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社会增建公屋诉求!

运输及房屋局预计最快本周公布《长远房屋策略》的下一个十年房屋供应目标,料为了追赶落后,正式将公私营房屋供应比例由现时的六比四,调整为七比三,以回应社会增建公营房屋诉求;按照去年供应目标数字推算,本港未来每年私楼目标供应量,或会由现时一万八千个,骤降至一万四千个以下的水平。《星岛日报》引述消息指,当局准备让有资助成分的「首置盘」,归类为「私营房屋」,或会进一步推低未来每年实际私楼的供应量。 

政府总部

本港未来每年私楼目标供应量,或会骤降至一万四千个以下的水平。资料图片

特首早前发表《施政报告》提到,社会对《长远房屋策略》之下十年房屋供应中的公私营房屋比例应否维持六比四,持有不同意见,有关比例可能需要作调整。据了解,运房屋极可能本周公布《长策》的周年进度报告;鉴于本港私楼供应近年一直「超标」,但公营房屋供应却一直落后(见表),当局将公私营房屋供应比例从目前的六比四,调整至七比三,机会甚浓。

回应社会增建公屋诉求

运房局去年公布《长策》的周年进度报告时,维持十年兴建四十六万个单位的总供应目标不变。倘若社会对房屋需求的因素未有大变,公私营房屋比例调整为七比三,本港未来每年私楼的目标供应量,将由现时一万八千百个,骤降至一万四千个以下的水平,减幅逾两成。资料显示,于过去三个年度,私营房屋推地的可建单位数目均「超标」,不但接近二万个的水平,上年度更达二万五千个;按此推算,新公私营房屋比例之下,日后每年的私楼落成数目,或较现时减少最少六千个。

资料图片

私楼供应料减至1.4万个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长策》机制实行以来,当局一直只将十年房屋供应目标分为私营房屋,及公营房屋中的「资助出售单位」和「公屋」,但随著当局和房委会在过去三年陆续推出「绿置居」和「首置盘」等新房屋类别,以丰富房屋置业阶梯,当局准备稍后在公布周年进度报告时,同时修改《长策》建屋目标的分类,把未来的房屋供应改为三个新类别,分别是「公屋和绿置居」、「私营房屋」,以及包括传统居屋和房协等机构兴建的「资助出售房屋」。

据了解,尽管当局认为「首置盘」是一种涉及资助的出售单位,但如果将「首置盘」算入「资助房屋」类别,将会减少供应予白表和绿表人士的单位量,加上未来「首置盘」土地来源,会是兴建私人住宅的土地,因此计划将「首置盘」单位归入「私营房屋」类别;换言之,未来每年实际私楼供应量或会被进一步推低。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会议主席黄远辉。资料图片

黄远辉:不少意见支持调整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就土地供应收集意见时,都留意到不少意见认为政府应将公私营房屋比例调整至七比三,相信政府亦会听到有关意见。至于会否影响楼价,他就同意政府应小心处理有关问题,如清楚向社会强调会在未来几年有足够土地供应后,才调整有关比例。

就首置盘被列为「私营房屋」类型,身兼市建局的非执董的黄远辉认为「无所谓」,因目前符合购买首置盘资格的市民,本身已超出申请居屋的范围,故如没有首置盘,他们亦只会在私营市场置业。在首置盘推出后,他们对私人市场构成的需求被首置盘吸纳,不会影响私人市场供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