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出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在八月底出团美国展开协商后,大家都在问这个打了半年的美中贸易战,是否在年底前会结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近日传出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预计于8月22日至23日率团前往美国与美国财政部次长David Malpass展开协商,据称这是为了结束美中贸易战而展开的路径图协商,以便在预计于11月的美中峰会宣布成果。

王受文访美时刚好是美国对于是否开征2000亿关税的301听证会时。美国虽未因王受文访美消息而延迟预计在8月23日开征160亿美金关税,但因美方对于课征2000亿关税的8月22日至24日的听证会,是做出从三天延长为六天的调整,因此有人认为王受文的美国行是中国意图延迟美国2000亿天量关税的作为。

毕竟2000亿输美商品关税一旦被开征下去,以美国输中国产品总值不超过1500亿的规模,中国就算用尽洪荒之力也没办法课征同等值的关税条目,更甭提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只是也有人认为美国有意结束贸易战所以才同意让王受文率团访美。不论对王受文访美的解读如何,大家都在问这个打了半年的美中贸易战,是否在年底前会结束?

中国比美国更想结束贸易战,派王受文试水温

王受文的访美行消息是在北戴河会议刚结束后出现,王此次赴美,前往「拜访」的对象还是美国财政部,不是贸易谈判代表署或是商务部。这两个奇异的点暗示王受文之行应该是北戴河会议的结论之一,而拜访与主导301报复关税无关的财政部,显示此行不太像是去美国协商谈判,而更像是找同属不乐意看到贸易战扩大的财政部(以Steve Mnuchin为代表)取暖,希望和这些人讨论讨论听取建议,看有无终结贸易战的方法。

前者显示北戴河会议认为贸易战问题不能拖,必须赶快解决,否则以中国表现于外这么强悍的言词,岂有自己低声下气跑去美国问道之理。后者显示中国自己也拿不出办法,因此才会想找个「友好」单位聊聊,希望可以找到办法。相信这也是有关终结贸易战的路径图说法,是从中国媒体出来的原因。

外界会发现北京这次派王受文,不是王岐山。当然王岐山可能在其他时候已密访华府,或是即将走访华府也不一定。但如果是王岐山公开出访,显示这是个受到习近平信任,被授权有意解决问题的出访,但派王受文就显示高层对现状的解读以及如何处理没有共识也没办法。王受文就是个派去试水温的角色。

虽然对中国输美货品开征高额关税(即便这个关税还低于十年前民主党参议员建议30%的标准)还不至于立即让中国致命,但因习近平投注许多时间在经营与川普的关系,也用了很多心思发展与川普女婿、女儿及其他家人的「利益共同体」,因此美中关系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习近平。

美中关系好表示习近平对川普罩得住,美中关系有波折就表示习近平制不了川普,其外交路线是有问题的。因此这个贸易战提供了反习势力对付习的大量弹药。加上贸易战更恶化中国既有的其他经济问题,对习近平更产生复合性的挑战。因此贸易战的久拖不决对习近平不利,所以习也有要快速终结贸易战的动机。

川普支持率因对中贸易战而上升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这则讯息暗示中国希望在11月的美中峰会前可以中止这项战争。由于美国期中选举是在11月6日,中国为了对川普施压,其对美课税项目多是针对共和党支配之川粉农业州,希望这些州的国会议员与农民在压力下会对川普游说使其放弃对中课税。

但照理讲中国应该是等到期中选举结束,看著川普一败涂地跪求北京后,再好整以暇与美国谈如何终结贸易战的路径图,而不是在选举前就急著展开。因此这是否表示北京对于伤害川粉州的能力也没信心呢?

目前美国媒体多说贸易战对于川普支持率没有造成提升效果,但有趣的是,在宣称要对中发动高关税的贸易战以促使其降低原本对美国的高关税后,川普的支持率曾有一阵子达到最高的四成五。

而美国制造业协会(National Manufacture Association)也报导支持川普发动贸易战的企业执行长可能比外界想像的要多。由于反对贸易战是华尔街的主流意见,一般支持贸易战的制造业主往往不愿冒犯掌握金源的华尔街及私募基金的金主们,这自然会使支持贸易战的声量小不少。

目前看来川普政府的主流意见是,除非北京愿意改善美中经贸失衡的结构性问题,中国一次性的大手笔购买以消除帐面逆差的作为,美国也不会买帐。这一方面是中国过去的信用不佳,答应的数量与实际成交金额差距甚远,二方面是这些作为无助于处理整体状况。

对中贸易战,川普内阁鸽派、鹰派争论不休...

当然川普政府内部对于贸易战也是有鸽派、鹰派之分。财长Steve Mnuchin就是典型的鸽派。这位出身于华尔街投资家,过去的经历相当丰富,还曾担任过电影制作人,著名克林斯斯威特导演的「美国狙击手」一片,就是由Mnuchin担任制作人。

贸易谈判代表Robert Lighthizer是对中主张课征高额关税的鹰派,认为这才能使中国知道美国是认真的,且愿意就贸易及其他问题与美国谈判。目前整个华尔街是站在Mnuchin后方。而Lighthizer在川普政府有较多盟友,包括贸易及制造政策办公室主任Peter Navarro等。国家经济顾问Larry Kudlaw有时候也会支持。两派的意见争执不下,使其所发出讯号彼此矛盾,让外界搞不清楚川普在想什么。

要注意的是,国安会基本上对中国贸易战是倾向支持。很少在贸易战发言的国安会,基本上认为中国就是要改变现状,驱逐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以其自我想像重新打造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秩序。国安会认为美国既无法围堵中国,但也不认为经济交流会改变中国,反而中国却持续不断破坏其承诺,还利用美国的开放社会窃取美国智慧财产及其他创新。

因此基于国安以及保护科技创新等理由,美国需要降低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也会鼓励其盟友降低在中国的经贸关联比重,把交往重心放到美国或是其他非中国势力范围的亚洲国家。美国表面说美中是竞争关系,但实际上中国就是美国的敌手。这个敌我之辨异常清晰。

当贸易战变成经济战,买人民币不啻自杀

六月中,美国白宫贸易与制造政策办公室公布其「中国经济侵略如何威胁美国及世界的科技及智慧财产 How China’s Economic Aggression Threatens the Technologi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之报告,国会在八月初也通过「外来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zation Act, FIRRMA)」。

前者提到中国对美国(及世界)的智财侵权与经济入侵之方法,后者要求对中国投资展开严厉审查,并与其他国家合作以杜绝中国的侵权作为。如果再加上7月底国务卿公布的印太经济战略,这个政策轨迹所画出的是一条降低与中经济往来,强化与其他国家经济合作的路线图。

美方已多次公开或私下提出这个改变,只不过把亲中媒体当成其认知国际新闻全部的三、四、五年级的老蓝企业总裁与资深官员们,好像把这些警告当成马耳东风,我行我素还加买人民币,以为习大大很有底气,中国经济很强。

对于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些老蓝脑残的大官、老板身上(这些人有男有女)的新创世代们,现在应多留意美中是否会从贸易战升级到经济战,以免自己成为中国「一代一线」(青年一代、基层一线)引台抗美政策的垫背。

更多信传媒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