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历年号的皇帝。(图/翻摄自维基)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历年号的皇帝。(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日本新年号「令和」出炉后,也引起大众对年号的好奇,不过在中国的历史上,帝王除了有以纪年为目的的年号外,还有死后祭祀用的庙号及代表后人评价的谥号两种,往往让人区分不清,但其实只有年号是帝王在世时使用,余下两种都是帝王死后才会出现的。

年号起始于汉武帝,功用为纪年及标榜正统政权,中国第一个年号为汉武帝的「建元」,据《汉书》纪载,武帝外出狩猎时,猎到一头象征吉祥寓意的独角兽白麟,因此在群臣倡议下用于纪年,立年号「元狩」,并追溯前三年号为建元、元光及元朔,而在武帝一生之中,改元多次,最爱使用的「元」字便使用了7次之多。

▲《如懿传》乾隆、如懿。霍建华周迅。(图/如懿传微博)

▲朱元璋订下帝王终生一个年号的规范,也因此明清帝王大多可以年号代称。图为《如懿传》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图/如懿传微博)

直到明代后,朱元璋即位,订下「后世帝王终生一年号」的法则,才几乎没有过去随意改元的状况,也因此明清帝王大多可以年号代指,如爱新觉罗‧玄烨又被称为康熙帝,明太宗朱隶又可被称为永乐帝等。

庙号则起源自商代,顾名思义为君王死后,用于在太庙中享用奉祀时被称呼的名字。自隋唐以来,几乎所有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如宋太祖赵匡胤、汉高祖刘邦等庙号。值得一提的是,号为世祖的帝王大多都完成了帝国统一,如清世祖,而号为太宗的皇帝大多即有作为,如唐太宗。

▲▼慈禧第5代外孙女曝光爆红! 「惊人颜值」吓歪网友:一代太后转世。(图/翻摄微博)

▲▼慈禧谥号超长,达25字之多。(图/翻摄微博)

谥号则是后人对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带有批判性质,除帝王以外,妃嫔、诸侯、大臣死后都可能有自己的谥号,相当于后世盖棺论定此人一生功过,透过这个手段劝善戒恶。

代表褒奖的谥号有文、明、孝、武等,而代表批评的则有炀、幽、戾等,代表同情的则有哀、殇、悼等,但谥号也并非都只是单一字,明清帝王的谥号都很长,甚至连慈禧太后的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也多达25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