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历史传承性就在于雅俗共赏。既有能够光焰人间的满纸烟霞,又有足以摧毁世间的蜚短流长,这样才是真正的文学与生活双齐并驾,才是真正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倘若唐诗宋词元曲只有瑰丽和浪漫,而缺失了幽默与活泼,那必然会逊色许多。所以偶尔读一读别具风情的“俗品”,换一换口味,会有酣畅淋漓的快感。

古代的讽刺作品历来都不减风骚,毕竟哪个年代都会有不幸的家伙,而如果恰好这个不幸的家伙刚好会写点东西,那么他就将为诗坛贡献出一份大礼。仕途不顺,命途多舛,落榜的士子要骂;感情受挫,遭遇变故,悲伤的情人要骂;出师不利,败仗而归,灰头土脸的将军要骂……

些愤怒基本都是不带什么风险的,骂完就痛快,痛快完了没人会找你茬儿。但是一个人如果对当朝朝廷或者皇帝有意见而写文冷嘲热讽,那他可能会面临终生遭禁的危险。比如唐朝的温庭筠一生不仕,比如宋代的柳永只能奉旨填词。所以这类讽刺朝政的作品除了要骂得爽之外,还必须要骂得有水平。

苏轼遭人陷害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出狱后他写下“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意思是说他再不和那些纨绔子弟瞎扯了,实在是玩不过人家!可这两句诗是什么玩意,一般人读个几十遍恐怕也难得其解。你看,这就是有文采的好处,骂完了还不给被骂者留下口实。

今天小解为大家介绍的这首元曲就是这样,通篇都是文骂,读起来像是讽刺但又不像,读完却能把人看乐了。

《醉太平》

夺泥燕口,剥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从燕子嘴中抢泥,从针头上削铁,从鎏金的佛像脸上细细地一层层刮金子:无中生有!从鹌鹑的食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瘦肉,从蚊子的肚子里捞脂油。老先生您真能下手!

乍看这首诙谐有趣的元曲小令,不禁使人哑然失笑,这都是些极具挑战力的事情,平常人根本无法完成,不明就里之人还以为这是哪家杂技表演社团的口号呢!最后出现的“老先生”仿佛印证了这一点,这一定是位具有高超技艺的艺术表演家,才能做到如此细腻的程度。

然而其实这首小令的全名为《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可能很多人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它是用来讽刺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人的!带着这种先决条件,我们再来读一遍原作,果然句句精辟,无不是用来讲贪小利者无缝不钻、无利不占的丑恶嘴脸的。而且鞭辟入里,讽刺得那是相当夸张,相当犀利。

华夏大地皆是土泥,可他偏偏要从燕子口里夺取;缝衣针已经无法再细,可他偏要再剥一层铁皮;鹌鹑身材瘦小,食囊本就小得可怜,可他就要从中取颗豌豆出来;鹭鸶的腿基本是皮包骨头,可他就要劈下几两——不,是几钱肉下来!老先生的手术刀简直精湛得可怕!这里的“老先生”不是指老者,而是暗喻官僚及其地主。

元朝的治民政策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不管百姓生死已经够差劲了,元代朝廷竟然也不给自己的地方官发放俸禄,所以地方官员的收入来源只能是搜刮民脂民膏,能多刮一点是一点。这首元曲正是产生于这样的社会土壤。不过作者没有采取展露黎民疾苦的方式去写,而是采用一种风趣幽默的高度夸张的手法,去讽骂不称职的地方官。

这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典型作品。文中充满了活泼生动的生活语言,又潜藏着精心的艺术加工,不论是谁读到它,即便是小令中被骂的人来读,都不禁会哈哈一笑,毕竟这脑洞实在是太大了,一般的文采根本堵不住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