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顾名思义,生长在野外,不受人工控制,不在大棚温室,吸天地灵气,受日元月华滋养,顺应四时而发。

有人说,野菜都是人类几千年来,在优选进入人工种植的品种中落选菜种,不值得追捧。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一家人在户外踏青,放风筝的时候,顺手采摘一些充满大自然生机盎然气息,有机无污染野菜,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野菜毕竟是稀罕之物,日常在菜市场和超市中可遇不可求,吃腻了各类瓜果蔬菜,大鱼大肉,又有多少人能抵制住舌尖上蠢蠢欲动想尝鲜的味蕾?当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春天吃野菜,不仅可以满足口舌之欲,更是“药食同源”的典范,野菜大多性凉,初春干燥易上火,吃野菜能让身体适应自然的步调,尝尝鲜,改善一下口味儿,到野外放松一下心情,舒展一下筋骨,人生之大幸也。

挖野菜最难的地方不是找野菜,而是认野菜,看着田野,地头,河岸两边的点点嫩绿,林林总总的各类野生植株,还真没几个人能认识全面,就算是好吃的野菜就在眼前,不敢下手去挖,这样做是对的!不认识的坚决不能吃,我们毕竟不是神农氏有神光护体,吃到有毒的那可真是惨了。所以今天老井就带大家认识8种常见的野菜,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一、野菜之王荠菜

苏东坡盛赞荠菜“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吃荠菜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的荠菜《诗经》有云“甘之如荠”,民间也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荠菜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不管是小区绿化带,还是田间地头,路边沟壑,都有它生长的身影,几乎人人都吃过,堪称野菜之王!一步之遥就能跻身正规蔬菜行列了,因为味道鲜美,益胃下火,现在菜市场也很多有卖,荠菜馅的饺子更是经久不衰,深受喜爱。

二、外观优美的蕨菜

蕨菜主要长在长江以南的温暖湿润地区,口感细腻滑爽,是少有的富含淀粉、蛋白质丰富的野菜品种,在饥荒年代可以用其根部做成的粉来充饥。

蕨菜外观独特优美,成自然弯曲状,犹如紧握的小儿拳头,是蕨类植物的嫩芽,宋朝诗人黄庭坚有诗曰“嫩芽初长小儿拳”,蕨菜口感清香滑润,清凉爽口,是难得的绿色食品,用沸水一烫,苦味全消,采摘蕨菜一定要嫩芽,叶子开了以后就不能吃了。

三、降火之王蒲公英

蒲公英,开花的样子大家都认识,但嫩苗估计很多人不太清楚,其实它的叶片有点像荠菜,植物全株都可以入药,作为药食两用的一种食材,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称号,号称降火之王。焯水之后,可以煲汤或炒肉丝,也可以晒干以后泡水喝,都是非常不错的。

四、最好辨认的马齿菜

马齿菜估计认识的人是最多的,因为和它形状相近的野菜几乎没有,非常容易辨识,口感没有异味,做马齿菜烙饼是最好吃的。

五、生命顽强的马兰头

马兰头简直是生命顽强的典范,喜温也较耐阴,抗寒耐热力都很强,对光照要求也不严,可以说几乎对生长条件没有什么要求,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味道稍微有些涩,但焯水过以后就基本没有了,富含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17种以上氨基酸,可谓是营养的百科全书。

六、食药同源的刺儿菜

刺儿菜是真正的食药同源,唐代《食疗本草》,宋代《太平圣惠方》均提及其“凉血止血”的功效,对女人的月事过多也有很好的效果。刺儿菜春、夏采幼嫩的全株,洗净鲜用,鲜嫩可口。

七、最易采摘的灰灰菜

灰灰菜不用到野外,农村的房前屋后经常会长出来茂盛的灰灰菜,几乎随处可见,口感柔嫩,营养丰富,但就是因为易得,反而吃的人并不是太多,北方多用它和玉米面混合做窝窝头,可用沸水焯后,清水漂泡,炒食、凉拌或做汤。

八、引入栽培的苋菜

苋菜说它是野菜也行,说它是蔬菜也可以,菜市场是经常有这种菜出售的,苋菜有青色的和红色的两种,入口甘甜,滑软味道浓,有很多不同的名字,如雁来红、汉菜等,全国各地都有食用,俗语有说:“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营养价值比较高,还有明目的功效,野外遇到了可以多采摘一些。

老井说:

1、野菜不能乱吃,不能多吃,平时当做调剂口味的菜偶尔吃几顿是没问题的,但不能当家常菜来吃,毕竟都是千百年来淘汰下来的菜种,吃野菜过多,容易造成脾胃虚寒,影响身体健康。

2、采摘野菜注意生长环境,绿化带中的有可能受到杀虫剂等污染,马路两边的会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染,造成重金属超标,所以挖野菜尽量到环境优美的野外进行。

3、选择野菜一定要考虑到季节和时令,野菜一般都是嫩芽状态可以吃,三月份最佳,过了时令就变成野草了。

4、野菜食用前一般要先用盐水浸泡,然后焯水,可以去除不适的口感和杀掉虫卵等危害。

好吧,今天就说到这,明天见!

图文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和你一起分享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