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心腦血管病正在發生的人羣,治療用藥的關鍵在於疏通血管、消融斑塊和穩定斑塊。

3月29日,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院士張運領銜的“應用通心絡干預頸動脈斑塊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牀研究”結果在中國介入心臟病年會上公佈,該論文發表在國際權威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子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自然》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科技期刊之一,發表這樣一篇關於複方中藥研究的論文非常少見。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創會副主席兼祕書長李振吉指出,本項研究是國際上首箇中藥干預頸動脈斑塊的臨牀循證研究,該研究證實中藥通心絡能夠安全有效地延緩頸動脈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進展,用證據和國際公認的評價方法再次證實中醫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張運在上述年會上進一步指出,研究結論表明應用通心絡治療可延緩頸動脈平均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的進展,減少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患病人數約爲2.9億,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實際上,心腦血管病完全可以通過綜合防治措施來預防治療。

心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就是通過日常保健和合理用藥,阻止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吸菸等心腦血管病易患人羣發展成爲心腦血管病。實現一級預防的關鍵就在於降脂抗凝,保護血管內皮,讓血管內皮不受損傷,避免斑塊在血管內形成,使心腦的血液供應保持暢通。本次循證研究證實通心絡可以減少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縮小斑塊體積,阻止血管斑塊形成與進展,實現一級預防,維護心腦血液的順暢供應。

心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是針對已經患上了心腦血管病,曾發生過心絞痛病情尚穩定,或者採取冠狀動脈支架術後已經痊癒的患者。這些都說明心血管裏已經有了斑塊,引發過心肌缺血、心絞痛、心梗等心血管病。這就需要通過二級預防,再次引發心梗、腦梗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

循證醫學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科學、公正的藥物療效評價方法。由張運領銜,聯合國內35家三甲醫院開展的通心絡膠囊干預頸動脈斑塊循證醫學研究在全國18個省內篩選出1212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作爲研究對象,在臨牀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觀測用藥2年後雙側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等指標的變化。

研究結論表明通心絡膠囊能夠有效縮小斑塊體積,降低斑塊破裂風險,從而降低腦梗的發生風險。因此綜合評價通心絡可以預防已患上心腦血管病病情比較穩定人羣心肌梗死、腦梗塞再次發生,實現二級預防。

“這個研究是張運院士嚴格按照國際的循證醫學研究方法、原則和標準進行,因此結果可靠。儘管部分人對中醫有爭議,但循證醫學證據就在這裏。相信本研究對健康中國建設,對目前老齡化社會的加速,以及未來2050年實現中國夢意義重大。”北京阜外醫院教授楊躍進說。

目前,通心絡膠囊的相關研究已先後獲得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系國家基本藥物。在2017年度心血管疾病口服中成藥中,通心絡膠囊佔比達6.92%,成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用藥,現已在韓國、越南、俄羅斯、加拿大、新加坡、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註冊並銷售,並被越南衛生部批准進入越南國家醫保目錄。

“隨着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即臨牀應用價值不斷被揭示,不斷被證實,中醫藥在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包括亞臨牀動脈硬化治療這塊的前景將非常光明,絡病理論經過我們一代代的傳承、發揚和發展,必將對心腦血管病治療帶來更大的福音。”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說。

編輯:董俊彤

審覈:歐陽波 監製:朱蕗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