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每日監測血糖少不了,千萬不能說因為扎針痛就不測血糖,逃避測血糖,血糖的真實數據,是判斷治療身體情況的依據,特別是糖尿病早期,一定要積極干預。

發現現在很多糖友已經提高了測糖意識,做到了每天至少測一次血糖,但是還是有不少糖友因為測血糖麻煩或者扎手指疼痛以及恐慌不能堅持測血糖。

如果想要不扎針幾乎無痛采血,可以試試現在的使用激光采血做到不扎針的血糖儀,按時測一測血糖也很有必要,最好就到醫院測一下,千萬別想著自己是不會有事的,等真到了有事那就為時已晚了,自己的身體,一定要好好珍惜


早期發現是關鍵!您應該知道什麼是糖尿病後備軍的「邊界型」?

在上篇關於糖尿病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邊界線」的標準,該標準將來可能會發展為糖尿病,以及在邊界線階段不知道它的情況下體內發生的變化和風險。

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將討論邊界應對和治療。在此之前,先想談談HbA1c(血紅蛋白A1C),它用於糖尿病測試以及人體的血糖水平。

關於HbA1c,血糖控制指標

作為了解糖代謝狀態的一項,空腹喝OGTT(含75 g葡萄糖的碳酸水,並在「飲用30分鐘,1小時,2小時之前和之後」收集血液)以測量血糖水平。測試中不僅有血糖水平,而且還有HbA1c(血紅蛋白A1c)。 HbA1c表示與葡萄糖結合的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百分比(%),並且是過去一到兩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標。因此,這並不意味著HbA1c會急劇上升,因為您在測試前一天吃多少無法判別。 HbA1c的標準值為4.3到5.8%,但是糖尿病標準認為5.5%以下是正常的。如果超過6.5%,則為糖尿病類型,並且糖尿病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您餐後血糖過高,即使您的空腹血糖水平正常,HbA1c也會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進行OGTT。當「空腹血糖水平正常高或空腹高血糖且HbA1c為5.7%至6.4%」時,與「血糖水平和HbA1c均正常」時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為31.9。

關於臨界病理學

臨界病理學綜合了胰島素的生產困難(胰島素是一種降低血糖水平(胰島素分泌減少)的激素)和胰島素有效性困難(胰島素抵抗性增加)的組合。就主體而言,大多數為代謝綜合症(內臟脂肪過多積聚,血壓,血糖和血脂中的兩個或多個均超出標準值的情況,容易引起心肌梗塞或腦梗塞)。葡萄糖代謝異常是由於胰島素分泌涉及的遺傳因素和其他環境因素(如暴飲暴食和缺乏運動)共同造成的。

臨界應對和治療

臨界型是類似於糖尿病的疾病,特別是IGT(圖中的(b),(c))也是促進動脈硬化的疾病。

[圖2]根據空腹血糖水平和75g OGTT進行的判斷分類

因此,評估是否存在動脈硬化性疾病的併發症,並改善除糖尿病以外引起動脈硬化的任何異常(脂質異常,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等)。另外,如果您患有肥胖症,請改善肥胖症(首先要使您目前的體重減少3-5%),優化飲食,限制動物脂質的過量攝入和限制單糖的過量攝入(尤其是清涼的飲用水)。 ),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充足,考慮吃零食,鍛煉習慣,優化飲酒習慣,戒煙等。此外,藥物可通過抑制將二糖分解為單糖(右旋糖和果糖)的消化酶的活性來延遲小腸糖的吸收並防止餐後高血糖(如果滿足某些條件)。

我們建議您及早諮詢!

如果您懷疑邊緣性或糖尿病,或者您有患糖尿病的高風險,即使您沒有任何主觀癥狀,我們也建議您去醫療機構檢查。通過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可能延遲隨後的進展。糖尿病是不能通過當前的藥物完全治癒的疾病,並且在其一生中都會與之相關。


我認為控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生活習慣。我今年五月急性胰腺炎查出糖化血紅蛋白7.7,內分泌科醫生在沒有做OGTT的情況下確診我2型糖尿病。長效胰島素只用了1次12單位,每天檢測4-7次血糖。到現在沒有吃任何降糖藥物,體重減輕54斤。所有指標恢復正常人範圍,甚至沒有糖耐量受損。

但我對飲食控制極其嚴格。所有東西都不多吃。甜食不吃,煙酒戒掉,油膩不吃,碳水化合物攝入適量,不像以前每頓飯2大碗米飯。而是改為半碗米飯或一個饅頭。

因為我沒有用降糖藥物,這種方法可能也不科學,但是我認為,控糖的根本在於控制生活習慣。


您這個問題貌似有些理想化,我的回答也盡量理想化一些。

首先明確2個問題,1.您說的血糖正常,我理解是血糖24小時持續正常。2.您需要了解調控糖尿病的五駕馬車,即科學飲食、藥物控制、科學運動、檢測血糖、糖尿病教育。這些您可以去百度,不多說。

