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不是補藥而是活血止痛藥,只是這種對血流的改變作用看起來像增加了血量似的。沒有瘀血務必慎重使用,經孕乳排卵等時期一般禁用,其會造成出血傾向並刺激消化道,且當歸滑腸,容易導致腹瀉,藥典建議湯劑相當生葯日攝入量範圍約5?15g。

黃芪,可以納入補藥的範疇,但其主要功能在於止汗利尿,這種補的現象在中醫所謂升舉清陽,向上向外調動,現代醫學說就像高血壓人群要慎重使用,還有這個中醫說腎虛像下部不適如腰膝酸軟的要慎重使用,發熱、運動量少等等都是黃芪的禁忌,吃完發熱的臉紅的,都是不適合用黃芪的表現,不建議無指導自行用藥。此外黃芪是一個托毒生肌的外科瘡瘍用藥,這個效果目前用的不多。黃芪是豆科植物,有一點豆腥味,含植物源性雌激素類似物,女性視生理周期慎重使用,且由於和食物親緣近,用少了起不到太大效果,藥典允許單日用最大劑量可達30?60g,低劑量在10-15g範圍內,也是湯劑用量。

一定要用的話建議用南芪,為桑科植物裂掌榕的根,又名五指毛桃,日服用量15g左右。如果基於預防目的使用活血葯建議選擇紅曲,日服用量接近。補血建議動物性食物,茹素的話吃個雞蛋也行,養生不過避寒保暖飲溫水,在滿足現代營養學的情況下不需要進補,葯是治病的,別想著拿葯補。


當歸首載於《本經》,是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岷縣產者量大質優,質量高。它們的主要根粗而長、油潤、斷面色黃白、氣味濃郁,稱之為「岷當歸」。

有利於養血,調經,潤腸通便。全當歸是指整個根,傳統上認為它比補血和促進血液循環要長。傳統上認為當歸頭比止血要長,但是通常認為當歸沒有止血功能;當歸的主要根是葯,它是當歸的身體,長於補血。當歸的分枝和根尖是當歸的尾巴。在臨床實踐中,頭,身體和尾巴通常沒有分離。

當歸的作用

1.補血

當歸甘溫質潤,能補血養血,為補血要葯,凡見面色萎黃,或慘淡無澤,或西醫檢查貧血者,都可以應用本品。

中醫臨床上治療頭暈,月經不調等各種血虛證候。常與熟地、白芍、川芎同用,即四物湯;黃芪兼容性,當歸補血湯,久治不愈,頑固不愈,多數是由於氣血不足者。它與人蔘,黃芪和其他補氣劑兼容。

2.補血

味辛辣溫,人血分,能夠活血,並可以廣泛用於各種血瘀證候。由於當歸主要補充血液,因此具有活血生血的特性。

當歸與桃仁,紅花,川芎,赤等桃仁四物湯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血瘀證相同。為了治療氣虛血瘀,中風和偏癱,必須使用大劑量的黃芪。兼容桃仁,土龍等補陽還五湯。

3、調經

由於當歸能滋養血液,促進血液循環,可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各種月經疾病。藥理研究表明,當歸中的揮髮油和阿魏酸能抑制平滑收縮。子宮,其水溶性或醇溶性非揮發性物質可刺激子宮平滑肌。

用於治療因冷血停滯引起的痛經,月經量少和閉經,通常與桂枝,川芎,阿膠等配伍,如溫經湯;用於血瘀阻滯,惡露等,與川xi,桃仁等配伍,如生化湯;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等血虛症,可與地黃,丹參,川and,四物湯合用;為治療月經不調,大便稀疏,血虛水腫澤瀉,白朮,當歸少葯散配伍,該藥粉的療效優於煎劑。

4、止痛

該產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減輕疼痛,滋養血液併產生肌肉。它可以用於因血瘀引起的任何疼痛,例如血瘀,痛經,血瘀,頭痛,跌打損傷等。

它用於治療因瘀血,腫脹和疼痛引起的瘀傷,通常與川yuan,紅花等配伍,如復元活血湯;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痛,肢體麻木,適用於強火,桂枝等。癥狀首次用於治療熱毒素和瘡,癥狀為紅色,腫脹,灼熱和疼痛。它可以與金銀花,穿山甲等,如仙坊生活飲料結合使用。

5.潤腸

它具有保濕作用,富含揮髮油,可以滋養血液,潤腸通便,並可以治療乾燥的腸道便秘。常配肉蓯蓉、牛膝、升麻等,如濟川煎,這是治療老年陽虛便秘的常用方。

6.緩解咳嗽和緩解哮喘

當歸緩解咳嗽和哮喘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活血作用有關,因為當歸可以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痰液的產生,促進血液中的氧交換,並改善肺部的通氣功能。


中藥材和西藥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都是西藥裡面含有化學成分治療疾病,化學成分作用於身體的細胞,組織,神經。

中藥能治療疾病,也是因為裡面的化學成分。

當歸裡面的化學成分阿魏酸,是最早檢測出來出來的當歸裡面治病的有效成分。目前對當歸化學成分的主要檢測就是檢測有機酸阿魏酸的含量,含量符合國家藥品的質量標準和國家2020版中國藥典規定,就被定義為臨床上可以使用的藥材。如果含量偏低,則不能當做藥材使用。

黃芪也是同樣的原理。含黃酮、皂甙類,黃芪多糖等化學成分。

對於普通人來說,中藥治病的過程是藥材必須加水煎煮兩次,每次分別為半個小時。藥材在不斷煎煮的過程中,裡面的有效成分會在水中加速溶解,從而病人將煮好的藥液喝下去。就是在這種長時間的大火加小火的熬煮下,藥材裡面的大約只有40%左右的有效成分被溶解在水裡。

