这个现象取了个有趣的名字“白熊效应“。

那么今天,与其似是而非试探着向TA表白,不如趁机撩一波TA。告诉TA,你今晚别梦到我哦,相信如果TA在乎你,认真思考你对TA说的话,第二天TA一定会好奇地跑来问你:“我昨天梦到你了诶,为什么呀?”也或许,你们的心,会因为这个专业的小把戏,更近一点点。

那今天,你和身边的朋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今天是愚人节呀!不知道各位读者有什么安排呢?学堂君觉得,愚人的快乐不是看到对方吓到时惊讶的表情,而是你用心创造一个机会,让你们的关系,因为这次整蛊更近一点点。说喜欢你、扮鬼吓你、逗你开心都是在乎的表现呀!那学堂君也想借着这一天,偷偷告诉大家我心底的小秘密:“大学堂的读者们!我喜欢你!"

参考文献

[1]Lambert, A. E., Seegmiller, J. K., Stefanucci, J. K., & Watson, J. M. (2013). O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implicit associations between advanced age and dangerous driving stereotypes.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7(3), 306-313.

原创 | 水蜜桃君

编辑 | S2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