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科要设感染病区,这是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的要求。

《通知》从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等方面,部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遏制细菌耐药。

谁是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

《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各项要求,制订系统的、可操作的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并认真落实。同时推进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领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发挥多学科专业团队优势,做好具体管理工作。

谁有抗菌药物处方权?

什么级别的医师才能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此次《通知》给出了答案。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建立规范合理的培训考核制度,制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对相关医务人员开展感染性疾病规范化诊疗、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院感染防控等培训及考核。经本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方可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不得单纯依据医师职称授予处方权限。

哪些医疗机构要建感染病区(医疗组)?

同时,《通知》聚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要求提高基层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要在2020年以前设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加快感染性疾病诊疗能力建设。加强临床药师培养和配备,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水平。并要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上述要求纳入医院评审,促进工作落实。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怎么调?

新药、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临床治疗中的可选项常常增加。《通知》明确,医疗机构要落实抗菌药物供应目录遴选和评估制度,综合考量新药和新技术应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少于1年,避免无理由地频繁调整供应目录品种。供应目录应当满足临床感染性疾病诊疗需要,杜绝违规目录外用药或外购用药情况发生。同时,应当根据临床实际,及时启动供应目录调整,将耐药率高、不良反应多、循证医学证据不足、违规使用突出的药品,清退出供应目录,避免长时间不调整供应目录。

依赖抗菌药防术后感染要改

依靠抗菌药预防术后感染发生是一些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情况。这次《通知》强调,继续加强Ⅰ类和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限制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地区,要重点关注急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情况,强调“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各地要根据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另外,《通知》强调狠抓抗菌药物应用的重点环节管理。指出加强专档管理的内涵建设。根据临床监测情况,继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实行专档管理,并做好其内涵管理。专档管理要覆盖处方开具、处方审核、临床使用和处方点评等各环节。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怎么做?

近些年,高血压日、世界镇痛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健康日越来越受到百姓关注,这些健康日也成了媒体进行宣教科普的一个战场,而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还缺少这样一个战场。

此次《通知》特别强调,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定期宣传机制,每年11月第三周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开展宣传活动。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科普宣教融入到社区和基层文化活动中,充分利用公共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报道,科学宣传抗菌药物使用知识。

此外,《通知》还从加强信息化管理、做好临床监测、开展阶段性效果评估等方面对医疗机构作出规范,要求其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

点击查看《通知》全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