如果普通人用藥材當歸黃芪滋補身體,並不能保證藥材被最大化的利用。

還是回到前面提出的問題,中醫治病的前提是各種藥材放在一起用水煮,這樣一來,所有藥材含有的各種化學成分都溶解了,在高溫加熱的反應下,在水這個溶劑作用下,各種單一的化學成分之間會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最後,拿到手的一碗湯藥裡面含有各種化學成分,喝下去,能治病,但目前尚未研究清楚是哪種化學成分能治病。

最後,單一的藥材當歸和黃芪不能被隨意使用,前面也提了,藥材里也是化學成分,治病是將身體從不健康的狀態調整到健康的狀態,如果本身沒有疾病,身體健康,服用藥物,只會把健康的身體搞得不健康。


黃芪,是十分重要的補氣葯,臨床使用的機會,僅次於党參。從補氣的效力上看,這兩個葯也大體相當,都沒有人蔘那麼強。不過,這兩個葯的區別,還是挺明顯的,主要有兩點,首先是党參補氣的效果,能維持的時間比較長,黃芪補氣,能維持的時間比較短。怎麼回事呢?我們說党參補氣的效果,和人蔘有點相似,它們的作用,都是要補這個人。讓這個人身上的氣,可以長治久安;就像上面說的,在一個小火苗的旁邊,加上一塊木炭,讓火苗重新旺起來。黃芪的作用,不是這樣,它補的氣,更像是直接幫著身上的氣來幹活的。

打個比方。我們身體上的各種運動,都需要氣來推動。我們不妨就設想,有這樣一個大氣球,一直在往外吹氣;吹出來的氣,就能提供身體運動需要的動力。在這個氣球的下方,有一個小鍋爐。它燒出來的水蒸汽,能不斷的給氣球充氣,保持氣球里的壓力。如果現在出問題了,這個大氣球里的氣不夠了,沒法再吹出氣來,支持整個身體運動,也就是氣虛了,怎麼辦?

党參的做法是,往鍋爐里加炭,然後產生水蒸氣,把氣球給再次充滿。黃芪的做法是,用一個氣筒子,直接往氣球里打氣。所以,党參的做法,是在治本;黃芪的補氣,更像是在治標。治本,補的是氣的源頭,作用自然會比較持久;治標,相當於缺血就輸血,缺人就招聘,解決的都是燃眉之急,效果當然就不會持續太久。不過,這種治標的作用,有時候也很重要,比如大出血的時候。

我們講氣血關係的時候,說「血為氣之母」。無形的氣,是依附在有形的血裡面,才不會流散掉。現在如果身體大量出血,就成了那句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氣都從傷口,隨著血流出去了。你看這個狀態,像不像氣球破了個洞,然后里面的氣乎乎往外冒。這個時候,血大量流失,當然需要補血。但中醫有句話,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就是說,要化生出有形的血,需要時間,這個不著急,可以慢慢化。但氣大量丟失之後,身體里沒人幹活,過一會可就沒命了。所以,當務之急,是別讓氣繼續往外流,同時儘快把氣給補上,幫著身體恢復最基本的運轉。就相當於,氣球破了,氣往外漏,就需要趕緊把這個破洞給堵上,然後快速往氣球里打氣。這樣,整個系統才能維持住基本的運轉。這時候,黃芪快速補氣的作用,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另外,黃芪的特點,不只是補氣的速度快。補完氣之後,這些氣的走向,黃芪和党參也有區別。我們剛才說,党參補氣,主要補的是脾氣和肺氣。這些氣補上之後,是比較安靜的,有點靜養的意思。就像在說,這些地方的氣,已經不夠了,就好好休息,別再折騰了。這才是治本的思路嘛。但黃芪不是,黃芪補完氣,這些氣不會安安靜靜呆在那,而是會動。動的方向,主要是兩個,一是向上升,二是向外浮。其實,這個特點,也和剛才講的,黃芪補氣快有關係。你想,氣這個東西,本身是充滿力量的,是陽性的,主動的。如果在短時間內,身體里的氣快速增加,結果會怎麼樣?氣自然就會向上、向外跑呀。

黃芪這個特點,對一些特定的病症,就會有很好的效果。比如黃芪補氣的同時,能向上升提,這對那些氣虛,固攝不住,往下掉的情況,就很適合。比如脫肛、胃下垂,以及女性的子宮脫垂,就都需要用黃芪來治。黃芪補的氣還會往外跑,對皮膚生瘡,很長時間傷口都不能癒合的人,就很好用。這明顯是在體表的氣干不動活了,用黃芪,直接把這裡的氣給補上,就可以促進瘡口癒合了。所以,在中醫外科,黃芪也是常用藥。當然,黃芪也可以和党參配合在一起,加強補氣的效果。

不過,黃芪這種補氣很快的特點,也會帶來一些弊端,那就是,容易造成氣的壅滯。就是一下子進來的氣太多,結果堵住、憋住了。尤其是對那些氣運行不太順暢,有氣滯的情況,黃芪引起的壅滯就很容易發生。這時候,就需要配合一些通散的葯,比如陳皮,來幫助疏解一下。如果郁滯嚴重的話,就盡量先不要用黃芪了。

本文節選自《無疾學社精品課·中醫入門100講》之《補氣,怎麼補?》篇。

想要了解更多請搜索公眾號:noillclub,關注後即可查看無疾老師的《上火,怎麼辦?(牛黃類中成藥詳解)》《安宮牛黃,怎麼用?》《陰虛,到底什麼意思?》《氣虛和陽虛,是一回事嗎?》《腎陰、腎陽,腎精、腎氣,什麼意思?》等文章;也可微信添加朋友「wujicm」幫您解答。


偶爾吃吃就可以了,這個不能當補藥一直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