回歸話題,血糖正常的前提是在科學飲食和科學運動的基礎上才會有意義,科學飲食是指根據您的身高體重及勞動程度計算出所需熱量,然後再科學分配到營養要素中,然後再以此為基礎制定食譜。如果您吃的多了,然後通過藥物讓血糖正常,或者吃的少了,通過減葯讓血糖正常,這樣做雖然血糖正常了,但是對於您身體來講,危害一點都不小於血糖波動帶來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就疾病本身來說往往並不會給患者帶來多少不便,甚至有許多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病。事實上,糖尿病對人的危害常是一種間接的表現,長期血糖控制不好必將引起糖尿病對人體的真正危害——糖尿病急性和慢性併發症。急性併發症重時可以危及生命,慢性併發症重時可以致殘。所以等到發生糖尿病併發症時,後悔已經晚了。

慢性併發症是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一種日積月累的結果,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後致殘、生活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臨床研究表明:患者如果能長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將能阻止或延緩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控制血糖是手段,不是目的,治療糖尿病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疾病惡化,保證身體健康。


不是,最終目的是不讓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控制血糖剛開始戒澱粉(澱粉就是葡萄糖),血糖正常後減澱粉(吃少量澱粉)


糖尿病治療的目標是糾正代謝紊亂,消除癥狀、防止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維持良好健康和學習、勞動能力,保障兒童生長發育,延長壽命,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當然不是啦。高血糖值只是糖尿病的一個表現形式。高血糖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有很多老糖友,看似血糖保持的很平穩,但是突然就查出很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所以,在追求血糖平穩的同時,一定多關注糖尿病併發症的進展。關於糖尿病的急慢性併發症,我在知乎寫過很多文章,可以關注我,多了解一些。


  糖尿病的危害不僅是高血糖本身, 而主要是會帶來一系列的慢性併發症 , 例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及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各種併發症的致殘和致死率都很高。目前,已經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如果要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威脅,就必須儘可能地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治療和處理糖尿病的最終目的,是使糖尿病病人保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範圍。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經常檢測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其中,空腹和餐後血糖可以採用靜脈血漿檢測方法,這樣較為準確;或者也可以用血糖監測儀來進行檢測,這樣較為簡便。空腹血糖反映一天中較低的血糖值, 餐後血糖反映較高的血糖水平, 而糖化血紅蛋白含量能夠反映近6-8周以來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糖尿病控制的一一個很好的監測指標,其正常值為&<6.2%。

  此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的發生是血糖異常與其它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病程的進展,血脂、血壓的異常在併發症發生中所起的作用將更為明顯。


當然是了,不過這是醫院的醫生為糖尿病患者設定的目的。血糖指標是一個非常好且非常成功的買點,它把萬千糖尿病患者都扣在這張網裡了,你一旦進去就別想再出來了,你將以你後半輩子作代價,為血糖指標奮鬥終生。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就疾病本身來說往往並不會給患者帶來多少不便,甚至有許多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病。

因此,許多患者即使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也不以為然,平時不注意必要的檢查和正確的治療。事實上,糖尿病對人的危害常是一種間接的表現,長期血糖控制不好必將引起糖尿病對人體的真正危害——糖尿病急性和慢性併發症。


最終目標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修復胰島功能吧。

我覺得除了康復其他的都不能算最終目的,考慮到每個人的觀念不同,肯定會有不同,但是作為群體的話肯定是希望康復的,我國糖尿病沒有康復的說法,只能是達到上一段話的目標,使血糖水平恢復正常,胰島功能恢復正常,糖尿病及併發症的發病率,和正常人一樣。


如果只是為了控制血糖而控制血糖就太狹隘了。控制血糖還是為了減少或者避免高血糖對組織器官的損害從而避免或者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我自己身邊的親人也有這種例子:十幾二十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年輕的時候不注意,結果現在全身各種併發症,從眼底出血,到冠心病,再到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再到糖尿病足截肢都來了一遍


糖尿病患者的最終目的是康復,摘掉糖尿病的帽子。血糖指標是檢查是否康復的手段。喜馬拉雅聽《糖尿病胰島素傳奇》提供了一個不用藥,通過不吃或少吃澱粉,調整飲食結構和科學運動自然康復糖尿病的辦法。該音頻免費聽,糖友可以去聽聽,有一萬多人留言實證效果明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