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案场看屋画面。(图/记者陈建宇摄)

▲北市房价连3个月上扬,去年11月「量减价升」。(图/记者陈建宇摄)

记者黄靖惠/综合报导

北市房价连3个月上扬,去年11月「量减价升」,半数行政区域单月量未破百件,当中又以大同区交易价量吊车尾,只有49件、月减3成,且交易金额同样垫底,房仲业者分析,大同区房屋屋龄偏高、住宅存量及市场规模不大,并非购屋主要热区,因而价量偏低。

北市地政局公布不动产市场月报动态,12个行政区去年11月交易量月减39件、减幅3%、金额307亿元、月减11亿元、减幅3%,呈现「量减价升」趋势,针对交易量部分,士林、松山、信义、北投、南港、大同6个区单月未破百件,其中大同区垫底只有49件、月减3成。

至于交易金额排行前3名,不外乎是大安区、内湖区及中山区,反观吊车尾则为大同区、南港区及北投区,综合上述可知大同区无论价量皆敬陪末座。

信义房屋不动产企研室专案经理曾敬德表示,长期来说北市大同区及万华区房价为北市相对亲民地带,以大同区平均单价56万元,不过由于建筑屋龄偏高、住宅存量及市场规模不大,并非购屋主要热区且购屋族主力一直以区域客为主,因而价量偏低。

▼去年11月北市各行政区买卖交易件数与总额分布图。(图/台北市地政局提供)

▲▼去年11月北市各行政区买卖交易件数与总额分布图。(图/台北市地政局提供)

11月大楼单价逼近6字头大关,而小宅单价则61万元,两者皆与上月相比微幅走扬;反观公寓单价44万元,比起上月微幅走跌。

台湾房屋智库经理陈炳辰指出,由于去年11月已近总统大选,房市已走观望,遂令量体衰减,而在量能趋弱下,若区段出现交屋潮便容易令价格出现戏剧化的走势,反之则回归基本盘,而大楼、公寓产品原本就是房市主力,量能走弱下维持近乎平盘相当合理,出于同理,小宅本不算市场主流,在缺少买盘动能下,自然会容易出现价跌的情况。

至于各行政区状况,他认为像是大安区、中山区本有高价住宅市场,有交屋潮量体则会拉高整体行情,也是使得大楼价格持平的因素,而内湖区则为公寓产品大本营,其交易量仍大,亦让公寓价格稳定。不过此数据已属昨日黄花,且房市价量依照产品、行政区细分后,量体都偏少,参考意义不算太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