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上海金山区、浙江嘉兴市两地联合举办的“金嘉护水先锋行动”暨“吴根越角·一衣带水一一金嘉毗邻碧水保卫战”劳动和技能竞赛正式启动,一场历时3年、上万名党员干部职工齐参与的“金嘉”两地治水劳动和技能大赛由此拉开序幕。

  这次“金嘉毗邻碧水保卫战”劳动和技能竞赛分金山、平湖、嘉善三个分赛区,时间跨度从2019年-2021年,每年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召开一次“金嘉毗邻碧水保卫战”劳动竞赛总结表彰大会,主要设置奖项有集体奖项、个人奖项、专项奖项以及职工技能竞赛奖项“四类”,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积极营造“金嘉”两地治水你追我赶、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治水护水浓厚氛围。

  据介绍,2018年以来,金山区上下齐动,自加压力,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目标,牢牢抓住河长治水这一河长制的“牛鼻子”,采取“五举治水”、“河长治水”、“精准治水”、“科学治水”、“联动治水”、“全民治水”,建立起市、区、镇、村四级河道河长制管理组织体系,全区1550名河长走马上任,切实发挥河长职能,努力实现从“河长制”到“河长”治的目标。

  为了全力推进治水工作,金山区创新“致河长一封信”、“一张治水排行榜”等“八个一”举措,推动河长履职。在全市首创每月“三个治水行动日”,构建了“河长全程参与体系”,做到上下联动,共同治水。该区实行水务环保联合监测,在每月定期监测77个断面基础上,新增217个镇级以上河道断面,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对PH值、溶解氧、氨氮等6项指标实施“体检式”监测。水质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每周进行通报,亮出“红、黄”牌。同时,借助空中无人机、水面监控、水下潜艇等立体智慧水务手段,实现系统化、立体化综合整治,并开发“河道养护巡检APP”“河长巡查APP”,河长巡查-问题发现-协调解决的工作闭环逐步形成。截至2018年底,金山区共有“185+71”条段河道消除黑臭,357条段河道消除劣Ⅴ类,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22%。

  一河两地,跨省而治,各自为政,但河道内的水却是流通的。上下游、左右岸属地不同,曾使得河长们治水鞭长莫及、有心无力。治水工作需要上下游联动,因此,金山、嘉兴打破属地界线限制,积极构建“上下游一盘棋”的治水新格局。

  “这一条豆腐浜,流经嘉善县惠民街道和枫泾镇团新村,两地的河长以前也不认识,河道治理养护都不方便。但两地交换界河河长之后,我们还开展了‘两地一条河,河长共巡河,志愿者共护水’主题活动,建立了界河一体化保洁沟通机制,河道治理和养护相互协助,毗邻地区治水的盲点得到了解决。”枫泾镇豆腐浜河长赵志强高兴地说。

  据了解,金山地处上海西南门户,位于杭嘉湖下游,与浙江平湖、嘉善两地相接壤,三地界河实际共有60条段、72个边界河口。为实现全体系的“河网整治”,近年来,金山与平湖、嘉善等地在防汛、水利、水文、河道养护以及水事安全等诸多方面的跨区域联动展开了一些探索,每年定期开展杭州湾北岸海塘联防会议以及“金嘉平”水文三地联动,为区域治水防汛提供支撑。2018年以来,由金山发起联合平湖、嘉善,三地建立了以“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治水机制,打破了跨界治理的行政壁垒,将“金嘉平”“各自为战”的三地水系图合并,使“一图治水”成为现实,通过互换河长信息、共享边界水情、干部挂职交流等,实现水系的一体化治理,做到省市有边界、治水无盲区。

  治水没有局外人。两年来,金山区通过开展“金山护水先锋行动”、创建万名党员、志愿者参与的护水先锋队、“千名人大代表守护千条河道”、“人大代表问河长”、政协委员专项视察、聘请民间河长、组建河道“啄木鸟”等举措,大力构建全民治水的工作格局。今年,金山区将围绕剩余372条劣Ⅴ类水体河道治理,继续组建好护水志愿者先锋队,划分责任区,努力实现护水志愿者队伍全覆盖,进一步改善区域水质,打赢“金嘉毗邻碧水保卫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